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因捐出日軍侵華罪證遭網暴 美國典當行老闆來華旅遊:中國之旅溫暖了我

博客文章

因捐出日軍侵華罪證遭網暴 美國典當行老闆來華旅遊:中國之旅溫暖了我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因捐出日軍侵華罪證遭網暴 美國典當行老闆來華旅遊:中國之旅溫暖了我

2024年12月03日 15:26 最後更新:15:31

兩年前,美國一家典當行的老闆埃文•凱爾,將一本記載日軍侵華罪證的二戰相册無償捐贈給了中國。因此,他在美國遭受了一場曠日持久的網絡暴力,甚至還有死亡威脅。今年11月,埃文•凱爾開啓了他的首次中國之旅。他說,「我堅信自己做的是正確的事,這趟中國之旅溫暖了我。」

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專訪時,埃文表示,部分西方媒體對中國的描述失之偏頗,當他真正到了這裏,才發現中國的發展早已超出了他的想像:在酒店,智能化的機器人能將餐品自動送到房門口。「北京就像是公元3000年的城市。」

在埃文看來,「你必須親身體驗才能真正了解一個地方。歷史也是如此,任何對歷史建築和中國這一地球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感興趣的人,都應該來這裏親眼看看。」

埃文在美國經營一家典當行。2022年,有賣家遠程向他郵寄了一本二戰時期的相册。「照片中出現的『南京路』,讓我不寒而栗。我知道臭名昭著的『南京大屠殺』,想確認這些照片是否來自那場暴行。」埃文說。

相册中的內容讓埃文深感不安,他開始思索如何處理這本相册,「它可能揭示了中國最痛苦的一段歷史」。如果把相册退回賣家,上面的真相可能被永遠埋藏。

最終,埃文買下了相册,並在網上發布視頻求助,希望能收穫更多綫索和建議。但他沒想到,隨後竟陷入一場巨大的風暴中。

埃文回憶,相册的內容獲得了極大的關注,但汹涌的流量很快變得失控。有人說相册是僞造的,有人指責埃文「用戰爭罪行博名聲」。

更恐怖的是,埃文收到了不少威脅信息,還有一輛可疑的汽車,連續一周每天出現在他的店鋪對面,「互聯網活活把我吃了」。他不得不穿上防彈衣、暫停生意,並因此産生了嚴重的心理問題。

隨著對相册的考證,埃文發現,照片中的「南京路」實際上並不在南京,而在上海。雖然與南京大屠殺並不直接相關,但在埃文看來,這依然是反映日軍侵華罪行的鐵證,必須讓它們被世界看見。

埃文與中國駐芝加哥總領事館取得了聯繫。他將相册鄭重地交給了中方代表:「我非常榮幸地以和平、和諧與友誼之名義捐贈這本相册。」

同時,埃文收到了領事館回贈的一封信件和象徵珍貴友誼的中國瓷器。這兩份禮物一直陪伴著埃文,「它代表著我做了正確的事情」。

捐贈相册一年後的2023年11月,埃文發文記錄了過去一年的心路歷程——「穿越風暴」。他引用了領事館回贈信件中的一句話:「以史為鑒,你的捐贈將激勵世人,以善良之心捍衛和平。」

如今,一些美國博主針對他的謾駡攻擊並沒有停止。埃文表示,如果重來一次,他依然堅持自己的原則。

捐獻二戰相册讓埃文和中國結下了深厚情誼,他也一直期盼能來中國,感受這裏的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

11月16日,捐獻相册整整兩年的日子,埃文如願開始了首次中國之旅:他的第一站到了北京。儘管經過20多個小時的顛簸,已經十分疲憊,但他顧不上倒時差,僅睡了一個小時就直奔天安門廣場看升旗儀式。

人群中,一位熱心的大哥看見他衣著單薄,貼心地把自己的軍大衣送給埃文,「這是我穿過的最酷的外套」。

他去了長城、圓明園、天壇,還嘗試各式中國美食,跟著小朋友學習打太極……一路上,不少人認出了他,紛紛與他合影留念,「無論我走到哪裏,大家都很熱情。」

儘管如今圍繞埃文的網絡暴力仍沒有消散,但他已漸漸學會了不那麽在乎,「中國人民的熱情是我康復路上的重要一步」。

按照計劃,埃文此次中國行還會前往天津、上海、南京等城市,他希望能前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深入了解那段沉痛的歷史。目前,埃文正在努力學習漢語,期盼著中國能成為他的「第二故鄉」。

埃文希望,那本相册能促進人們反思侵略暴行,也更加珍惜眼前的和平。「和平是唯一的答案。戰爭不會給我們帶來任何東西,也不能真正解决任何問題,只會造成更多痛苦。」

「我希望能够繼續為和平與交流努力。」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連日來,中國演員王星(星星)赴泰被騙緬甸電詐園一事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雖然如今王星已經平安回到上海,但越來越多被困緬甸受害者的信息卻浮出水面。其中一則引起熱議的尋人啟事中寫道,兩位女生於2024年12月26日前往泰國後,同樣被騙到緬東妙瓦底,並於今年1月5日失聯。

最新的消息指,其中一位失聯女生許某寧的父親已接到女兒從泰國曼谷打來的視頻電話,稱已經安全,並準備於次日回到老家湖北。另一失聯女生林某玲的男友也證實,林某玲在1月9日18點53分報平安,人已在武漢,兩個女生都未遭遇人身傷害。

近年來,緬甸的詐騙園區愈來愈猖獗,成為全球販賣人口最嚴重的地方之一。據資料,電詐團夥來到緬甸最早可以追溯到2010年左右,一開始先到緬北,緬東則相對稍晚。知情人士介紹,2015年以後電詐行業在緬北、緬東快速發展,到了2020年前後達到頂峰。

如今,隨著反詐宣傳及國際社會對電詐進行聯合打擊,這一行業在緬甸逐漸衰落。一名逃離電詐園區工作的人士估算,高峰時期,一個一般規模的電詐園區,一年詐騙所得高達幾個億,大園區一年的收入或有幾十個億。

電詐園區的「成功」,背後充斥著大量的利益交換。據悉電詐園區內的電詐公司詐騙得手後,要進行多方分成,包括給園區運營方和物業、當地武裝力量等。隨著近年來中國反電詐宣傳的普及,以及反詐軟件等技術手段對於電信詐騙攔截的推廣,使得電詐分子在中國的得手率越來越低。

曾多次參與營救緬甸被困人員的志願者表示,被困者所在的園區也叫高科技園區,類似於國內的工業園區,開發商將這些樓租出去,園區裏每一棟辦公樓裏都有數家從事網絡詐騙的公司。一名曾經從妙瓦底某一電詐園區逃出的男子阿成(化名)曾這樣描述園區的情況。「外面來的人被騙得傾家蕩產,這里的人在放煙花慶祝。」

阿成回憶,園區最鼎盛的時候,幾乎每天都在放煙花,但如今已很少能見到了。逃出前不久,據說園區里有個人騙了40萬元,那天晚上放了煙花。但半年甚至更長時間內,沒有業績的人大有人在,他們天天被打。最誇張的時候,他曾經被要求一天工作超過22個小時。「淩晨3點下班,5點上班,每天只吃一頓飯。」

另一名逃離妙瓦底電詐園區的男子也提到,他曾經所在園區大部分人如果沒有業績,要麽找家人拿錢贖身,要麽去騙錢,拿錢「辦理離職」。但是也有可能花了錢也出不來,有些黑心的園區收到家屬匯入的贖金後,臨時提高價碼,讓想離開的人的親屬不斷打錢。

還有那些家里出不了錢又堅決不肯「幹活」的人,大概率被打得遍體鱗傷,最後就被當作「豬仔」,賣給願意花錢買他的園區。即使在電詐園區待了幾年,通過電詐騙到錢得到分成,按照規矩也是「園區掙錢園區花,一分別想帶回家」。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