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是人類社會公認的「潘朵拉魔盒」,自從二戰結束以來,儘管全球數次進入核戰爆發前的危機時刻,但核大國領導人最終都理智地選擇了「向後退一步」。但最近美國《新聞周刊》竟然瘋狂地渲染五角大樓使用威力最大的B-83核彈頭(最高爆炸當量120萬噸)對莫斯科、北京和平壤進行核打擊的後果。
美國《原子科學家公報》稱,《新聞周刊》探討的是空中核爆炸的結果,這種襲擊主要用於摧毀城市目標,而非摧毀地面加固目標。「空中核爆炸的具體毀傷效果與爆炸高度密切相關,該模型假設爆炸高度為3319米,以達到最大化的殺傷效果」。
《新聞周刊》使用了美國物理學會核技術歷史學家亞歷克斯•維爾萊斯廷教授的程序,評估美國武器庫中威力最大的B-83核彈頭對中國、俄羅斯和朝鮮首都的打擊效果。
內地軍事博主「憤怒熊貓」查閱的相關資料顯示,早在2012年維爾萊斯廷就發布了這個「核地圖」程序,用於展示核武器可能造成的破壞程度。它基於Google地圖,允許用戶自由選擇任何一個指定地點投下核彈,並估算可能的後果。
《新聞周刊》刊登的核彈在平壤爆炸的評估效果
《新聞周刊》刊登的幾張地圖顯示了核爆炸殺傷效果與距離的關係。其中核爆炸核心火球的半徑(內黃色圓圈)將達到1.59平方英里,在這個範圍內,所有東西都將被高達上百萬度的高溫蒸發。較為溫和的爆炸破壞半徑(內灰圈),覆蓋67.7平方英里的爆炸區域,將摧毀住宅樓,並可能引發大範圍火灾。在爆炸211平方英里的熱輻射殺傷範圍(更寬的橙色圓圈)內的任何人都有可能遭受整個皮膚的三度燒傷,可能導致嚴重的疤痕、殘疾和截肢。在爆炸地點周圍535平方英里的輕度爆炸破壞半徑(更寬的灰色圓圈)內,窗戶可能會破碎,從而造成傷害。
根據《新聞周刊》的說法,「核地圖」程序顯示如果B-83核彈頭投放在莫斯科,平均有10222930人處於爆炸殺傷範圍內,將造成約1374840人死亡,3747220人受傷——更直白地說,137萬人死亡、374萬人受傷;如果在平壤引爆,將造成132萬人死亡、110萬人受傷。至於說北京的傷亡情况也同樣慘重。
《新聞周刊》刊登的核彈在莫斯科爆炸的評估效果
令人憤慨和警惕的是,《新聞周刊》宣稱相關核爆炸模擬的結果是針對可能的未來末日戰爭。報道提到,俄羅斯不久前剛剛修改了該國的核威懾學說,本月早些時候美國空軍部長弗蘭克·肯德爾警告說,「與中國或俄羅斯的戰爭並非不可能發生,它隨時都可能發生。」《新聞周刊》甚至通過電子郵件聯繫了美國和俄羅斯國防部以及中國駐美國大使館「請其置評」,其惡意和挑釁意圖實在是明顯。
事實上,「核地圖」程序從發布之初就充滿爭議。維爾萊斯廷原先的設想是利用該程序讓沒有經歷過冷戰恐怖的新一代年輕人認識到核武器的可怕。他承認,由於穀歌地圖的局限性,該程序並不能準確計算出死亡人數,但通過估算核彈毀壞地區的人口數去計算死亡人數並不困難。維爾萊斯廷說:「核地圖程序的計算結果和歷史事件基本相符,它顯示了廣島市的傷亡情况,雖然只是近似值。我們談論的是核彈給不同地形造成的毀壞,不管木制還是混凝土建築物,都將毀於一旦。但核地圖能讓你充分認識核彈造成的主要影響。」
然而「核地圖」程序的使用情况令維爾萊斯廷感到震驚。他在接受英國媒體采訪時說,該程序上綫的頭3天就共有700人在全球投下1500枚核彈,批評者嚴厲譴責「核地圖」程序助長了某些人的暴力傾向——從《新聞周刊》的瘋狂行為看,這樣的批評非常有道理。
衆所周知,美國在冷戰期間曾謀劃過針對中國的大規模核打擊行動。冷戰後的解密文件顯示,美國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計劃對中國30個主要城市發動核攻擊,將「摧毀人口作為衡量摧毀敵國社會有效性的主要手段」,「旨在讓中國社會徹底被摧毀」。五角大樓1961年所作的評估認為,這種「一次性整體行動會抹去53%的中國城市人口」。
一直到中國成功試爆了核武器並成功驗證了核彈頭與彈道導彈的結合後,美國才最終放弃了這種喪心病狂的想法。但《新聞周刊》的種種舉動顯示,最近美國又有相當一部分人試圖再次拿出核大棒威脅中國。
當然,美國媒體的想像是一回事,美國社會能不能承受相應後果,能不能正確理解核戰爭的真實威脅,又是另一回事了——從這個角度看,中國之前向南太平洋發射的東風-31AG洲際導彈,實在是射的次數少了點。
止戈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臨近年關,多家軍事媒體走進人民海軍部隊採訪,順便曝光了一些最新列裝的作戰艦艇。隨著東部戰區海軍艦隊最新052D型驅逐艦的亮相,中國海軍的持續發展再次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據內地軍事博主「大伊萬」,1月5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軍事報道》對東部戰區海軍某驅逐艦支隊的報道中,披露了已經入列該部的052D型驅逐艦某深度改進型。該艦據稱從下水舾裝到正式入列,前後不過一年多時間,證明了052D型驅逐艦從製造到舾裝到接艦,流程已經高度成熟。
052D型驅逐艦從2014年開始、首艦172號「昆明」艦列裝人民海軍,截至到2022年已經列裝部隊25艘。而2022年,新一批的052D型驅逐艦又繼續出現在了造船廠的船台上,除了2023年暫時沒有052D型驅逐艦列裝部隊,2024年,再次出現了052D型驅逐艦列裝部隊的消息。
短短10年時間裏,可能已經有二十七八艘驅逐艦列裝中國人民海軍,平均每年列裝2到3艘。這個列裝速度相比上世紀90年代美國海軍最巔峰的時期列裝「伯克」級驅逐艦的速度還有差距,但相比本世紀「伯克」級的服役速度已經不遑多讓。
同時,在10年的時間裏,052D型驅逐艦還前後發展出了多個改進型,發展出一個龐大的防空驅逐艦家族。
從052D型驅逐艦的發展軌迹來看,類似於「伯克」級驅逐艦從Block I到BlockII的發展一樣,052D型驅逐艦也發展出多個子型,除了關鍵性的船電系統和武備系統差距不大,在子系統上存在細微差別。
比如最早的幾艘052D型驅逐艦,配備的H/LJG-346A型雷達底部還配備了用於進行近場測試的天綫杆(俗稱晾衣杆),這和052C型驅逐艦的設計比較類似。但是,相比遠場測試,近場測試會由於多路徑效應帶來較大的測試誤差,其測試效果不如遠場測試。
因此,052D型驅逐艦在H/LJG-346A雷達上配備近場測試天綫,僅維持了個位數的艦艇就被取消了。其後所有的052D型驅逐艦都沒有配備近場測試天綫,而是改爲遠場測試或其它測試手段。
在取消了H/LJG-346A雷達的近場測試天綫後,052D型驅逐艦的近防武器系統也進行了更新。原有的類似於052B/C型驅逐艦上使用的H/PJ-12型7管30毫米副炮,儘管性能不錯,但用於對抗3倍音速掠海的反艦導彈還差點意思。因此,被首先替換成威力更爲强大的H/PJ-11型11管30毫米副炮,在近程對抗超音速掠海反艦導彈的能力有了比較大的提高。
這兩批052D型驅逐艦,可以被視爲052D型驅逐艦的早期版本,類似於美國海軍的「伯克」BlockI/IA型。
20250109_BLOG_ (12)
而從052D型驅逐艦的第14號艦開始,比較大的改進型開始出現了,也就是被軍迷們戲稱的052D plus版。相比先前的052D,052D plus版或者說052DG的改進就大得多了。
首先是加長了直升機飛行甲板,順帶讓整艘艦艇看起來又瘦長了一些,直升機機庫的高度也有所降低,這一改進毫無疑問是爲了兼容後續的直-20海軍型直升機。
20250109_BLOG_ (1)
其次,是對位於艦體舯部的遠方警戒雷達進行了改進,將原有的使用八木天綫的某遠方警戒雷達(俗稱晾衣架),改爲使用籠型天綫的某款新型長波雷達(俗稱蒼蠅拍)。
該型雷達功耗較低,適合在H/LJG-346A雷達不開機的情况下擔負持續對空警戒,同時對於低可探測性目標具有較好的監視和截獲能力,由於使用了新的數字算法,作爲米波雷達其探測精度也有了比較大的提高,能够滿足對目標進行精密測距和測角的需要。
20250109_BLOG_ (11)
除了改進了航空作業系統和遠方警戒雷達,新的052D plus版驅逐艦在作戰系統軟/硬件上也有改進。這種改進比較類似於美國海軍對「宙斯盾」系統實施的「基綫」改進,雖然具體改進路徑不清楚,但使用的計算機運算速度更快,作戰軟件功能更多是必然的。
這些052D型驅逐艦,性能可以說類似於美國海軍的「伯克」級BlockII型。
20250109_BLOG_ (10)
而我們在今年年底看到的052D型驅逐艦最新版本,也就是052D型驅逐艦從第26號艦開始,又有新的技術改進了。從配套的分系統看,這些052D型驅逐艦的艦體設計和052D plus沒有什麽區別,艦面武備也沒有什麽區別,但位於桅杆頂部的快反雷達做了調整。
20250109_BLOG_ (9)
原本052D型使用的快反雷達和052B/C、051B型類似,都是某款使用了球面雷達罩、抛物面天綫的快反雷達,該雷達在應對掠海低可探測性目標時,明顯存在一定的不足。
因此,從第26號艦開始,我們可以看到052D型更換了類似在075和054B上出現的某使用相控陣天綫的對海快反雷達,提升了對掠海、輕小、低可探測性目標的截獲能力。
當然,在其它的艦載分系統上也有一定的技術改進。這些052D型驅逐艦,咱覺得吧,已經類似於美國海軍比較新的「伯克」級BlockIIA型。
052D型驅逐艦從2014年,到2024年,也走過了10年的歷史,至於爲何中國海軍在這10年的時間裏,幷沒有研發新一代的艦艇平台,而是繼續沿用了052型驅逐艦這個平台。
最關鍵的因素咱覺得吧,主要還是看中這個6000噸級的艦體平台設計十分可靠,總體性能比較均衡,適合大量建造裝備。
前幾年美媒炒作的5艘052D同時開建。
畢竟,雖然052D的正常排水量也就7000來噸,但它該有的都有,從四面大型有源相控陣雷達,到大型通用垂直發射系統,到拖曳式複合聲呐陣列,基本上防空、反艦、反潜多面手一套都齊全了。
這麽好的水面艦艇,造價還很便宜,建造、裝備、形成戰鬥力的周期都符合中國海軍需要快速擴張的客觀需求,裝備了部隊就能使用。換言之,這就是一款性價比極其高的水面艦艇。
而中國海軍在建造了25艘052D型驅逐艦之後,稍許停頓又開始建造新的052D,且新的052D只做了稍許技術改進。似乎證明,中國海軍對進一步擴大現有裝備規模,確保現有裝備可以快速形成戰鬥力,能打的時候拉出去就能打,對於這些裝備需求的優先級壓倒了裝備的先進性。
所以,我們在未來一個時期內,估計還會見到更多的052D型驅逐艦從船廠魚貫而出,裝備到中國海軍。
那麽,中國海軍的下一代驅逐艦可能在哪兒呢?其實,在052D型驅逐艦和055大型驅逐艦的配合相當好,足以滿足未來5到10年海上對抗需求。中國海軍對新一代7000噸級驅逐艦平台的需求有多高,反而沒那麽迫切了。
畢竟,連美國海軍自己的下一代驅逐艦DDGX預定都得等到2032年才能露面,完全不知道要等到什麽時候,才能從預定露面到真正露面。而現在美國海軍主打的「伯克III」,則飽受能源不足之苦的困擾……這樣一看,052D型驅逐艦對於中國海軍來說,生命力還是相當强的。
「大伊萬」分析,下一代驅逐艦可能還是動力系統引領。目前,052D型驅逐艦配備的動力組還是25兆瓦級的GT-25000燃氣輪機加上兩部柴油機,柴燃交替動力的情况下,最大功率也就50兆瓦,推動7000噸的艦體。
20250109_BLOG_ (4)
這套系統已經挖潜挖到極限了,要進一步擴大噸位,安裝性能更强大的相控陣雷達,使用綜合電力系統的話,燃氣輪機必須更換。
比如換成目前性能最强大的40兆瓦燃氣輪機,即使沒有配備巡航用柴油機,也可以做到80兆瓦功率,配套輔機的話全艦功率可以做到90兆瓦左右。這樣,不僅可以確保8000噸的艦體跑到30節以上的航速,還可以確保全艦綜合電力系統同時保障相控陣雷達等艦上耗電大戶的使用。
20250109_BLOG_ (3)
這樣的話,就能得到一款艦體設計强於美國海軍的「伯克」級,綜合性價比好於美國海軍的「伯克」級(畢竟雙燃機對四燃機),而且跑起來的速度比「伯克」級快,使用艦上船電系統的限制比「伯克」級更爲寬鬆的防空驅逐艦。
到那個時候,不少軍迷們念茲在茲,念叨了起碼有個四五年的8000噸級驅逐艦才會出現。以這艘驅逐艦的性價比,有一定的可能性,它會成爲052D型驅逐艦真正的傳人,中國海軍下一代性價比之王。
20250109_BLOG_ (1)
至於這型驅逐艦什麽時候出現?「大伊萬」的觀點,還是不會早於2030年。作爲中國海軍第四代經濟適用款的防空驅逐艦亮相,出現之後首先要替代的就是本世紀初最先服役的幾艘052B和052C。
當然,從現在的角度來看,一切以快速擴充中國海軍水面艦艇的規模,快速提升中國海軍水面艦艇部隊的戰鬥力,瞄準在未來一個時期內隨時可能會爆發的軍事鬥爭而做準備。
20250109_BLOG_ (2)
這就意味著,未來很長一個時期內,052D型驅逐艦還會成爲軍迷們眼中中國海軍驅逐艦隊的主角,規模還會擴大,甚至可能還會進行技術改進,時間很長,我們繼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