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加強來港人才子女教育支援 人才辦參與兩場教育展

政事

加強來港人才子女教育支援 人才辦參與兩場教育展
政事

政事

加強來港人才子女教育支援 人才辦參與兩場教育展

2024年12月03日 18:23 最後更新:19:04

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將參與兩場教育展,加強對來港人才子女的教育支援。

香港學校教育展圖片

香港學校教育展圖片

人才辦總監劉鎮漢表示,不少人才不熟悉香港教育制度,亦擔心子女難以適應本港學習生活。人才辦期望透過教育展,讓人才家長了解更多香港教育資訊。

人才辦下周將參與在亞洲國際博覽館舉行的(大灣區)香港學校教育展,近300所私立、津貼及直資學校參展,多位教育界專家將分享選校攻略及拆解入學申請誤區,部分學校設即場入學面試及筆試。

香港聖公會教育展圖片。

香港聖公會教育展圖片。

香港津貼中學議會主席、九龍真光中學校長李伊瑩表示,愈來愈多人才子女來港讀書,選擇學校時難免遇到困難,今屆參展學校大幅上升,可為人才家長提供更全面的教育資訊。

人才辦總監劉鎮漢(中)、(大灣區)香港學校教育展籌委會主席李伊瑩(右)及香港聖公會教育服務部總幹事郭始基(左)。政府新聞處圖片

人才辦總監劉鎮漢(中)、(大灣區)香港學校教育展籌委會主席李伊瑩(右)及香港聖公會教育服務部總幹事郭始基(左)。政府新聞處圖片

人才辦亦將參與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香港聖公會教育展,展覽介紹超過140所聖公會中小學及幼稚園。

人才來港後能順利入職,有助他們安心落戶,盡快適應新生活。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人才辦)平日接觸到不少人才,他們對於香港職場未必很了解,又或是心急求職而漁翁撒網,久未有回音時難免忐忑不安和打擊自信。

近日人才辦收到一名求助人才的喜訊。該名人才畢業自澳洲百強大學,早前因求職遇到困難而向人才辦求助,人才辦了解其情況後,轉介相關合作夥伴為他提供專業的求職意見,並鼓勵他參考人才辦網站每日提供的數千份招聘廣告,了解其心儀行業的招聘情況、僱主要求等,做足準備隨時出擊。

人才辦致力協助人才配對工作,去年已舉辦及協辦 8 場招聘會,今年目標是與業界及僱主團體合辦不少於 12 場招聘會。

人才辦致力協助人才配對工作,去年已舉辦及協辦 8 場招聘會,今年目標是與業界及僱主團體合辦不少於 12 場招聘會。

求助人表示,以往求職時藥石亂投,在人才辦及專家協助下,深入鑽研香港求職面試技巧,仔細分析申請的職位與自身優勢是否相符,持續努力下,終於在去年底順利入職,更是在其專長行業中找到管理級職位。他最近向人才辦報喜時,也忍不住大歎「終於安心晒」。

人才辦致力為來港人才搭建平台和編織支援網絡,協助人才掌握在香港工作及生活的全方位實用資訊,讓他們在初到香港時得到適切的支援,順利落戶,融入新生活。

從接獲查詢及日常與來港人才親身接觸,發現他們最關心求職創業、子女教育及住屋等問題,截至 2024 年 12 月底,人才辦線上平台已處理超過 3.2 萬宗查詢,當中超過半數查詢都與就業及創業相關。

(左起)Robert Walters 香港董事總經理 John Mullally 及資訊科技與轉型副總監曾沅樺曾沅樺向人才傳授搵工建議。

(左起)Robert Walters 香港董事總經理 John Mullally 及資訊科技與轉型副總監曾沅樺曾沅樺向人才傳授搵工建議。

為協助人才成功在港就業,人才辦 2024 年已舉辦及協辦 8 場線上線下招聘會,超過 1 400 位僱主及超過 28 萬人才參與。展望 2025 年,人才辦會繼續擴大合作夥伴網絡,與業界及僱主團體合辦不少於12 場線上線下招聘會,讓僱主與人才進行直接交流和職業配對,年內的第一場招聘會將於新年假期後舉行。

人才辦網站每日實時展示超過 5 100 優質招聘崗位資訊,讓人才了解市場空缺、僱主招聘要求等情況,人才可透過網站直接申請職位。目前人才辦已聯同合作夥伴舉行 9 次求職、就業、創業或創科相關的主題研討會,包括邀請合作夥伴分享香港不同行業的就業情況、求職技巧、職場文化及創業須知等。

除提供實用的就業及創業資訊外,參加者可與講者直接交流,了解職場上的實際經驗和心得。2025 年,人才辦計劃舉辦 12 場以創業和創科為主題的活動,以及 9 場與求職相關的特定行業研討會,協助人才掌握職場最新情況,留港發展。

目前人才辦聯繫約 80 家指定合作夥伴,提供人才落戶相關的本地資訊及支援服務,當中不少都與就業及創業支援相關的。2025 年,人才辦會繼續擴大合作夥伴網絡至不少於 90 個夥伴,加強為人才提供的服務。

來港人才可向人才辦提出與就業或創業的查詢,人才辦將轉介相關的政府部門或合作夥伴,按其情況提供針對性的協助。現時合作夥伴既為人才提供求職面試的建議及技巧,亦會按求職人才的背景及需要,提供個人化的網上職業配對服務,協助他們在港找到合適的工作。

截至去年年底,各項人才入境計劃共收到逾 43 萬宗申請,當中逾 27 萬宗獲批,超過 18萬名人才攜同其受養人抵港。透過各項人才入境計劃抵港的人才,扭轉本地勞動人口在疫情期間的跌勢,有效填補本地人口及人力缺口。其中「高才通計劃」超過 9 萬名人才獲批,畢業於世界頂尖大學接近 6.8 萬人,當中超過四成來自海外優秀學府,更有不少國際名人透過人才入境計劃移居香港。

人才辦又邀請求職相關合作夥伴分享職場現況及求職實用貼士,Robert Walters 香港董事總經理 John Mullally就本地就業市場做出展望,他認為受地緣政治不確定因素影響,就業市場過去兩年處於盛衰分水嶺之下,但去年底Robert Walters 相繼與不同的本地僱主交流,不少僱主預期 2025 年招聘字會稍微增加。

John Mullally預期個別行業重拾升軌,整體就業市場景氣會在下半年回穩,對全年就業市場的看
法審慎樂觀。另外,銀行業是香港的領頭羊,John Mullally預期金融業將會持續復甦,激活企業的營商活動,繼而帶動人力需求。因此,銀行相關行業有機會領先各個行業,加快招聘步伐。

香港的工程需求持續高企,加上政府的大型基建工程規劃,John Mullally預期建築工程行業仍有招聘意願。另外,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和數據科學的快速增長,創造了對專業人才的迫切需求。許多僱主正在尋找具有編程和機器學習技能的海外人才,尤其對構建和利用人工智能模型有深刻理解的專才。

John Mullally指,留意到不少求職者依賴生成式 AI 編寫履歷表及求職信,但忽略機器轉寫與自身表達能力的差距。他強調機器只是文字表達的輔助工具,不應反過來主導求職者如何表述其實際工作經驗及學術成果。

Robert Walters 資訊科技與轉型副總監曾沅樺提出四大求職建議,第一,確保對行業擁有最新及深度的見解,建議充分利用社交媒體及專業機構的行業報告,收集就業市場的最新資訊。第二,認真看待履歷表內容及面試準備工作的重要性,應該為招聘崗位預設一系列問題,輔以實際例子回答。第三,減低生成式 AI 在履歷表及求職信上的使用率,避免僱主察覺機器生成的痕跡,而求職者的實際故事分享,更能突顯其經驗及能力。第四,初出茅廬的求職者,可考慮透過合約工或時限崗位,作為職業生涯啟動點或跳板。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