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騙徒低息貸款誘騙交保證金 警搗三詐騙團伙拘11男女

社會事

騙徒低息貸款誘騙交保證金 警搗三詐騙團伙拘11男女
社會事

社會事

騙徒低息貸款誘騙交保證金 警搗三詐騙團伙拘11男女

2024年12月05日 17:29 最後更新:20:23

警方於11月29日至12月4日展開行動「雷殿」,打擊以低息貸款作招徠的本地詐騙集團,並以「串謀詐騙」及「洗黑錢」罪拘捕9男2女,年齡介乎22至44歲,包括集團主腦、骨幹成員、傀儡戶口及電話卡持有人。

警方展開「雷殿」行動,拘11人 。

警方展開「雷殿」行動,拘11人 。

東九龍刑事部留意到有騙徒除了以電話或社交軟件與受害人溝通之外,更會相約受害人見面,達至「低息貸款」的協議,企圖增加整個騙局的可信性,繼而要求受害人預先繳交保證金或者其他費用,以確保貸款可以順利申請。但受害人給錢之後,騙徒就會失去聯絡。

更多相片
警方展開「雷殿」行動,拘11人 。

警方展開「雷殿」行動,拘11人 。

警方展開「雷殿」行動,拘11人 。

警方展開「雷殿」行動,拘11人 。

警方展開「雷殿」行動,拘11人 。

警方展開「雷殿」行動,拘11人 。

警方展開「雷殿」行動,拘11人 。

警方展開「雷殿」行動,拘11人 。

警方展開「雷殿」行動,拘11人 。

警方展開「雷殿」行動,拘11人 。

警方展開「雷殿」行動,拘11人 。

警方展開「雷殿」行動,拘11人 。

警方展開「雷殿」行動,拘11人 。

警方展開「雷殿」行動,拘11人 。

警方展開「雷殿」行動,拘11人 。

警方展開「雷殿」行動,拘11人 。

警方展開「雷殿」行動,拘11人 。

警方展開「雷殿」行動,拘11人 。

警方展開「雷殿」行動,拘11人 。

警方展開「雷殿」行動,拘11人 。

警方展開「雷殿」行動,拘11人 。

警方展開「雷殿」行動,拘11人 。

經警方深入調查後,鎖定三個本地詐騙團伙,並於11月29日至12月4日,展開「雷殿」拘捕行動,以「串謀行騙」及「洗黑錢」罪,一共拘捕11人,包括9男2女,年齡介乎22至44歲,部分人士有黑社會背景。被捕人士當中包括集團主腦、骨幹成員,傀儡戶口以及電話卡持有人。

警方展開「雷殿」行動,拘11人 。

警方展開「雷殿」行動,拘11人 。

警方展開「雷殿」行動,拘11人 。

警方展開「雷殿」行動,拘11人 。

警方展開「雷殿」行動,拘11人 。

警方展開「雷殿」行動,拘11人 。

警方展開「雷殿」行動,拘11人 。

警方展開「雷殿」行動,拘11人 。

警方指出,三個犯罪伙團都有個共同特點,除以電話cold call或者在社交媒體刊登廣告之外,騙徒更會分別扮演財務中介、理財顧問,甚至律師行職員,與受害人見面。騙徒會穿得比較光鮮,除藉詞以遷就受害人而相約在比較靠近受害人的公眾地方之外,有騙徒甚至相約受害人在共享辦公室見面,企圖令受害人他們是專業、可靠,能夠幫受害人申請到相對低息的貸款。

警方展開「雷殿」行動,拘11人 。

警方展開「雷殿」行動,拘11人 。

警方展開「雷殿」行動,拘11人 。

警方展開「雷殿」行動,拘11人 。

警方展開「雷殿」行動,拘11人 。

警方展開「雷殿」行動,拘11人 。

警方亦發現,犯罪團伙亦會透過社交平台招攬跑腿,以「搵快錢」作招徠,聲稱求職人士只需要去某地點同某人見面,並將文件轉交人,並指示對方過數給公司,就可以得到優厚酬勞。但他們並不知道原來自己代表的公司或機構,其實是由騙徒冒充或虛構,這些負責跑腿的人士,其實已經參與了騙案。

警方展開「雷殿」行動,拘11人 。

警方展開「雷殿」行動,拘11人 。

警方展開「雷殿」行動,拘11人 。

警方展開「雷殿」行動,拘11人 。

警方呼籲,年近歲晚,市民有可能需要向金融機構借貸週轉增加現金流過年。市民如收到借貸來電要再三核實,切勿輕信來電者身份,若來電者聲稱是代表或來自某家銀行、財務公司甚至政府部門等,應聯絡有關機構核實其真確性,切勿輕信網上的廣告,並多加查證。而如果對方要求在借貸期間需要交出保證金作為資產證明,必須分外提高警覺。 如果真有貸款需要,應找銀行或信譽良好的財務機構。在尋求專業人士協助前,應充分了解對方的背景和專業資格。

警方展開「雷殿」行動,拘11人 。

警方展開「雷殿」行動,拘11人 。

警方還留意到有犯罪團伙利用市民貪圖「搵快錢」的心態,招聘求職者為他們處理一些違法行為。求職人士尋找工作時應持務實態度,並時刻保持警覺。如遇到可疑的招聘廣告,尤其是一些無需技能或學歷而薪酬優厚的工作時,應加倍小心,以免誤墮法網。

警方與香港互聯網註冊管理有限公司(HKIRC)去年舉辦「釣魚電郵演習2024」,今公布測試結果,顯示超過七成的參予員工點擊釣魚電郵,其中點擊率最高的主題為「人事部門問卷調查」。

Fortinet香港、澳門及蒙古區總經理馮家健(左)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組警司陳純青(中)及香港互聯網註冊管理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黃家偉(右)

Fortinet香港、澳門及蒙古區總經理馮家健(左)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組警司陳純青(中)及香港互聯網註冊管理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黃家偉(右)

逾七成公司有員工點擊過「釣魚電郵」

警務處網罪科聯同香港互聯網註冊管理有限公司(HKIRC)去年8至12月舉辦「釣魚電郵演習2024」,216間企業共37220名員工參與,其中逾七成,即共167間公司、4285名員工點擊過最少一封「釣魚電郵」。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組警司陳純青介紹,警務處網罪科自2021年開始舉辦「釣魚電郵」演習,今年更添新元素,於其中兩封電郵內的連結加入資料輸入頁面,測試參加者會否在按下連結後再輸入個人資料。

他續指,今年參與人數較去年增加2.6倍。參與演習的員工會先後收到4封不同主題的模擬釣魚電郵,分別關於「人事部門問卷調查」、「銀行賬戶安全警示」、「IT部門系統測試請求」和「視像會議應用更新」。當員工點擊電郵內附連結並進入預設網站,便會被視為「上釣」,即遭受釣魚攻擊。

今年共有216間企業,37220名員工參與,其中有4285人曾點擊過「釣魚電郵」,且167間公司中至少有一名員工曾點擊過該郵件。

今年共有216間企業,37220名員工參與,其中有4285人曾點擊過「釣魚電郵」,且167間公司中至少有一名員工曾點擊過該郵件。

演習結果顯示,點擊率最高的主題是「人事部門問卷調查」,占總點擊率的9.5%。其次是「銀行賬戶安全警示」,佔4.2%,以及「IT部門系統測試請求」,佔3.1%。而點擊率最低的主題是「視像會議應用更新」,僅佔3.0%。

330人在釣魚網站提供個人資料

另外,逾7成參與者曾開啟多於一封電郵的連結,而逾一成的參與者更點擊了全部四封釣魚電郵。

值得注意的是,在「人事部門問卷調查」的釣魚電郵中,超過3300名員工點擊了釣魚連結,其中超過330人在釣魚網站上提供了個人資料,結果反映出機構內部員工的安全意識或培訓仍存在不足之處。

點擊率最高的主題是「人事部門問卷調查」,佔總點擊率的9.5%

點擊率最高的主題是「人事部門問卷調查」,佔總點擊率的9.5%

Fortinet香港、澳門及蒙古區總經理馮家健表示,電郵依然是全球最關鍵威脅媒介,特別是針對金融服務和關鍵基礎設施的攻擊,佔所有攻擊的是70%以上;其次就是垃圾郵件,在所有電子郵件裡,每5封中就有1封垃圾郵件,佔19%;第三外洩攻擊,自2022年以來,社會工程機商業電郵外洩攻擊增加了1700%。

面對網絡釣魚問題,他建議企業需定期進行安全意識培訓;其次,實施多層信任架構,增強系統的安全性;最後進行持續的監控和威脅評估,及時發現並應對潛在風險。

電郵依然是全球最關鍵威脅媒介,其中網絡釣魚仍是全球三大網絡安全的威脅之一。

電郵依然是全球最關鍵威脅媒介,其中網絡釣魚仍是全球三大網絡安全的威脅之一。

陳純青表示,香港電郵騙案數字過去5年呈持續下降態勢。從2019年的816宗案件回落至2023年的208宗,損失金額也從2019年的高峰25.3億港元大幅減少九成至2023年的1.6億港元。2024年首11個月,電郵騙案數字繼續輕微下跌,共錄得187宗案件,比2023年同期減少約2宗,損失金額則降至約1.6億港元,比2023年同期減少約35%。絕大部分電郵騙案仍以企業為主要目標。

然而,全球電郵騙案仍十分猖獗,每天約有34億封詐騙釣魚電郵產生,平均每人大約每兩天會收到1封詐騙電郵。

香港電郵騙案數字過去5年呈持續下降態勢

香港電郵騙案數字過去5年呈持續下降態勢

他續指,儘管電郵騙案數字下降,但公眾不能鬆懈對可疑電郵的警惕。以2024年首11個月的187宗電郵騙案為例,平均每宗案件的損失仍高達55萬港元。去年更有一宗電郵騙案涉及高達1634萬元虛擬貨幣。

網罪科一直致力於舉辦各類活動,與業界共同抵禦科技罪案的威脅,2025年首季,網罪科將舉辦名為「守網季」的網絡安全運動,通過線上和線下活動來推廣全民數碼安全和防騙訊息。今年「守網季」主題是「守網聯盟」,希望透過與不同政府部門、公營機構以及私人公司合作,從多個途徑宣揚防騙訊息,並推動一系列措施對抗日新月異的科技罪案。

針對辨別可疑電郵,陳表示只需留意幾個簡單的細節。首先,檢查發件人的電郵地址是否有異常,如將字母「L」寫成「1」,或將「O」寫成「0」。其次,關注電郵內容是否存在文法或拼寫錯誤。

此外,檢查電郵中的商標是否為舊版本,圖像的分辨率是否過低,或圖像比例是否異常。最後,將桌面電腦的滑鼠指針停在電郵地址或連結上,即可顯示完整的地址或連結,幫助判斷其真實性。

針對辨別可疑電郵,只需留意幾個簡單的細節

針對辨別可疑電郵,只需留意幾個簡單的細節

為協助香港中小企業識別可疑電郵,警方網罪科與香港大學於2023年初推出了「衛郵計劃」(Project e-GUARD),研發可疑電郵偵測軟件V@nguard。能夠自動識別陌生電郵,下載次數已近二萬次,市民可通過警方的「守網者」網站進行下載。

此外,還推出了「防騙視伏器」及其手機版應用程式「防騙視伏App」,通過輸入電郵地址、電話號碼、網址等信息,即時評估詐騙風險。

為了提升全民數碼安全意識,警方於2021年8月推出了「守網者」一站式資訊平台,定期發布最新IT知識和騙案手法。

警方最後提醒市民不要開啟來歷不明的電郵

警方最後提醒市民不要開啟來歷不明的電郵

警方最後提醒市民,不要開啟來歷不明的電郵,此外,如果郵件要求提供個人資料或突然改變匯款要求,千萬不要輕易相信,應通過電郵以外的其他溝通渠道(如電話或當面確認)向寄件者核實, 並使用防騙視伏器或防騙視伏App、或撥打防騙易熱線18222諮詢。若懷疑已經受騙,應立即保存相關電郵和轉款記錄,並儘快報警。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