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蟒蛇半身卡機器內無法動彈遭2著制服人士用火槍3度燒灼虐待的影片在網上流傳,新加坡動物協會懷疑滅蟲公司所為。
新加坡動物協會接獲報告指有人虐待蟒蛇
綜合外媒報導,新加坡關愛動物研究協會(ACRES)日前在Facebook上發帖表示,他們於11月20日接獲民眾通報稱,有2人虐待蟒蛇兼拍片,但具體事發地點不明,並指出影片中的蛇隻為網紋蟒(reticulated python),經過易燃噴霧和火槍虐待後,疑已無生命跡象。由於片中2人的行為已屬於虐待動物,協會事後已立即向國家公園通報。
影片截圖
蟒蛇遭2制服人士火槍燒灼並使用不明噴霧
由網傳影片顯示,2名穿著制服的人士利用專業捕蛇工具夾住1條半身卡在機械內的蟒蛇,然後用火槍3度燒灼蟒蛇,均勻燒遍身體後又集中燒蛇頭,之後又燒向蛇尾,中間還噴了一些不明噴霧。
蟒蛇被扯出機器放入膠箱
畫面一轉,經過連番折磨的蟒蛇前段蛇身已經倒地,只見2人趁蟒蛇沒有動靜後,用鉗夾住並踩住蛇頭,之後蟒蛇被人從機械設備中扯出並放入膠箱中,該蟒蛇期間仍有擺動。
影片截圖
協會執行長懷疑施虐者是滅蟲公司人員
協會聯合執行長布波(Anbarasi Boopal) 對影片中的殘忍手段表示震驚,指出蟒蛇當時被困機床內根本無法動彈,對任何人無法構成威脅。片中的2人身穿制服,配備專業補蛇工具,協會懷疑他們滅蟲公司人員。「無論水瀨、狗、貓還是蛇,都會遭受痛苦。牠們都能感覺到疼痛」。
影片截圖
協會10年接獲85起虐待爬行類動物報告
布波還提到,協會在過去10年中接獲了85起關於虐待爬行類動物的報告,其中涉及的行為包括使用殺蟲劑、農藥、火、熱水及棍棒,並指出滅蟲公司應比常人更具備處理野生動物經驗,但過去7年,協會卻調查過55宗公眾或滅蟲公司不當處理爬行類動物的個案。
影片截圖
新加坡國家公園局對此案展開調查
新加坡國家公園局目前已對此案展開調查,根據當地的野生動物保護法規,捕捉野生動物需獲得官方的書面許可,並應嚴格按照人道原則執行。
湖泊、河流等淡水環境雖僅占地表面積的1%,卻孕育了已知10%的物種。然而,根據近日發表的一份研究,全球將近四分之一的淡水動物物種正面臨滅絕,而人類活動是主要原因之一。
24%的物種處於高度滅絕風險 人類活動或是主因之一
這項研究發表於《自然(Nature)》期刊,評估了現有的2萬3496種淡水動物,包括魚類、甲殼類和昆蟲,結果顯示24%的物種處於高度滅絕風險。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薩耶(Catherine Sayer)指出,污染、水壩建設、水資源抽取、農業活動以及入侵物種等普遍存在的威脅,以及過度捕撈,都是導致淡水物種瀕危的主因。
內陸濕地環境減少35% 消失速度是森林的三倍
這些物種在食物網中擁有多樣的位置,能反映全球淡水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自1970年到2015年間,這些物種棲息的湖泊、河川、沼澤、泥灘和泥炭地等內陸濕地環境減少了35%,其消失速度是森林的三倍。
報告的共同作者哈里森(Ian Harrison)表示,淡水生態系統的生態重要性在於支持物種多樣性,許多物種可能僅棲息於特定的湖泊或池塘。
淡水環境具有重要生態功能
此外,這些淡水環境還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例如泥炭沼地的碳截存作用、漁業提供食物、植物提取藥物的能力,以及文化和美學價值,一些地方甚至利用淡水蘆葦建造房舍。哈里森指,淡水生態系統透過其自然過程,每年為人類福祉貢獻的價值高達50兆美元。
滅絕風險最高的物種為甲殼類動物
在這份研究中,滅絕風險最高的物種為甲殼類動物,特別是蝦、蟹和螯蝦,約有30%的物種受到威脅;其次是魚類(26%)、四足類動物如蛙和爬行動物(23%)、以及蜻蜓和豆娘等蜻蛉目昆蟲(16%)。全球四大淡水生物瀕危熱點包括非洲的維多利亞湖(Lake Victoria)、南美洲的的的喀喀湖(Lake Titicaca)、印度西部及斯里蘭卡。
示意圖
維多利亞湖是全球第二大淡水湖,與的的喀喀湖一樣,以豐富的魚類多樣性著稱。哈里森強調,「迫切需要以整合性的水資源管理方式,在兼顧人類用水需求與維護生態系統功能的同時,重視淡水保育,以遏制物種衰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