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成立「開研」科研時尚 推動發展環保新裳

社會事

社會事

社會事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成立「開研」科研時尚 推動發展環保新裳

2024年12月09日 08:44 最後更新:11:13

隨着環保意識提高,越來越多人選擇在日常衣食住行中實踐綠色生活。推動紡織、製衣和時尚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正是業界未來的重要發展方針。

環保水耕: 時尚未來研究所首個項目包括水耕棉花種植,不但減少對土地的依賴,用水量更大減九成。政府新聞網圖片

環保水耕: 時尚未來研究所首個項目包括水耕棉花種植,不但減少對土地的依賴,用水量更大減九成。政府新聞網圖片

有見及此,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與非牟利機構合作,建立研發空間─開研,通過展示創新解決方案、建構全方位合作平台,以及就解決問題提供資源,為業界應對氣候變化提供靈活的技術方案。

靈活創新

開研佔地兩萬平方呎,由時尚未來研究所和創研坊兩部分組成。前者是開發早期技術方案的組合研究空間,以模組化形式展示嶄新的構思。模組化設計具靈活優勢,有助開發可迅速調整且具彈性的技術方案,以配合高速變化的市場發展。

就地生產: 耕織計劃配備生產線,減少運輸過程產生的碳排放。政府新聞網圖片

就地生產: 耕織計劃配備生產線,減少運輸過程產生的碳排放。政府新聞網圖片

中心期望時尚未來研究所可以展示新興和具前瞻性的研發概念,為新技術提供可擴大應用規模的平台,確保研究成果理論與實際兼備,適合市場採用。

環保製衣

時尚未來研究所首個項目是耕織計劃,由水耕棉花種植至紡紗製衣的生產線,模擬一條龍生產。

由於傳統棉花耕種耗用的水量甚高,開研採用垂直水耕,較傳統方法節省逾90%用水,而未被植物吸收的水分更可循環再用。

水耕也有效減少對土地的依賴,同時提供可控環境,有利農作物連續生長和採收。而水耕種植農場選址更可靠近城市,減少運輸過程產生的碳排放。

當棉花收成後,就會經過開鬆、拼條等多個工序,製成紡織用紗線,最後利用機器製成衣服。

分解重用: 創研坊利用水熱處理技術分離紡織品中的聚酯纖維和棉花,讓舊衣物可循環再造。政府新聞網圖片

分解重用: 創研坊利用水熱處理技術分離紡織品中的聚酯纖維和棉花,讓舊衣物可循環再造。政府新聞網圖片

高效回收

開研另一重點創研坊是一條升級回收生產線,採用人工智能技術,將回收的舊衣物分類,再透過一套纖維回收系統,利用水熱處理方式,分離織物中的聚酯纖維和棉花。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總監(業務拓展)陳念群提到,棉花和聚酯纖維混紡,是紡織品最普遍的成分,大多數衣服都採用這種物料。

她說︰「兩種材料混合對回收構成困難,將它們分離後,聚酯纖維可以重新製成紗線。」

回收物料製成的紗線可用於製衣,而棉花則分解成纖維素粉末,再作其他用途,形成循環生產系統。

中心指系統每日處理回收衣物量可達一噸,期望透過展示循環生產的可行性和效益,鼓勵業界採用類似做法,減緩氣候變化的影響。

跨界合作: 陳念群希望開研作為一個平台,推動跨行業合作和社會各層面可持續發展。政府新聞網圖片

跨界合作: 陳念群希望開研作為一個平台,推動跨行業合作和社會各層面可持續發展。政府新聞網圖片

推動發展

開研於9月正式開幕,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形容開研的成立,是紡織、製衣及時裝業發展的重要里程,期望通過共享研究成果,推動跨行業合作,進一步促進社會各層面可持續進展。

往下看更多文章

卓永興:企業須將永續發展實踐與國際標準接軌

2024年06月27日 11:56 最後更新:13:05

世界綠色組織舉行氣候行動國際峰會,關注ESG指標、碳中和以及及可持續發展等議題。

今次峰會強調應對氣候變化,以及推廣可持續發展的完善策略,包括綠色金融工具、新能源及儲能、海洋及生物多樣性碳權、健康及職業安全解決方案,以及ESG企業文化。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出席峰會致辭時指,今年3月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發表了一份願景聲明,闡述了政府和金融監管機構在香港建立全面的可持續發展披露生態圈的願景和方針,又指截至今年3月,證監會認可的ESG基金數量超過220個,管理資產超過1.3兆港元,強調企業必須將其永續發展實踐與國際標準接軌。

卓永興。資料圖片

卓永興。資料圖片

世界綠色組織行政總裁余遠騁指,由2010至2020年,全球有7348宗氣候災難,較上一世紀增加35%,災難已造成70萬人死亡,影響40億的生活,並帶走1萬億美元經濟損失。他又指,全球出現史無前例的氣候災難及極端天氣,強調這不是遙遠的威脅,而是影響真實生活,因此需要共同應對。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