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亂港派向Google開火 轟冇就《願榮光》禁令上訴 趁「侵侵」回朝促鷹派政客施壓

博客文章

亂港派向Google開火 轟冇就《願榮光》禁令上訴 趁「侵侵」回朝促鷹派政客施壓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亂港派向Google開火 轟冇就《願榮光》禁令上訴 趁「侵侵」回朝促鷹派政客施壓

2024年12月08日 21:36 最後更新:12月31日 15:24

特朗普登位在即,曾得罪過他的科網巨頭,開始要做「風險管理」,例如Meta老闆朱克伯格,近日就親赴特朗普的海湖莊園「覲見」,努力化解恩怨。在美的亂港派人馬也趁此時機,猛轟Google 沒有就《願榮光歸香港》禁制令上訴,指它太冇腰骨向港府「跪低」,並挑撥美政府和國會追究Google,向它施壓,用心相當陰毒。若 Google受壓把《願榮光》重新上架,港府又要再打一場政治拉鋸戰,都幾麻煩。

亂港派近日向Google發砲,轟它沒有就《願榮光歸香港》的禁制令提出上訴,表現軟弱,並挑撥美政府和國會向它追究施壓。

亂港派近日向Google發砲,轟它沒有就《願榮光歸香港》的禁制令提出上訴,表現軟弱,並挑撥美政府和國會向它追究施壓。

港府成功促使 Google將「港獨」歌曲《願榮光》於 youtube等平台下架,過程一波三折。由於這歌曲違反《維護國安條例》,政府要求Google守法將之下架,但它闊佬難理,一直拖拖拉拉,最後政府發惡,將案件提上法院,法官終於今年5月8日頒下臨時禁制令。

最初Google對法庭命令扭扭擰擰,扮晒軟皮蛇,《願榮光》仍可在香港搜尋到,但政府隨即開硬弓,表明如它不遵守法庭命令,執法當局可向網絡服務供應商的員工提出起訴。Google評估過風險後,開始腳軟,在一星期後終於認輸,宣布youtube即時把《願榮光》下架。

政圈朋友說,Google憂慮如太軟弱,會被美政府和鷹派政客打棒子,所以振振有詞指裁決影響香港流通自由,擺硬準備提出上訴。話雖如此,Google始終是做生意啫,若公然違反香港法律,會極之麻煩,在港的員工分分鐘被捕坐監,它可能知道後果嚴重,故一直都沒有提出上訴,靜悄悄照命令辦。

Google選擇服從,令象徵黑暴的《願榮光》不能上網,並開了個先例,其他違法訊息都要受限,亂港派自然十分不滿,故趁特朗普即將就職,就此向 Google開火。

曾是民陣召集人的前中大學生會會長黎恩灝,以「法律學者」身份,撰寫了一份所謂「研究報告」,由美國喬治城大學亞洲法中心發表,他指香港法庭的裁決打開了「潘多拉盒子」,容許港府以「國安」為由,利用民事訴訟作打壓工具, Google卻選擇服從命令,其實它還有更多事可做。

撰寫有關「研究報告」的居美「法律學者」黎恩灝(左),是前民陣召集人及前中大學生會會長,一直在港搞風搞雨。

撰寫有關「研究報告」的居美「法律學者」黎恩灝(左),是前民陣召集人及前中大學生會會長,一直在港搞風搞雨。

他說,Google有條件、有能力提出上訴,以確保資訊流通和搜尋功能,但它並沒有這樣做,而是乖乖地接受了禁制令,將《願榮光》下架。

為了向Google施壓,黎恩灝促美政府和政客出手,說「如果 Google認為,它協助香港政府做這件事,會令美政府和國會去追究它,令它損失更加大的話,Google就未必會做這樣事」。換言之,只要鷹派政客出重手對待 Google,迫它企硬,否則後果嚴重,它就會提出上訴,角力到底。

政圈朋友說,在美國的亂港派知道,Google和Meta等正夾在政治博弈當中,一方面想保住香港市場,及迴避違法風險;但另方面,美鷹派政客如狼似虎,準備強攻中國與香港特區,如果能夠游說美國一邊出手「夾」網企,有機會攻破香港禁制,讓亂港資訊可回復「三不管」,他們的氣勢便可大大加強。所以,他們在這方面必有所行動。

特朗普當選後,即擺出惡爺姿態,對科網巨企大石壓死蟹,表明如不坐在他的餐桌旁,就被放在菜單上,成為他吞入肚中的主菜。他曾警告朱克伯格,如胡作非為,會拉他坐牢,「朱仔」等在其威權下,都知道不能不從。此外,他整個班子都是「猛鷹」,上台之後,很可能逼迫 Google、Meta等與港府硬撼,若然如此,香港要管制網上違法資訊,又會有一番新角力了。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Meta

往下看更多文章

兩場風波看「非常學者」鍾庭耀 涉事人物下場悲 收美國錢疑團待解

2025年01月13日 20:28 最後更新:20:39

幾日前我寫鍾庭耀的「民意研究所」陷嚴重財困,已山窮水盡,頻臨冧檔,我當時已想,其前拍檔鍾劍華被通緝,鍾庭耀很難與他完全撇清關係。果然,警方國安處今日把他帶走調查,估計是查清兩人有冇錢銀連繫,暫時看來與其民調項目無關。鍾庭耀再次成新聞焦點,勾起我不少回憶,其中與他有關的兩場風波特別深刻,一是2000年的港大民調風波,涉及事件的3個人物,都下場甚悲;二是2014年「港大民意研究計劃」被揭收美國政治機構NDI的錢,進行立會選舉民調,彼此還有什麼見不得光的關係,疑團至今未解。

鍾庭耀被警方國安處帶走助查,他曾涉及兩場政治風波,當中的港大民調風波更引起巨大震動,幾個涉事人物下場都甚悲,而另一場涉及美方「泵水」的風波,仍有不少秘密待揭。

鍾庭耀被警方國安處帶走助查,他曾涉及兩場政治風波,當中的港大民調風波更引起巨大震動,幾個涉事人物下場都甚悲,而另一場涉及美方「泵水」的風波,仍有不少秘密待揭。

先講第一場風波,當年7月鍾庭耀在《南華早報》和《信報》撰文,指時任特首董建華透過不同途經向他施壓,要求他停止進行特首民望調查,避免打擊政府施政。他蓄意爆料,隨即引起震動,直接涉及事件的港大副校長黃紹倫,以及董的特別助理路祥安,處於風眼浪尖,成為事件的焦點。

其後校委會成立三人調查小組,由非常任外籍法官鮑偉華任主席,傳召各人作供,當時反建制的輿論沸騰,激進學生又不斷向校友施壓,在這情況下,小組最後認定路祥安曾提過上述要求,而黃紹倫也有一定角色。

在巨大壓力下,本身是微電子學專家的鄭耀宗,只做了4年港大校長,雖建樹不少,不得不黯然辭職,可謂壯志未酬;在港大管理層如日方中的副校長黃紹倫,也因捲入風波請辭,大好事業之路戛然中斷,他上月因病去世,不少學術界朋友都感惋惜。

當年港大校長鄭耀宗,因鍾庭耀控訴「受董建華施壓」,而黯然辭職。

當年港大校長鄭耀宗,因鍾庭耀控訴「受董建華施壓」,而黯然辭職。

至於路祥安,因這事件被反對派譏為「路公公」,飽受侮辱,其後他加入中華能源基金會,出任秘書長,2017年該會秘書長何志平在美涉賄賂非洲官員被捕,3個月之後,路祥安因急性心肌炎猝逝,估計與巨大情緒壓力有關。

當年這場風波,鍾庭耀佔了道德高地,董伯則處於下風,看深一層,他大搞政府和特首民意調查,是由末代港督彭定康來港後開始,並非單純的學術民調,背後是否有政治動機?有冇隱密推手?從其後香港政治運動的發展看,兩個疑問的答案不言而喻。

第二場風波發生於2014年,有傳媒收到網上洩露的秘件,指鍾的「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收取美國政治打手「國際民主協會」(NDI)的資助,進行有關立法會選舉的民調。文件披露一份電郵,清楚顯示民意研究計劃與NDI簽訂合約,可說證據確鑿。

其後有傳媒再翻查資料,原來鍾庭耀主持的「民調計劃」,早於2004年就收取NDI的資助,進行「跨政黨香港政治發展調查」,顯示雙方聯繫多年,至於是否只「受託做研究」,還有沒有其他隱密合作,就不得而知。

究竟NDI是什麼來路?政圈朋友指,NDI直屬於有「第二中情局」之稱的「國家民主基金會」(NED),經費間接來自美國國務院和國會,任務是影響他國的政治發展,它在香港活動有何意圖,明眼人都一清二楚。

鍾庭耀今次被帶走助查之前,已急急與鍾劍華切割,並表明「民意研究所」奉公守法,不踩紅綫,顯然是自保,可見鍾劍華成為通緝犯令他大感惶恐。

究竟後續發展如何,有待警方調查,但這位屢掀風波的「非常學者」,見不得光的紀錄不少,還是早些「收山」為妙。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