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央視:大灣區黃茅海跨海通道周三通車 珠海至江門減至半個鐘直達

兩岸

央視:大灣區黃茅海跨海通道周三通車 珠海至江門減至半個鐘直達
兩岸

兩岸

央視:大灣區黃茅海跨海通道周三通車 珠海至江門減至半個鐘直達

2024年12月10日 10:04 最後更新:11:22

央視新聞報道,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工程之一的黃茅海跨海通道,將於11日下午3時起正式通車。珠海至江門的行車時間,由1個多小時縮短至30分鐘左右。

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工程之一黃茅海跨海通道

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工程之一黃茅海跨海通道

報道說,黃茅海跨海通道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後首個開工的跨海通道工程,也是繼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之後,粵港澳大灣區又一跨海通道重大工程,2020年6月開始興建。開通前期,暫免道路通行費用,詳細費用待下一步另行公開。

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工程之一黃茅海跨海通道。

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工程之一黃茅海跨海通道。

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工程之一黃茅海跨海通道

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工程之一黃茅海跨海通道

黃茅海跨海通道也是港珠澳大橋的西延線,起點位於珠海市平沙鎮,終點位於台山市斗山鎮,全長約31公里,跨海段長約14公里,設置高欄港大橋和黃茅海大橋。黃茅海大橋是目前已建成世界上跨徑最大的三塔斜拉公路橋。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大灣區跨境直通救護車首例 呼吸衰竭67歲男送屯院治理

2025年01月10日 15:19 最後更新:16:59

一名67歲本港居民經大灣區跨境直通救護車試行計劃,早上從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送往屯門醫院,為計劃推行一個多月來的首宗個案。

大灣區跨境直通救護車試行計劃。政府新聞網資料圖片

大灣區跨境直通救護車試行計劃。政府新聞網資料圖片

該名患有慢性支氣管病的男子,3日前因呼吸衰竭進入港大深圳醫院,需要無創呼吸機支援,9日情況穩定後,希望返回香港繼續治療。醫管局9日收到港大深圳醫院有關請求,雙方醫生認為個案適合轉運,報請當局並得到批准,目前病人已經在病房治療,整個過程順利。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副院長李詠梅說,轉運過程早上11時開始,病人仍要使用呼吸機,期間有醫生和護士隨行,救護車經深圳灣口岸入境,期間病人不需要落地過關,亦不需要轉送到另一輛救護車,大約40分鐘便送達屯門醫院。

她表示,試行計劃實施至今有嚴格篩選,因此只有一名病人獲安排,考慮因素包括病人和家人意願、病人情況既要嚴重亦要穩定,如果有能力使用公共交通或自行安排,則不需要對接安排,不希望出現濫用機制的情況。

屯門醫院。資料圖片

屯門醫院。資料圖片

李詠梅又說,向病人收回4990元人民幣成本價,比私人安排更便宜,但實際費用更高,因為有很多醫生參與。今次安排給予病人和市民信心,至於計劃可否擴展至其他醫院,暫時會小心控制,會以屯門醫院為主力。

新界西醫院聯網急症科部門主管劉柱良表示,以往一直有香港市民從內地返港治療,但路程比較複雜,例如在口岸等待香港救護車轉駁,過關時間較長,事前亦不知道病人資料,新機制理順過程,讓醫護有足夠時間準備,提升病人安全,並方便家人,減少擔憂和困擾。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