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與《蘋果日報》3間相關公司涉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周五(13日)進行第109天聆訊,續由黎智英第十七日作供。
庭上提到黎智英曾與李兆富(Simon Lee) 對話,當中附有一個《蘋果日報》的英文新聞連結「US bank cancels account of Hong Kong senior office-holder Bernard Chan」,報道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成員陳智思被滙豐銀行凍結銀行戶口,訊息中黎形容此為制裁。黎贊成制裁陳,並推猜這只是冰山一角,針對自由壓迫者的制裁將會蔓延到各個階層。黎亦同時對特朗普的決定感到雀躍,指示李於Twitter發Tweet「Bravo! President Trump!」。
庭外部署警力(巴士的報記者攝)
庭上提到2019年10月黎智英曾到美國,與胡佛研究所的Peter Robinson討論香港問題。當時,Peter Robinson問黎,美國可以做甚麼來協助香港的自由和民主,黎有談到道德權威原則。其後,Peter Robinson提到2020年7月時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加州尼克遜總統圖書館發表的對華演說,其中一點是採用了黎在《紐約時報》一篇文章的一個觀點,談及「價值觀之戰」。黎智英稱,即使看過蓬佩奧對華演說的片段,也記不起這段的內容。
庭上披露了黎智英與 Mark Simon 之間的 Signal 對話,Mark Simon引述國務院政策規劃負責人 Peter Berkowitz說法,表示蓬佩奧助手Mary Kissel是蓬佩奧在尼克遜中心演講的撰稿人,她承認這場大規模的演講,有很多人提出了意見。黎智英表示沒有聽聞Peter Berkowitz此人,否認曾參與提出意見,又稱從來沒有與美國國務院職員有聯繫,包括蓬佩奧助手Mary Kissel。而據黎昨天供稱,Mary Kissel他在香港認識,並成為好友逾10年,Mary Kissel加入美國政府後,二人沒有再聯絡。
囚車駛入法院(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智英指李兆富之前曾為《蘋果》撰文,之後轉做自由工作者。黎之後再被問及關於管理黎的Twitter是否有酬勞,黎起初回應沒有,但之後又改口說有機會有付兩萬元作為酬勞。黎又說有時也為李兆富工作,包括提供意見,但就稱不知道李兆富離開後,是否為Mark Simon工作。
黎智英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庭上指黎智英節目「Live Chat With Jimmy Lai」,《南華早報》前總編輯 Mark Clifford是聯合主持人,節目當中有請嘉賓Raymond Burghardt(前任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薄瑞光)。黎指Raymond Burghardt是相識多年的朋友。節目中,Mark Clifford指2020立法會選舉會取消,而黎回應會押後。黎解釋指,因為疫情去取消或延後選舉是虛假藉口,真正原因是與「初選」有關。另外,黎指《國安法》造成社會不滿,所以建制會輸,泛民會贏,但黎否認想去煽動人對中央及香港政府憎恨,只是說出事實。
黎智英女兒及妻子到場聽審(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智英在訪問片段中表示,不相信中國解放軍會同美國開戰,黎在庭上稱當時解放軍軍力比不上美軍,否認煽動市民仇恨中央及政府。另外黎又在訪問指歐洲、加拿大等西方國家應該聯合起來對抗中國,黎在庭上稱只是分析時局,沒有煽動意圖。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與《蘋果日報》3間相關公司涉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周四(16日)進行第119天聆訊,續由黎智英第二十七日作供。
載着黎智英的囚車。(巴士的報記者攝)
辯方提及黎智英被捕及被控經過,指他於2020年12月2日向警署報到時,被落案起訴一項欺詐罪,翌日在裁判法院提堂,黎當時被拒保釋而還押;同月 11 日,黎被加控一項勾結外國勢力罪,同月23日在高院獲准保釋,惟須遵守嚴謹保釋條件,同月 31 日被終院撤銷保釋,還押至今,黎確認。辯方指黎還押了4年1 個月,黎確認。
黎承認被捕後仍向《蘋果》員工傳遞「繼續戰鬥」訊息
辯方展示2020年12月5日黎還押兩日後的《蘋果》報道題為「黎智英:無畏無懼 繼續戰鬥 子送《蘋果》懲教退回」。報道指「黎智英涉嫌違反將軍澳工業邨地契條款,史無前例被控串謀欺詐,不尋常地不獲准保釋⋯他昨日透過親友及律師向《蘋果》同事及讀者說:『No fear, we have to fight on.』(無畏無懼,我們要繼續戰鬥)」。黎稱,是安慰及鼓勵同事,指「繼續戰鬥」意思是因為對當時《蘋果》來說,經營幾乎就是繼續戰鬥,因冒著被捕恐懼的風險來營運,必須繼續戰鬥。
辯方展示2020年12月6日發布的黎文章「道德窒息 終釀大爆炸」,黎確認文章是他還押前撰寫。辯方指又提到黎寫給前《蘋果》總編輯羅偉光的信件,於2021 年 4 月 13 日在《蘋果》以題為「黎智英致《蘋果》家書:時代既倒更是昂首時」刊出,黎否認要求發布。
辯方指黎於2021年4月起服刑,同年6月《蘋果》停運。辯方問黎由 2020 年 12 月 3 日還押至《蘋果》停運期間,有否在《蘋果》發布文章上有任何角色?黎稱沒有,強調《蘋果》編採運作是獨立。
辯方律師團隊。(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否認著同事「不要害怕」是鼓勵他們續呼籲制裁
辯方展示 2021 年 6 月 19 日《蘋果》報道中,提到張劍虹、羅偉光被控提堂,「黎太離開後透過本報記者代黎智英傳話:『我好為你哋驕傲,記者嘅歷史唔會忘記你哋,你哋背住十字架上嘅痛苦,不過,Don’t be afraid!』」黎解釋,當時同事在壓力下營運《蘋果》,是一種折磨(suffering),猶如聖經裡面提到「背住十字架上嘅痛苦」,折磨會令心理不穩定,容易感到害怕,故他想安慰同事。辯方問黎是否鼓勵他們繼續呼籲制裁?黎否認,指是著同事必須非常小心,不要犯險,「不要讓不穩定的心理狀態嚇倒」。
黎指《蘋果》停運由董事會決定。(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黎指還柙期間《蘋果》停運由壹傳媒董事會決定
黎又稱,不記得《蘋果》停運之前,有人曾告知他這決定,但記得這決定是由董事會作出,又指可能是之後閱報,或有人探訪他時提到。
黎不記得有否閱讀《蘋果》報道《國安法》四罪
辯方另問黎有否與他人協議作出危害國安的活動?黎本人有否作出危害國安的活動?黎全否認。
辯方展示《蘋果》在2020年7月1日報道介紹《香港國安法》四罪,當中提到「外界高度關注的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更似為過去一年抗暴運動度身訂做」,條文提及如請求外國或境外機構、人員直接或間接資助或支援,而「對中國發動戰爭、或以武力威脅」、「對特區政府或中央人民政府制定和執行法律、政策進行嚴重阻撓」、「對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進行操控、破壞」、「對特區或中國進行制裁、封鎖或採取其他敵對行動」,以及「通過各種非法方式引發香港居民對中央政府或特區政府的憎恨」均屬違法,國際戰線游說工作勢成犯法。 辯詐1問黎當時有否閱讀此報道?黎稱不記得。辯方完成主問,代表 3 間《蘋果》相關公司的代表指沒有提問。
美國陸軍前副參謀長基恩(Jack Keane)。
控方問及黎的「對外政治聯繫圖」
控方問及開案時提到黎的「對外政治聯繫圖」,又引述黎早前供稱從未試圖透過「政治聯繫圖」內的人物,影響香港或中國的外交政策;黎確認。
針對美國陸軍前副參謀長基恩(Jack Keane),控方指Jack Keane 是黎的好友、也是《Live Chat with Jimmy Lai》節目的客席嘉賓;黎確認,指助手Mark Simon 邀請 Jack Keane 參與節目。控方問黎是否於2016年8月認識Jack Keane,黎稱不記得。
控方展示2016年8 月黎與 Mark Simon 的 WhatsApp對話,黎問Mark有否Jack Keane將軍的電郵 ,想問他關於10月邀請對方到巴黎的安排。黎同意控方即於2016 年已認識 Jack Keane;控方問黎於2016至2020年都有跟對方聯絡?黎指到目前為止都有跟對方聯絡,承認於2017年曾與對方見面但不記得見過幾多次。
控方指黎在2017年曾往美國華盛頓、巴黎、台北,黎指他沒與Jack Keane 在巴黎見面。控方問,黎與Jack Keane 透過電郵、WhatsApp、電話聯絡?黎稱他不記得有否透過電話聯絡,但其他應該有。控方問黎會透過 Mark Simon 聯絡 Jack Keane?黎同意。
控方指Jack Keane在特朗普政府期間,為美國陸軍前副參謀長?黎同意。控方展示2017年1月5日黎與《台蘋》前顧問兼專欄作家江春男的 WhatsApp 對話,提到跟Jack Keane和Paul Wolfowitz的會面非常愉快,指Jack成為了特朗普的私人顧問,並願意提供協助。控方問黎知悉 Jack Keane 成為特朗普的私人顧問、與特朗普關係密切,黎確認。
黎高興聽到Jack Keane的「積極立場 」
控方再展示 2017 年 11 月 9 日黎與 Mark Simon 的 WhatsApp 對話,Mark Simon 提到 Jack Keane是特朗普的耳目,又指Jack在媒體上非常敢言,讓中國人知道美國對北韓的取態。黎當時回覆「很高興聽到 Jack的積極立場」。控方問黎所指的「積極立場」是否針對中國?黎否認,指關於美國軍隊,因Jack Keane主張增加軍事預算。
黎稱他說「Good to hear(高興聽到)」,不代表支持。控方問若黎不支持為何會說「Good to hear」?黎稱,「Good to hear」是代表「Thank You」。但法官李運騰問黎是否同意做法?黎稱同意。
Jack Keane與特朗普關係密切
控方展示2020年3月6日黎與Mark Simon的WhatsApp對話,黎轉發 Jack Keane的Twitter 帖文,提到 Jack Keane 對特朗普總統授予自由勳章感榮幸和感動。控方問這項重大榮譽是授予為美國做出重大貢獻的人?黎指,他同意是重大榮譽。法官杜麗冰問黎是否知道榮譽是授予為美國做出重大貢獻的人?黎指,可能與特朗普友好有關,但不一定對美國有很大貢獻。杜官續問,即黎認為可能對特朗普有幫助,不一定對國家有幫助都可獲授予自由勳章?黎同意。
控方再展示2020 年 5 月 31 日 Mark Simon 向黎發訊息,指Jack Keane 剛與蓬佩奧通話,他將和副總統彭斯將與特朗普總統討論跟黎通話的事宜,或在 Twitter 帖文提到黎。控方問黎知道 Mark Simon 與 Jack Keane 關係密切,而 Jack Keane 與特朗普關係密切?黎同意。控方問Jack Keane 對於美國的軍事戰略、外交政策有重大影響?黎不認同。
美國前國防副部長Paul Wolfowitz。
黎安排Jack Keane和Paul Wolfowitz到台灣晤蔡英文並支付費用
針對美國前國防副部長Paul Wolfowitz,控方指他同為《Live Chat with Jimmy Lai》節目嘉賓,當黎打算到緬甸投資時,聘請對方為顧問,黎確認。黎又確認他與Paul Wolfowitz是好友,指2016年至2020年期間都保持聯繫,也曾與對方見面。黎指與Paul Wolfowitz 見面多於與 Jack Keane。
控方指,黎曾與Jack Keane、Paul Wolfowitz 一同往台北?黎同意,指目的是與蔡英文見面,因蔡想了解特朗普政府對台灣的想法和態度 。控方問黎如何認識蔡英文?黎稱,認識蔡英文多年,他到台灣創業時,當時的台灣美國領事為他舉行派對,席間認識蔡。控方問黎介紹蔡予Jack Keane、Paul Wolfowitz認識?黎同意。黎指,他介紹三人認識後,Jack Keane、Paul Wolfowitz 曾到訪台灣3至4次。控方問是否都是黎安排?黎同意,並為行程支付費用,透過Mark Simon付費。
法官關注台灣行程為何要黎付費及須保密
法官李運騰關注黎為何要向 Jack Keane 付費,為何不是台灣政府付錢?黎指因是他的安排,又指 Jack Keane是其朋友,故請他幫忙,但蔡英文不知他曾付錢給 Jack Keane。控方問是黎主動為他們付費,以換取他們的服務?黎同意。
控方展示2017年1月5日黎與其Mark Simon的Whatsapp對話。當中黎指前美國陸軍副參謀長Jack Keane及前美國國防部副部長Paul Wolfowitz將赴台北,處理有關「與特朗普聯絡的項目」(work on the project with liaison to Trump),並強調雖然諮詢是獨立且非政治性,但事件必須嚴格保密,因為媒體一旦發現就會破壞整件事。
控方問及「項目」的具體內容,黎稱是為蔡英文提供顧問服務,讓對方掌握美國政府對台灣的取態。控方追問黎「與特朗普聯絡」(with liaison to Trump)是什麼意思,是否指與特朗普本人聯繫,黎否認,稱自己當時用錯詞語,不應用「聯絡」(liaison),應改為「與特朗普政府有關係」(with relationship to Trump's admin)。控方再問黎是否指「項目」是「與特朗普政府有關係的項目」,黎再改口,否認是「有關係」,聲稱只是「與特朗普政府有關」(in related to)。
法官李運騰問黎當時是否相信,特朗普會聽從 Jack Keane 及 Paul Wolfowitz 的意見?黎指相信Paul Wolfowitz不會,但Jack Keane曾與特朗普數度會面,他不肯定。
法官李運騰問為何要保密?黎指,因Jack Keane 及 Paul Wolfowitz身分敏感,二人曾是美國高級官員,須向美國政府申請許可才可進行。法官李素蘭問,二人以美國政府身分到台灣?黎指不是,二人是按其邀請到台灣。杜官再追問,不理解為何二人以美國公民身分到台,仍須保密?黎重申二人身分敏感,事前須申請許可。
控方質疑黎提出利用台灣作為槓杆針對中國
控方展示黎與蔡英文「左右手」江春男於2016年12月12日的對話,當中黎提到如果美國將利用台灣來影響中國在北韓和南海的交戰狀態,相信可施加更大的壓力;有可能有人信口開河指美國會把士兵從日本遷往台灣,由於中國不想開戰,故中國現在比我們更需要解決目前的僵局。 江當時指蔡英文希望約黎到其寓所用膳。
控方問黎提出利用台灣作為槓杆針對中國?黎指,這是美國的政策。控方再問黎打算把此想法傳達予台灣的領導人?黎指他只是把訊息傳給江,沒提出要與蔡英文會面,是對方主動提出。
控方問黎為何要選擇介紹 Jack Keane、Paul Wolfowitz予蔡英文?黎稱,因兩人是其朋友,亦知悉美國政府對台灣的想法和態度。控方問黎除介紹之外,還有甚麼參與?黎稱沒有,亦有支付訪台費用、Jack Keane 為蔡英文諮詢的費用。控方問兩人跟蔡英文見面是否黎的主意?黎稱,是江春男問他,是否認識一些美國人,能就美國政府對台灣的想法和態度給予意見。 。
控方展示2016年12月5日黎與江春男的訊息,黎稱「Antonio(江春男),如果能在 12 月 13 日之前安排,與陳須迫切見她」,江回覆會轉達。控方問黎為何說迫切?黎稱不記得,也忘了訊息中的「陳」是誰,但訊息中的「她」是指蔡英文。
控方指黎於2017 年1月5日向江春男發訊指提到與 Jack Keane 和 Paul Wolfowitz會面愉快,Jack 成為特朗普的私人顧問,並願意提供協助,但強調要保密。 控方問為何黎稱須保密?黎指,Jack Keane、Paul Wolfowitz 想了解蔡英文欲知道甚麼,讓他們可先準備,重申兩人身分敏感。控方問是否與早前他提到利用台灣作為槓杆的訊息有關?黎指,他已在 WhatsApp訊息表示要保密,也解釋了原因,指控方「問了多餘問題」(you’re asking redundant questions)。
特朗普 。AP圖片
黎指Jack Keane為蔡英文提供諮詢 須獲特朗普批准
同日,黎向江春男發訊息提到Jack Keane會讓特朗普知道獨立顧問的事和他的支持 , 但必須保密顧問一事,以便更有效率完成工作,因一旦媒體知道了就會被破壞,又指已為與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John Bolton)會面準備了一份筆記,並叮囑江在閱讀後銷毀,不要向任何人展示。
黎解釋,「獨立顧問」是指蔡英文諮詢有關美國政府對台灣的看法,又同意他認為Jack Keane 有必要讓特朗普知道事件 。控方指Jack Keane當時已沒公職,為何需告訴特朗普?黎指因Jack Keane 是前高官,他仍需要獲得政府批准,又指他能接觸到特朗普,看對方會否批准或支持,如特朗普不支持,他就不能做。
控方問黎提到準備了一份筆記與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John Bolton)見面,黎稱他不記得博爾頓當時是否已成為了特朗普的國安顧問,僅記得當時要與對方見面。法官李運騰關注筆記是否由黎準備?黎承認,指博爾頓關注台灣,常撰寫有關台灣情況的文章。黎又指,筆記不適合讓蔡英文知道,因她太謹慎,只想跟江春男說。控方問黎為何要著江閱讀後銷毀?黎稱,因為是敏感的筆記。
警方早上在法院外查車。(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承認給博爾頓筆記內容敏感 因自己是「在香港的中國人」
關於「筆記」的內容,當中提到 「機密:沒有比台灣更好的槓桿了,在中國最要害地方,利用槓桿也是最有效的。只要中國不想發生戰爭,而它並不想,從它對蔡英文通話的反應明顯可看出」。控方再問黎是否宣傳美國利用台灣作為槓桿?黎稱,當時媒體已有此說法。法官李運騰問如果當時媒體上已有此說法,為何須要保密?黎指,雖然新聞中的一些評論已經提到了,但他不想讓自己處於這位置,因為我是在香港的中國人」( I’m a Chinese in Hong Kong)。
李官追問黎是指他不想讓人知道自己有此看法?黎同意。控方問,黎也不想讓人知道他提出這想法?黎否認,指並非由他提出,而是傳媒早就提過。控方問那為何要保密?黎指因他是在香港的中國人,談論這些內容屬敏感。
法官杜麗冰關注黎在訪談節目《Live Chat with Jimmy Lai》也曾提到同一看法?黎指,節目距離當時已是兩年後的事。杜官問如果黎覺得敏感,為何要重提同一意見?黎指,兩年後情況發生了變化,亞洲人也會談及此事。
法官李運騰指訪談節目在《國安法》生效後播出「談及美國在台灣駐軍會否更加敏感? 黎重申,當時情況不一樣,但提出這些意見不等於觸犯法律,只認為這些想法非常重要﹐又指說法已經在媒體出現一段長時間。
黎同意台灣需要美國的軍事存在 法官質疑黎作為「中間人」協調台美關係
控方問黎當時同意台灣需要更大美國「軍事存在」?黎稱,他沒說「更大」,只是說需要。法官李素蘭問黎是否協調台灣與美國,「你是中間人」?黎否認指美台關係是傳媒提到,強調「我不會成為這件事的中間人,我沒有資格這樣做(I’m not going to be a middle man to do this. I’m not in the position to do that)」。法官李素蘭指黎有聯絡 Jack Keane?黎指,該筆記是予博爾頓,與Jack Keane無關,指博爾頓非政府官員,他只是對台灣議題有興趣。
控方又展示Mark Simon 於 2017 年 1 月 17 日向黎轉發博爾頓在《華爾街日報》撰寫的文章,題為「Revisit the ‘One-China Policy(重新審視一個中國政策)」,指文章內容與黎給予博爾頓的筆記相似?黎同意相似。控方問黎是否同意文章內容?黎稱,他沒說同意或不同意。
法官質疑黎準備的筆記與博爾頓撰寫文章出現同一字眼「Belligerence」
控方再指文章內容與他宣揚的訊息相似?黎稱,他沒宣揚訊息。法官李運騰問為何Mark Simon會轉發博爾頓的文章?黎稱,Mark Simon 經常轉發一些他覺得有趣的文章。李官問黎沒有告訴 Mark Simon,他曾寫筆記給博爾頓?黎稱沒有。李官問黎給予博爾頓的筆記及博爾頓所撰的文章均出現「Beijing’s belligerence」(北京的好戰)字眼,問是否巧合?黎指,這是廣為人知的常識。
最終Jack Keane、Paul Wolfowitz 及蔡英文於8月16日見面,而3日後、即8月19日黎與江春男曾傳送對話,黎提到十年合約確保台灣能源安全、軍事現代化與武器現代化要並行開始等,控方指上述是見面後的「摘要」(Recap)。黎指這不是會議內容,是他們在會議結束後,與Jack Keane、Paul Wolfowitz晚餐時談及的內容,他再告知江,黎又不記得 Mark Simon 是否在場。
黎的妻女續到庭旁聽。(巴士的報記者攝)
控方質疑黎助美前官員與蔡英文會面 是與軍事升級有關 黎否認
控方展示黎與江春男在2017年8月21日的通訊對話,黎向對方發送前美國駐港總領事郭明瀚(James Cunningham)的個人資料。黎庭上解釋,江表示需要人幫手與美國政府交涉,因他們本身的人脈不夠有效,故問黎是否有人可推薦,而黎認識郭明瀚,知道對方是外交官。控方質疑,黎協助台灣在美國建立外交渠道?黎指台灣一早已有相關人脈。控方追問,黎是重新建立外交渠道?黎強調,外交渠道早已存在,只是令渠道更有效。
黎之後後再向江發訊息,提到隨著台灣重新受到關注,要招募美國退休將軍,提升軍事心態,並最聘請「頂尖外交官」來重置華盛頓外交層面的持續接觸。 控方質疑黎所指的「招募美國退休將軍」是指 Jack Keane? 黎否認,是指一般退休將軍。控方續質疑黎的意圖,指招募美國退休將軍是指 Jack Keane。黎強調並非事實。控方再指Jack Keane 及 Paul Wolfowitz 與蔡英文會面提供建議,是關於軍事升級?黎重申是關於特朗普政府對台的態度,指與軍事無關,質疑控方為何憑空捏造。
控方再展示黎與 Mark Simon 間的訊息,提到「司法部拒絕了 Paul 和 Jack 想要的合同,因為司法部希望將其列為游說。」之後,Mark Simon 發訊息指從美國司法部得到了好消息,他們批准了與 Paul 和 Jack 簽訂的諮詢合約。 黎又確認,與美國司法部交涉所涉及的律師費,是以其名義支付。
被告黎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