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黎智英案第109天|黎認為美國制裁迫近中國會妥協 撰文提及「淨網」科技封殺聯盟

黎智英案

黎智英案第109天|黎認為美國制裁迫近中國會妥協 撰文提及「淨網」科技封殺聯盟
黎智英案

黎智英案

黎智英案第109天|黎認為美國制裁迫近中國會妥協 撰文提及「淨網」科技封殺聯盟

2024年12月13日 19:09 最後更新:19:09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與《蘋果日報》3間相關公司涉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周五(13日)進行第109天聆訊,續由黎智英第十七日作供。

庭上展示2020年8月初,英國人權組織「香港監察」創辦人羅傑斯(Benedict Rogers)傳予黎智英的訊息,表示他在《香港國安法》生效後故意沒有聯繫黎,但他並沒有忘記黎,黎智英回覆指羅傑斯可隨時致電他,羅說他很快會致電黎。另,黎曾提及國際自由世界可聯合起來反對中國,辯方問黎是否請求外國對中國作出敵對行動時,黎否認,指他只是請求外國譴責中國。

更多相片
包括黎智英妻子、女兒在內的旁聽人士到場聽審(巴士的報記者攝)

包括黎智英妻子、女兒在內的旁聽人士到場聽審(巴士的報記者攝)

囚車駛離法院(巴士的報記者攝)

囚車駛離法院(巴士的報記者攝)

2024年的蓬佩奧(AP資料圖片)

2024年的蓬佩奧(AP資料圖片)

黎智英 (資料圖片)

黎智英 (資料圖片)

囚車駛離法院(巴士的報記者攝)

囚車駛離法院(巴士的報記者攝)

包括黎智英妻子、女兒在內的旁聽人士到場聽審(巴士的報記者攝)

包括黎智英妻子、女兒在內的旁聽人士到場聽審(巴士的報記者攝)

庭上提到黎智英在8月4日WhatsApp李兆富 (Simon Lee),傳送一條標題為「中國銀行退出SWIFT因為制裁」的連結,指美國制裁迫近,中國準備被美國踢出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黎稱美國仍然與中國有密切的商業關係,並從新聞得知中國會在美國總統選舉前會收斂它的強烈反響、會妥協。

黎智英在「Live Chat With Jimmy Lai」節目提及,《國安法》引起自由社會各國反對及譴責中國,會影響一帶一路。黎表示他的意思是,國際媒體上面有很多報道,都有反對中國的聲音。黎認為他們一齊反對中國推行《國安法》,並非指有官方聯盟,而是聯合一起做一件事。法官便質疑黎如何得知各國未有正式聯盟,黎回應稱「我唔知道有啲咩嘢係針對中國嘅官方聯盟。」

囚車駛離法院(巴士的報記者攝)

囚車駛離法院(巴士的報記者攝)

庭上再指出早前李兆富曾提議出一個Tweet,提到美國與澳洲的官方聯盟,但黎指的是「國際社會的聯盟」,多過兩個國家,是整個自由世界。「自由世界」包括日本及所有民主國家。

辯方展示黎智英在2020年8月7日與香港《壹週刊》前社長楊懷康的WhatsApp,將自己的撰文傳送予楊並詢問意見,內容提到時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的對華演講,宣稱過去50年對華盲目交往政策失敗,他豁然揭開了中美冷戰的序幕。蓬佩奧更發動「淨網」(Clean Network)行動,封殺Tik Tok、WeChat、中電信、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中國移動等網絡平台及雲端服務,無可避免包括所有自由世界國家。仍維持與中國科技和科技產品交流的國家,同樣會被美國科技制裁,因此所有自由世界國家非要加入「淨網」科技封殺聯盟不可。沒有西方科技交流,中國科技將會窒步不前。楊懷康為黎智英修改文章後,傳給黎智英。

2024年的蓬佩奧(AP資料圖片)

2024年的蓬佩奧(AP資料圖片)

黎智英 (資料圖片)

黎智英 (資料圖片)

辯方問黎智英是否撰文提倡外國科技封鎖中港,黎指他只是提到當年發生的實況,當中國沒有西方的科技交流,便只可依靠自己本土科技。辯方展示2020年7月5日《蘋果日報》頭版新聞《蓬佩奧尼克遜館宣告 50年對華政策失敗 美籲自由世界戰勝新暴政 北京轟冷戰思維 政治謊言》及2020年8月7日《蘋果日報》頭版新聞《美發動淨網行動 封殺中電信阿里騰訊》,內容與黎智英的文章類似。

2020年8月7日,黎智英傳訊息問李兆富是否在港,表示他想約為其Twitter帖文提供文章靈感的人士共餐,包括楊清奇,其後辭退他們。李兆富指他仍然在美國,之後說聯絡了桑普,桑普現時在台灣:「桑普叫我告訴你,他將會聯絡馮睎乾」。

囚車駛離法院(巴士的報記者攝)

囚車駛離法院(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智英指桑普支持香港獨立,所以「我或者《蘋果》唔好搵佢寫嘢。」黎強調,桑普支持香港獨立運動後《蘋果》已與他結束賓主關係,桑普也沒有為其Twitter帖文提供文章靈感。黎說不知道為何李兆富為何會與桑普有聯絡。至於為什麼說「桑普叫我告訴你,他將會聯絡馮睎乾」,黎指可能馮睎乾是他最鍾意的作家:「但應該唔關我事,我都同馮無乜關係,因為佢都無寫咯。」

黎智英在2020年8月7日的Twitter帖文草稿引述題為《即使特朗普取消香港特殊貿易地位,香港仍保留「IPO(首次公開募股)之王」之稱》的新聞報道。黎表示向讀者表達特朗普引述,如果我們不保持國際金融中心,IPO之王就不再出現;香港沒有法治,就不會是國際金融中心。黎進一步解釋,他當時不認為香港仍保留「IPO之王」之稱屬實,因為香港在《香港國安法》生效後,不再是原來的樣子。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與《蘋果日報》3間相關公司涉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周一(13日)下午進行第118天聆訊,續由黎智英第二十六日作供。

黎上午閱畢《蘋果》工作平台Slack共數百頁的紀錄。辯方指黎在Slack建議集中深化中國新聞報道,如踢爆「中港政府聯手損壞一國兩制」、「建制舔共的無恥」等,惟黎否認給予下屬編採指示,指僅建議提升新聞質素及更有效地搜集新聞方法,惟遭法官質疑,稱黎指示下屬的完全與蒐集新聞無關,反問此舉不是編採指示嗎?黎續否認,指他僅建議新聞報道方式。

載着黎智英的囚車離開法院。(巴士的報記者攝)

載着黎智英的囚車離開法院。(巴士的報記者攝)

辯方指早上10時起黎智英閱讀《蘋果》內部工作通訊平台Slack的紀錄,包括「港蘋 online news 對話」、「港蘋紙廣告」等群組內容,黎已閱筆並已便條紙記下註釋。 辯方指黎在部分Slack 紀錄中標明「可能被誤解為編輯指示」,辯方逐一向黎提問。

辯方提及時任蘋果動新聞平台總監張志偉的建議,指《蘋果》將行收費訂閱建議,提供批評中共、監察政府、有立場的新聞或專欄,並製作獨家專題專訪片段黎。黎當時回應同意提供有立場的新聞式專欄,及「獨立專訪向專題片製作單位是很好的建議。因專訪和專題片的重要性愈來愈大」。黎確認相關內容由他撰寫。

黎要求做中國新聞深化報道  指對香港影響愈來愈大 

辯方問黎是否作出編採指示?黎否認,指只針對下屬的建議表示同意,並非給予編採指示。當時黎又同意政論影片易引起觀眾共鳴,強調「我們的政治立場是獨有的,應該盡量發揮」。

辯方再展示2020年1月7日的 Slack紀錄,有員工表示「蘋果讀者一直很關注習近平體制、中國經濟向社會的相關新聞,我們可多做兼做深度報導。」黎回應「以後中國新聞深化報道很重要,因中國舉動對香港影響只會越來越大」。辯方問黎是否作出編採指示?黎否認,指他只是說明如何更有效搜集新聞的方法。

辯方又引述2018年的Slack紀錄,當時黎回應員工指「增加踢爆是對的,尤其現在大陸和港府聯手損壞一國兩制,樓價向社會價值觀扭曲,建制舔共的無恥,市民受壓抑很大,需要有擔當的傳媒為他們發聲,出氣,我們應盡量擔當這角色。」黎再否認給予編採指示,僅回應員工的建議,關於搜集新聞資料。

法官質疑黎指示員工反映市民感受 非搜集新聞資料

法官杜麗冰質疑,指黎提到踢爆「建制舔共的無恥」,完全與搜集新聞資料無關,反問此舉不是給予編採指示嗎?黎續否認,指僅關於如何有效採訪新聞的建議,報道新聞的方法,如何提升新聞質素,並非發出指令。

杜官再追問,黎似乎並非著員工搜集資料,而是著他們要反映市民的感受,因為他們受建制派打壓。黎回應指,就是要透過搜集新聞資料去反映。杜官再問「這不正是編採指示嗎?你說他們應專注於報導反建制派一方的感受。」黎不同意。

《壹傳媒》前行政總裁張劍虹。(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壹傳媒》前行政總裁張劍虹。(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黎辯稱不在港  沒參與「撐小店」活動會議  

辯方針對 2020 年 12 月 6 日的「飯盒會」會議重點提問,因黎當日不在港,由前《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劍虹主持會議。辯方指張曾作供提到在2019年與廣告部的會議中,黎曾指示廣告部進行「撐小店」的「分類小廣告」活動,指「啲小店好多香港人參與抗爭,都係用政治取向去揀佢哋、去幫襯嘅店舖,形成一個黃色經濟圈」。

辯方再展示2019 年 12 月 3 日 Slack 的通訊紀錄,有員工建議向「黃絲小店」提供特別優惠刊登廣告。黎庭上指,「黃絲小店」是支持當時社運的店舖,而「黃色經濟圈」則指支持這些小店可以支持自由運動,成為「黃色經濟圈」。黎指,相關計劃嘗試數月後最終失敗。黎又否認作出指示,指他根本沒參與會議;黎又指,他事後收到會議紀錄,但他不記得有人提及此行動。 

黎認為拜登應以外交力量對抗中國,貿易談判時應提及人權問題。AP圖片

黎認為拜登應以外交力量對抗中國,貿易談判時應提及人權問題。AP圖片

黎於節目中指拜登政府要以外交力量對抗中國 貿易談判應提及人權問題 

辯方另展示2020年12月1日的《Live Chat With Jimmy Lai》節目謄本,嘉賓為前美國國防部中國、台灣及蒙古事務高級主管、美國智庫企業研究所亞洲研究項目主任卜大年(Dan Blumenthal)。黎提到除日本、印度或韓國外,許多結盟國家不關心台灣,沒有足夠強大議程幫助台灣提升國際地位,令人擔憂。辯方問黎是否提倡要提升台灣地位,作為針對中國的敵對行動?黎否認,只說明這些國家與台灣沒甚麼關係,認為多邊主義對台灣不利。

黎又在訪談中提到拜登政府需意識到,對付中共必須用實力,而不是姑息、軟弱。 黎解釋,他指的「實力」指交外力量。辯方續指黎提到拜登政府在與中國進行貿易談判時, 要將人權與所有侵犯人權的行為聯繫起來,如香港問題、維吾爾問題等。辯方問黎是否提倡美國針對中國採取敵對行動?黎否認,指人權不是敵對,也非中國內部事務,而是國際議題。

辯方指,黎在訪談又提到西方對中國的壓力非常重要, 如果不對中國施壓,至少讓習近平下台。辯方問黎是否指針對中國的敵對行動?黎否認,認為是「批評」。黎又指,他希望習近平下台,認為中國與西方之間的問題變得如此嚴重,習下台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

黎的女兒續到庭聽審。(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的女兒續到庭聽審。(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在節目中籲繼續抗爭 遭法官連番追問意思  

黎又在節目稱「我哋喺香港一路去抗爭…去到散播到大陸,而使到大陸嘅人都能夠明白到我哋嘅價值觀呢,我諗呢個對中共嗰個政權係非常危險嘅」 。 黎否認他所言是煽動暴力及不守法。法官李素蘭問甚麼是「繼續去抗爭」?黎指,他希望在《國安法》生效後,能夠有較之前規模小的運動,但只是一廂情願想法。李官問黎是指抗爭運動?黎指,永遠不可能再有,因為在《國安法》生效後,就不能再這樣做。李官再追問,那麼《國安法》生效前呢?黎指,《國安法》生效前有示威。李官問黎抗爭運動是指示威?黎重申,不可能再出現示威,他希望有較小規模的運動。

法官杜麗冰問甚麼是小規模運動?黎稱,當時他沒多想,只是一個希望。法官李素蘭問黎認為聽眾會如何理解他所指的「抗爭」?黎指,聽眾會自行詮釋,但聽眾也明白現實是不可能有抗爭,重申只是一個希望,因當時沒有出路。杜官問黎想傳遞甚麼訊息?黎稱,他並非著人們要繼續抗爭,而是表達其意見。

黎指《Live Chat With Jimmy Lai》節目與《蘋果》高層無關。(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黎指《Live Chat With Jimmy Lai》節目與《蘋果》高層無關。(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黎指訪談節目與《蘋果》及高層無關

辯方指問黎由《香港國安法》生效至2020年12月1日,黎是否連同《蘋果》高層、涉案3間《蘋果》相關公司,要求外國或外部勢力包括台灣、美國,對中國進行制裁、封鎖及敵對活動?黎稱否認,指自己一直很謹慎,以免犯險。

法官李運騰關注《Live Chat With Jimmy Lai》主持人Mark Clifford 是否共謀者之一?控方指不是。辯方問黎是否與《蘋果》高層、涉案3間《蘋果》相關公司協議發布涉案Twitter、《Live Chat With Jimmy Lai》 ?黎不認,指與其他人無關。李官再問《蘋果》是否不牽涉《Live Chat With Jimmy Lai》?黎指,除在節目使用了2個《蘋果》員工協助對談,並將其節目放在《蘋果》平台,《蘋果》不牽涉節目。 

辯方續問《蘋果》高層張劍虹、陳沛敏、楊清奇以及 Mark Simon 是否協議發布《Live Chat With Jimmy Lai》節目?黎指與他們無關。法官李運騰聞言指,黎之前證供提到 Mark Simon 介紹節目嘉賓給他?黎同意,指Mark Simon介紹大部分節目嘉賓給他,惟稱辯方是問及協議,故他回答沒有。李官再問Mark Simon是否為黎安排節目嘉賓?黎同意。

辯方問《Live Chat With Jimmy Lai》節目內容、接受外媒訪問,是否與李兆富、Mark Simon 有關?黎稱沒有。至於黎的專欄文章,黎亦指與《蘋果》高層、李兆富及Mark Simon無關。

辯方指,由於另一涉案控罪日期至2021年6月,故他會再問黎有關還押後的情況,預料需要兩小時完成主問。案件押至周四(16 日)續審。

被告黎智英。(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被告黎智英。(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