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林卓廷鬥演「激進騷」爭選票終食惡果 靠出位吸引年輕「黃友」早有前科

博客文章

林卓廷鬥演「激進騷」爭選票終食惡果 靠出位吸引年輕「黃友」早有前科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林卓廷鬥演「激進騷」爭選票終食惡果 靠出位吸引年輕「黃友」早有前科

2024年12月13日 21:11 最後更新:21:24

林卓廷721在元朗站「一夫當關」,率眾與白衣人對陣,贏到不少「黃友」的掌聲,但代價是昨日被法庭裁定暴動罪成,起碼要坐幾年監,這也許非他始料所及。我問一位前泛民大佬,林卓廷為何博到咁盡?他說,在民主黨內,林是較能爭取到年輕激進選民支持的成員之一,在互相影響,亦愈走愈激,當日他選擇走入元朗「戰埸」,是利用事件再增加自己的吸引力,並非一時衝動,而是有一套計算。

前泛民大佬指,林卓廷當日往721衝突現場,是增加個人在激進年輕選民中的吸引力,這與法官指他的動機是「抽政治油水」,說法相近。

前泛民大佬指,林卓廷當日往721衝突現場,是增加個人在激進年輕選民中的吸引力,這與法官指他的動機是「抽政治油水」,說法相近。

我詳看法官的判詞,對他當日行事動機,有細緻分析,與泛民大佬的說法,竟有相近之處。我翻看林卓廷涉及的一些事件,他演「激進騷」爭取選民,其實早有前科,並食髓知味,愈去愈盡,終於走上不歸路,這也可說是整個民主黨的縮影。

法官判詞指出的第1點,是林卓廷前往元朗之前,身處中聯辦外圍,那裏也可能演變成激烈衝突,但這未令他前往現場「調解、緩和情勢」,反而打算回家,後來他知道「白衣人」有所行動,即改變初衷前往元朗,法官指出,由此可見其目的不在「調停」,而看事件發展「抽政治油水」。

當林卓廷到達現場後,立即在 facebook發出3則帖文,指「懷疑黑社會已部署,請保護好自己和身邊朋友」、「收到可靠消息,現時在元朗的懷疑黑社會分子,部分來自屯門,大家小心」,而最後一則的標題是「打擊元朗黑分子」。法官指3則帖文渲染黑幫介入,產生了「磁石效應」,吸引其他正在港島區遊行的人前往元朗。我也估計,他是想吹雞號召更多「手足」到元朗現場,而他便可成為反擊行動的大旗手。

法官指,他在現場與白衣人對峙時,叫同行者幫他在 facebook進行直播,此舉明顯有「抽政治油水」的念頭,令 fb帳戶的追隨者看到其行為,這正是他直播的動機。

到了白衣人怒氣沖沖欲衝入閘,雙方衝突一觸即發時,法官指林卓廷沒有叫其他人四散離開,也沒叫他們到上層月台,乘列車離開,反而籲「大家千祈唔會退」、「落嚟幫手」,又向白衣人高呼「你哋夠膽唔好走」、「拉晒你班X街」,他究竟是調解還是火上加油「一目了然」。從這段描述可看到,林卓廷當時極想出現兩陣對峙的場面,若如此,他就成為焦點人物,大大吸引到激進選民的眼球。

正如法官所講,兩個颱風同時在元朗站形成,互相激化,從而引發不同階段的暴動,而這就是法官判他暴動罪成的理據。

法官指,元朗站衝突期間,林卓廷並非調停,而是火上加油,可說一語中的。

法官指,元朗站衝突期間,林卓廷並非調停,而是火上加油,可說一語中的。

政圈朋友說,林卓廷靠出位吸引年輕「黃友」,早有跡可尋。一個戲劇性例子,是2017年8月,民主黨一名黨友林子健聲稱遭「內地強力部門」擄走禁錮,並用釘書釘釘他大腿,林卓廷高調撐他,並為此與其他「大佬」開記者招待會。直至林子健揑造事件被傳媒踼爆,他仍死撐,被發現在林子健家中商量對策。

2019年6月黑暴爆發前夕,他竟在 facebook 上傳立法會大樓的走火路綫圖,其後黑暴分子於71攻入立會大樓,懷疑與他公開大樓地圖有關。

他另一傑作,是在2020年初在北區發動反水貨遊行,參加群眾逾萬,當時黑暴分子橫行,已經夠亂,他仍不放開任何為自己造勢的機會。

泛民前大佬指他當日走入元朗,是利用那場衝突,增加個人吸引力,可謂一語中的。當時,除了林卓廷之外,民主黨一批人也為了爭取年輕「黃友」選票,採取更激路綫,結果齊齊走上「奪命之路」,車毀黨亡。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林卓廷

往下看更多文章

拜登臨走給逃美港人「護身符」免被特朗普驅趕 仍存變數有排震

2025年01月16日 20:15 最後更新:20:21

特朗普還有4日就「登基」,他競選時講明上任後做的第一件事,是驅走以百萬計的無證居民,其中包括逾4000名於黑暴後逃美的港人,他們都冇移民身份,只因拜登政府實施「延遲強制離境」政策(DED),而暫准留低,但改朝換代後,他們很大機會被視為「瘟神」被趕。就在這危急時刻,拜登今日決定將DED延期兩年,給逃美港人及時送上「護身符」,可避過特朗普的「無情刀」,不過這位新總統慣了打橫行,會否照單全收,還是照趕可也,仍存有變數。

拜登臨走前給逃美港人及時送上「護身符」,延長DED暫居政策,以免他們被特朗普上任後驅趕,但仍在有變數。

拜登臨走前給逃美港人及時送上「護身符」,延長DED暫居政策,以免他們被特朗普上任後驅趕,但仍在有變數。

拜登於2023年1月將DED延長至今年2月5日,還有半個月就到期,特朗普下周一就上台,那4000港人隨時與其他無證居民一樣,被掃地出國,許多人一直為此惶恐不安,冇覺好瞓。

就在這時候,鷹派政客與反華亂港組織終於出手,眾議院3名議員前天致函拜登和國土安全部長馬約卡斯,呼籲再次延長針對逃美港人的DED,為期48個月,理由是一貫的「政治抹黑」,指香港「打壓民主人士」,並進行跨境鎮壓,故美國政府須保護在美的港人,以「展現與香港民主倡導者的團結,以及彰顯美國作為自由民主燈塔的地位」。

他們發出呼籲後,亂港組織立即大聲疾呼和應,包括獲鷹派勢力撐腰的「香港自由委員會基金會」,以及由幾名通緝犯組成的「香港民主委員會」,顯然是早有默契的大合唱,目的在保住逃美的幾千「手足」,繼續以美國作為亂港基地。

他們可能與拜登已有溝通,互唱雙簧,在出信後兩天,拜登今日就向國土安全部發出「備忘錄」,指示延長對在美港人的DED計劃兩年,至2027年2月5日為止。他在文件中說,延期是展現「美國支持香港居民的人權和基本自由」,由於至今已有逾200港人因涉顛覆國家罪被捕,這促使他作此決定。

政圈朋友分析,拜登臨走有此舉動,有幾個可能原因:一來他是以DED保護逃美港人的始作俑者,臨走前延長這「功績」,可保住自己面子;二來他還可藉此維持「支持香港民主抗爭」的光環,不讓特朗普沾光;三來這決定也可與特朗普抬槓,以示反對他驅趕無證移民的政策。

雖然拜登今次行先一步,搶了主導權,並製造既成事實,不讓特朗普出手,不過這批逃美港人是否就可以坐定粒六,平安留美,逃過被驅厄運,仍很難說得定。特朗普的作風是不按常理出牌,也不受對手所訂規則縛束,若他上任之後,想展現趕盡無證居民的決心,排除一切「例外」,隨時可能改變拜登的政策,那時逃美港人一樣無運行。

兩任總統交接,猶如兩股氣流相撞,天氣必然變幻無常,DED計劃延長是否已一槌定音,還有待特朗普就職後的取態,逃美「手足」不要開心得太早。

特朗普誓言要趕盡無證居民,對逃美「手足」未必會網開一面,雖然拜登延長DED,但他們能否留低,還看特朗普上任後的取態。

特朗普誓言要趕盡無證居民,對逃美「手足」未必會網開一面,雖然拜登延長DED,但他們能否留低,還看特朗普上任後的取態。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