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謝展寰:垃圾棄置量穩步下降 當局續推動減廢建立綠色文化

政事

謝展寰:垃圾棄置量穩步下降 當局續推動減廢建立綠色文化
政事

政事

謝展寰:垃圾棄置量穩步下降 當局續推動減廢建立綠色文化

2024年12月14日 11:10 最後更新:13:27

政府今年5月宣布暫緩垃圾收費,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示,政府推動減廢回收多年,但垃圾棄置量不斷上升,經本屆政府大力推動後,見到垃圾棄置量已穩步下降,例如去年塑膠廢物比前年減少一成,整體廚餘減少3.4%,其中家居廚餘更減少12.5%;回收比率亦由2020年的28%上升至去年的33%。

政府新聞處資料圖片

政府新聞處資料圖片

謝展寰在一個電台節目說,社會文化氣氛改變,例如在「走塑」方面,大部分人買外賣已毋須即棄餐具,隨著政府加大減廢回收力度,他相信今年的垃圾棄置量會進一步減少。他又說,當局會繼續做好宣傳,建立綠色文化,並加大回收力度,例如現時全港約有800個廚餘回收點,希望明年增至1600個。

謝展寰網誌資料圖片

謝展寰網誌資料圖片

對於有意見認為,香港仍然要推行垃圾收費,謝展寰表示,當局會繼續推動減廢及提高回收率,最重要是社會建立綠色文化,改變習慣,當有基礎後,使用甚麼工具都屬於次要。

往下看更多文章

全港首座轉廢為能設施料年底運作 謝展寰:將續找尋更具成本效益方法

2025年01月12日 12:13 最後更新:14:12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說,香港正在建設首座處理都市固體廢物的轉廢為能設施 (I·PARK1),預期今年底投入運作;環保署剛於去年12月招標建設第二座轉廢為能設施 (I·PARK2)。他表示,坊間有一些誤解,擔心政府未來會把廢物「一把火燒掉」,不再推動減廢回收,反映不少人對全球廣泛推行的轉廢為能技術和背後的環境經濟學認知不足。

香港正在建設首座處理都市固體廢物的轉廢為能設施 (I·PARK1)。謝展寰網誌

香港正在建設首座處理都市固體廢物的轉廢為能設施 (I·PARK1)。謝展寰網誌

謝展寰在網誌表示,轉廢為能是一種通過焚燒來產生熱能,並轉化為電能的廢物處理技術。隨著技術進步,現代轉廢為能設施,已展現出在環保方面的多重優勢,包括減少垃圾填埋,節省土地資源,在土地資源價值高昂的香港絕對是更高效的廢物處理方式;溫室氣體排放量遠低於填埋,是國際間普遍認可的一種減碳做法以及可提供可持續的能源來源,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焚燒後的爐渣可以用於生產建築材料,而金屬等殘餘物也可以進一步回收再造,最大程度地實現資源利用。

謝展寰網誌

謝展寰網誌

他指出,對於高價值、易回收的材料,如金屬、紙張,高價值塑料等,回收在經濟和環境效益上都是更佳選擇;對於不可回收或回收成本過高的廢物,轉廢為能便是一種更佳的處理方式。這種互補的模式能夠讓廢物處理的環保和社會效益達到最大化,因此全球都在擴展轉廢為能,以建立這種互補的廢物處理方案。

謝展寰網誌

謝展寰網誌

謝展寰說,轉廢為能只是起步,政府還會不斷尋求更具成本和環境效益的廢物處理方法。在回收再造方面,技術和創新可以增加經濟和環境效益,讓以往低價值的回收物料,成為高增值的回收物料,毋須府補貼,還可以創造高價值,帶來盈利。

謝展寰說,新技術利用回收塑料升級再造為高附加值的聲學超材料,以應用於工地和室內的隔音裝置等,大幅度提升回收塑膠的經濟價值。謝展寰網誌

謝展寰說,新技術利用回收塑料升級再造為高附加值的聲學超材料,以應用於工地和室內的隔音裝置等,大幅度提升回收塑膠的經濟價值。謝展寰網誌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