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拓展署向環保署提交交椅洲人工島填海工程項目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發言人指出,政府會以穩慎態度,因應研究進展,以及各項造地及基建工程的整體部署,籌劃項目的推展策略。
政府新聞處資料圖片
擬議人工島項目涉及填海造地1000公頃。環保署會按照《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的法定程序及要求,在接獲環評報告後的60日內,審閱環評報告以決定該是否適合供公眾查閱,以啓動後續的法定環評程序。
交椅洲人工島
土拓署發言人說,署方按照《環評條例》技術備忘錄及環評研究概要的要求,就人工島填海工程擬備環評報告。過程中進行全面的生態調查及採用先進的水動力和水質模擬工具,嚴格按照《環評條例》要求評估填海工程對環境的潛在影響,並制定合適的緩解及預防措施。過程中,署方與專家顧問團包括本地、海外和內地環境及生態專家就環評報告交流論證,深入討論水動力及水質、生態及漁業等環境相關議題。專家對環評報告給予正面評價,認為評估既科學亦合理。
發言人說,項目現處於研究及規劃階段,土拓署還須完成其他環節,包括策略性道路及土地發展的環評工作,亦會陸續開展詳細工程設計工作。
申訴專員公署就當局打擊濫用公屋工作,發表主動調查報告。公署抽查個案發現,屋邨辦事處對租戶的入息及資產申報表可能「照單全收」,未有深入調查,令有意隱瞞租戶心存僥倖。公署發現有公屋租戶在多份申報表作出虛假聲明,隱瞞有物業及租金收入,但房署十多年來未有就個案審核,多份申報表均出現多個可疑之處。
公署報告指出,房屋署的「善用公屋資源分組」未夠主動, 不少傳媒曾報道有出租公屋「暗盤」,網上平台或論壇亦能輕易搜尋到有關轉租公屋單位招租或徵租廣告或帖文,反映可能濫用公屋個案未被查出。公署表示,「善資組」投放在網上巡查工作的人手與資源是否足夠、揪出濫用公屋行為的偵測手法或技巧是否有效,令人存疑。
報告表示,過去7年,房屋署就濫用公屋個案,最高檢控率是去年,有4.2%,最低是2018年,只有1.7%。
公署認為,房協出租屋邨租戶總數約8萬人,在「富戶政策」下需每兩年作出申報的租戶只佔14%,與租戶人數逾200萬人的房委會相比,房協應更具備條件可對所有在「富戶政策」租戶進行查冊。 公署促請房協諮詢法律意見,認真探討用各種方法盡早將富戶政策涵蓋所有出租屋邨的租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