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在矛盾中創新前進

博客文章

在矛盾中創新前進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在矛盾中創新前進

2025年01月10日 18:30

全國港澳研究會昨日就國家主席習近平上月的澳門講話,舉辦專題研討會。中央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在會上呼籲港澳要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勇於打破條條框框」。夏主任強調的「打破條條框框」,值得細味。

習主席在澳門回歸25周年訪澳的時候,提到港澳回歸以來的經驗告訴我們,繼續推進「一國兩制」實踐要好好把握4條規律。

第一,要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力,始終堅持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高於一切,落實中央全面管治權任何時候不能動搖;堅持兩制差異,鑒定不易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的高度方針,確保不走樣不變形,不動搖。

有人認為,一國主權和兩制差異本身就有矛盾,堅持一國就搞不好兩制。但中央顯然不同意這種觀點。

習主席提到的第二點,是要維護高水平安全,維護高質量發展。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維護安全、推動發展都要堅定不移。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安全祥和局面,集中精力拼經濟、謀發展、搞建設,塑造新動力、新優勢。

有人不能掌握安全和發展的關係,認為現在由治及興了,不要再講那麼多國家安全,因為愈講得多國家安全,美西方就愈不接受我們,就沒有辦法搞經濟了,這種觀念在香港相當流行,中央自然絕不同意。或許在中美關係仍然和諧的時候,靠美國謀發展無大問題,但在如今中美嚴重角力的形勢下,還想單靠美國搞發展就有相當大的難度了。

習主席說的第三點是,要發揮獨特優勢,強化內聯外通,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姿態,提升全球影響力,讓港澳國際大都市的品牌更加靚麗,深度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更好扮演橋樑角色。

有人認為內聯和外通是有矛盾的,認為如果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就等於放棄了香港的國際格局。中央當然亦不同意這種思想。

四,習主席說要弘揚核心價值,促進包容和諧,傳承愛國愛港、愛國愛澳核心價值,凝聚一切積極力量,劃出海內外支持一國兩制事業的最大同心圓。

亦有人認為,要弘揚愛國愛港的核心價值,就難免要注重國家安全,那就不能和反對派大和解,就不能和反政府的年青人搞和諧。中央亦不同意這些思想,認為愛國愛港和包容和諧是可以齊頭並進。

看完習主席說的四個「一國兩制」核心要義,有些人生吞活剝、瞎子摸象、口講支持,內心卻充滿矛盾,主要原因是對國家的思維沒有深入的了解。其實早在改革開放之初,中央都經常說「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例如1982年4月10日,鄧小平就曾經說過「我們要有兩手,一手是堅持對外開放和對內搞活經濟的政策,一手就是堅決打擊經濟犯罪活動」。

有人認為從表面看,對外開放、改革經濟自然就會有很多違規行為,正所謂水清無魚,要堅持打擊經濟犯罪,就很難搞活經濟。

這就是夏主任講的「條條框框」。中國的發展經驗告訴我們,她經常會提出表面看似矛盾的要求,但是最後要兩個目標都同時達到。我們要打破慣性思維。

或許可以回歸到哲學的層面,中國式的社會主義源自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則源自黑格爾哲學。黑格爾哲學提出的辯證法主要有三個階段,「正」、「反」和「合」。先有一個正的概念,亦同時有一個相矛盾的反的概念,最後兩個概念的調和到第三個概念,即合的階段。辯證法指出,這個世界的一個特徵,就是矛盾永遠存在。而馬克思就將辯證法加入唯物主義,認為要在實踐當中透過科學的方法,將矛盾統一起來。這個矛盾統一的過程並不是純粹主觀唯心認定,而是透過實踐優化發展出來。

將這套哲學引伸到現實的國家發展當中,其中一個應用場景,兩個看似矛盾的目標,但是要同時達成。中央對香港既有軟的一套,亦有硬的一套,一手硬、一手軟,但是抓下去的時候兩隻手都同樣硬。香港既要堅定維護國家安全,維護國安只有進行式,沒有完成式。但你不要告訴中央,要維護香港的國家安全,香港的經濟就不能繼續發展,中央不信這一套。

另外,中央亦要求香港內聯外通,一方面要和內地融合,配合國家發展大局,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另一方面亦要對外聯通,令香港成為一個更加重要的國際城市,成為國家聯通世界的窗口。你亦都不要告訴中央知道,這兩件事互相矛盾,不能同時做到。國家搞的一帶一路倡議,就是在美西方打壓聲中,做出巨大的成果。

夏主任提到「大灣區一體化」概念,將北部都會區、河套與前海、南沙及橫琴並列,視為推進大灣區一體化的合作平台。你也不要說搞「大灣區一體化」不能同時對外聯通。

如何統一矛盾,如何實現這個統合的過程,是要在實踐中慢慢探索,既無經典亦無成規。中央不相信這個世界有難事,再難的事情,只要團結一心努力拼搏,就有機會做得到,我們國家過去40年亦是從一窮二白中走出來,香港坐擁巨大資源,有非常優越的地理位置,有國家的海量支持,縱使前路崎嶇困難,但只要咬一咬牙,最後目標一定能夠達到。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善變的特朗普

2025年01月20日 19:12 最後更新:19:26

特朗普行將上任,世界局勢波詭雲譎,就在他上任之前發生了兩件大事。

第一,中美的溫和開局。在特朗普上任前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周五應約和特朗普通了電話,「應約」就是美方主動提出通話的意思。特朗普邀約習主席出席他的就職典禮,中國元首向來無出席其他國家元首就職典禮的慣例,目前中美關係前途未卜,習主席當然不會赴約,但是也高規格的派了國家副主席韓正出席。不過,特朗普似乎等不及要和習主席對話,所以就主動邀約電話通話。

在特朗普上一任上任前,亦都曾經在2016年11月和習主席通話,但當時雙方只是寒暄,並沒有討論實質性的問題,但今次雙方就談到具體問題。習主席雖然先禮後兵,希望中美關係在美國總統新任期有一個好的開始,希望將來兩國合作可以成為夥伴和朋友,但是亦毫不介意直接提出要求特朗普慎重處理台灣問題,並提到特朗普長期威脅加關稅的問題,指「中美經貿關係的本質是互利共贏,對抗衝突不該是我們的選擇」。

而特朗普亦對習主席討論了平衡貿易、芬太尼和TikTok等問題。會面後特朗普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發文,指剛剛和習主席通了電話,指「直接通電對中美雙方來說非常好,我希望我們能一起解決很多問題,並立即開始行動」。

很多人都說特朗普擅長「笑騎騎、放毒蛇」,所以不要過份解讀他和習主席的通話。2017年11月,特朗普還親身訪問了北京,但幾個月後還是對中國開打貿易戰,如今特朗普通電話後正尋求和習主席盡快會面,但並不等於中美關係會一帆風順。中國只能聽其言、觀其行。

第二,TikTok事件搞死拜登。特朗普在第一任任期內,計劃禁制TikTok,但當時外界挑戰他不能只憑一個總統命令就封殺一個社交媒體,要得到法庭認可。拜登結果就傻傻的殺上,自以為得到民主、共和兩黨同意,就開動全部機器,將禁制TikTok由理念變為事實,還操作到禁令的最後限期是1月19日,等同在特朗普上任前一天,顯然是想將禁制TikTok這個「功勞」據為己有,不想讓特朗普可以叫停禁制。

結果TikTok事件鬧到一發不可收拾,大量美國TikTok用戶擁入中國社交媒體小紅書,自稱要奉獻所有資料給「中國間諜」,以表達對拜登政府的不滿。之後還衍生一波中美網民的良性互動,中美網民對帳,美國人發現自己的生活費是如此之貴,叫救護車要幾百美元,讀大學會欠下幾萬美元的債務,又發現中國人半夜可以安全出街,而且中國買一部電動車只要1.5萬美元,而美國就要3倍價錢,因而對美國政府諸多不滿。

拜登極其尷尬,白宮透過媒體放風,指拜登政府不打算採取行動,在1月19日強制執行「不賣即禁」的禁令,將交由即將上任的特朗普處理。但返過來到TikTok「玩嘢」,發表聲明指除非拜登政府向美國互聯網服務供應商明確發表不追責的聲明,否則該平台將會如期在1月19日關閉。拜登政府本來「側側膞」吹風說不會執法,但TikTok就逼拜登政府要正式跪低,結果TikTok真的在1月18日關停,搞到網民非常不滿。

不過,還未到1月20日特朗普政府上場,TikTok在關停了12小時後就恢復了美國的服務,表示「由於特朗普的努力,TikTok已返回美國」。而特朗普亦在社交媒體發文,表示會拯救TikTok,希望美國在合資之下可以得到TikTok五成股權。TikTok很明顯已經和特朗普政府溝通好,但仍然要在1月18日關一關,製造對拜登更大的不滿,讓拜登蒙羞下台。說不定特朗普和習主席通電話時,已提出讓美國公司買TikTok五成股權的妥協方案了。

這樣進一步看到,拜登的手段遠不如特朗普。美國著名媒體人、CNN主持人扎卡里亞提及特朗普對TikTok的態度時表示,特朗普十分善變,最開始說要禁TikTok的是他,現在要保護TikTok的也是他。特朗普是美國政壇中一個獨一無二的人物,幾乎可以改變對任何事情的看法,其身段柔軟令人驚嘆,而他的支持者對他的改變卻毫不在乎。

扎卡里亞又提到特朗普對中國的態度,「所以特朗普在對華態度上發生了轉變, 民主黨在對華問題上畏首畏尾,他們擔心會被視為軟弱和溫和派,特朗普就可以為所欲為,他可以搖身一變就成為『熊貓愛好者』,還對此大事吹噓。」

美國政壇正發生一幕又一幕的鬧劇,中美關係亦勢將因為特朗普上台而發生變化。特朗普可以在上任後繼續對中國入口商品加徵10%的關稅,但由於他當日說加徵關稅的原因是中國向美國輸入毒品芬太尼,他也可以說因為和中國談好了禁制芬太尼而暫不加稅。

現在全世界就到等待特朗普上台,看看這個世界變局如何拉開帷幕。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