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畫作的修復過程通常耗時耗力,但現在利用人工智能和數碼技術,修復過程只需數小時!
藝術畫作修復過程過往可能需要數天甚至數年的時間
據外媒報導,多個世紀以來,藝術畫作因磨損和自然老化而出現裂縫、變色和顏料剝落等問題,修復過程可能需要數天甚至數年的時間。然而,結合人工智能的電腦工具能夠通過數碼重建技術,在數小時內完成對藝術畫作的修復。
MechE graduate student Alex Kachkine, an avid art collector, has developed a restoration method in using digital tools to create a ‘mask’ of pigments that can be printed and varnished onto damaged paintings.https://t.co/2e8R3YlSHw
— MIT MechE (@MITMechE) June 16, 2025
MIT新技術修復百年名畫
一位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生開發了一種數碼蒙版技術,他使用荷蘭畫家丁紹恩的作品進行數碼修復。他通過在透明聚合物板上添加斑點、圖案和複製藝術家不同作品元素的方式進行修復,並且在塗上清漆以防止墨水流動後,將這個數碼蒙版覆蓋在修復的畫作上。
As a student, Alex Kachkine can only afford damaged art in need of repair. Here’s how they turned their conservation work into a sciencehttps://t.co/b1sBdApaE5
— nature (@Nature) June 12, 2025
使用57314種顏色進行區域填補
在修復過程中,總共使用了57314種顏色進行區域填補。儘管這些顏色並非完全對齊,但卻提高了整體畫作的品質。卡奇金表示,這項技術可以重建和拼接畫作的殘存部分,但使用聚合物板覆蓋畫作也存在爭議,包括是否會影響觀賞體驗,以及是否合適複製畫作的特徵等問題。
Alex Kachkine del MIT poteva permettersi solo quadri rovinati. Ora ha inventato una tecnica che "stampa" il restauro usando migliaia di colori, esattamente come e dove servono, e riparando opere del '400 in 3 ore invece che in mesi. https://t.co/o9jkz7nRIR
— Futuro Prossimo (@futuroprossimo) June 16, 2025
整個修復過程只需3.5小時
這項數位重建技術自動識別出5612個修復區域,並且整個修復過程只需3.5小時,比傳統修復技術快了約66倍。此外,聚合物板可以輕易剝離或使用特定溶劑去除,並且不會在原作上留下任何痕跡。

圖片來源:MIT News
目前,這項技術僅適用於表面光滑、可以平放的清漆畫作。奧斯陸大學文化史博物館的庫茨克教授表示,這項技術提供了一種比傳統方法更快速、更經濟的方式來修復受損的畫作,不僅擴大了公眾接觸藝術的機會,也讓受損的畫作重新展現在眾人面前。
MIT student Alex Kachkine's AI method restores paintings faster https://t.co/K8pJTRs9sD
— Rory J. Bernier (@RoryEvergrowth) June 1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