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長子跳樓亡,有人在學校民主牆上恭喜蔡副局長喪子,為此學校校長、高官紛紛嚴責其言論涼薄,欠缺同理心。事件引發網民激烈討論,不少人更清算高官過往的涼薄言論,反指教育局局長吳克儉過往曾稱學童自殺潮因欠缺生涯規劃更過份。有網民更指「高官兒子自殺就是為情緒病所困而值得同情」,而「平民學生自殺卻不過是一堆新聞上的數字」。說穿了,其實高官的龍門任意擺也非新鮮事,與其揭穿他們明擺著虛偽的面孔,倒不如把焦點重回學童自殺的問題上。

「贏在起跑線」

近兩年來,已有 71 名學童因學業壓力輕生。還記得 15 年補習社「你不愛競爭,但競爭會找上你」的廣告口號嗎?在這個孩子不愛競爭,競爭還是會找上孩子的社會裡,到底為學童身上加諸了多少不必要的壓力?孩子於幼稚園時為了「贏在起跑線」,已經要參加幼兒學習班 去學習和同齡小朋友相處。到了小學階段,為入讀名牌中學「鋪路」,每天放學甚至週末都要參與不同的興趣班,練到「周身刀,張張利」。以為考進心儀的中學便能過好日子?當然不是,因為跟不上學校課程,大部份課餘時間都花在補習班上,孩子根本沒好好休息。接下來又要面對通往大學之路文憑試的考驗......我敢說香港社會根本就是要求孩子「過五關斬六將」,在這個嚴峻的設定下,孩子又如何可以健康快樂地成長?

父母應多作陪伴

父母與其要學童完美無缺的生涯規劃,倒不如從小為孩子灌輸正確的價值觀。小朋友身邊最親近的人就是父母,故此父母微小的反應也能直接影響他們的情緒。當孩子成績欠理想時父母應該勉勵還是呵責;孩子真正感興趣的範疇,父母應該鼓勵還是打擊發展;當孩子受壓及情緒不佳時,父母應該陪伴他們放鬆,還是堅持要他們趕上別人的進度⋯⋯一切一切都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做父母的,與其迫孩子完成各樣的任務,不如靜心聽聽孩子的說話吧。就如最近網上有短片所言https://goo.gl/eHBFGT,聆聽對方2小時,往往就可以打消對方自殺的念頭。去避免悲劇發生,必須用心去站在對方,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想。

「陪伴」永遠是走過難關的良藥, 當信任的人陪著自己走過高高低低,快樂時為自己高興,難過時有人可傾訴,方能度過難關,否則當孩子只會將生存價值與成就掛勾,自己一個去獨攬所有擔子、走上不歸路時,父母才後悔就為時已晚。

怒人甲




foambirds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