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一戰中國沒派兵 14萬勞工捲入戰事有血淚

歷史長河

一戰中國沒派兵 14萬勞工捲入戰事有血淚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一戰中國沒派兵 14萬勞工捲入戰事有血淚

2021年01月01日 10:01 最後更新:02月06日 06:15

歷史上,中國雖然宣布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但並沒有真正派出軍隊。而真正捲入戰爭的中國人,是以14萬北方農民為主組成的中國勞工,協約國稱為「中國勞工旅」(Chinese Labour Corps),他們為協約國西線戰場提供了重要勞動力,當中數千華工更客死異域。

「中國勞工旅」當中的842人,長眠法國西北部墓園 (網上圖片)

「中國勞工旅」當中的842人,長眠法國西北部墓園 (網上圖片)

在歐洲戰場上,以英法為首的協約國,在德國的步步緊逼下損失慘重,僅僅1916年7月發生的索姆河之戰 (Battle of Somme),英軍傷亡就達40萬。隨著戰爭的演進,協約國面臨嚴重人力資源危機。當兵員銳減、勞力奇缺,難以為繼之時,英國一位軍官提出:「為什麼不用中國人?」

更多相片
「中國勞工旅」當中的842人,長眠法國西北部墓園 (網上圖片)

歷史上,中國雖然宣布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但並沒有真正派出軍隊。而真正捲入戰爭的中國人,是以14萬北方農民為主組成的中國勞工,協約國稱為「中國勞工旅」(Chinese Labour Corps),他們為協約國西線戰場提供了重要勞動力,當中數千華工更客死異域。

1917年到達法國馬賽的中國工 (法國歷史檔案館圖片)

在歐洲戰場上,以英法為首的協約國,在德國的步步緊逼下損失慘重,僅僅1916年7月發生的索姆河之戰 (Battle of Somme),英軍傷亡就達40萬。隨著戰爭的演進,協約國面臨嚴重人力資源危機。當兵員銳減、勞力奇缺,難以為繼之時,英國一位軍官提出:「為什麼不用中國人?」

1918年在法國北部,由英國招募的中國工 (法國歷史檔案館圖片)

為了讓更多的歐洲人從工業勞動中解放出來走向前線,英法將他們的目光,投向價廉豐富的人力資源上,希望中國人可以作為工人前往歐洲支援協約國作戰。在德國無暇顧及遠東地盤之下,英法舉行大規模勞工招募。由於當時的北洋政府,不願意得罪德國人,計劃一開始都是半官方,但是在1917年中國宣布參戰,正式轉由中國政府勞工部負責輸出勞工。

1918年,在法國的中國工接受迷彩部署訓練 (法國歷史檔案館圖片)

當時,英法選拔華工非常嚴格,凡患有眼病、肺結核、性病及牙病者均被拒絕。招募的華工以山東人、湖北人為主,此外還有一部分人來自遼寧、吉林、江蘇、湖南、安徽,甚至甘肅。選拔後的華工被集中在威海衛展開簡單軍事訓練,等待乘船離開中國前往法國。

法國媒體《L'Excelsoir》在1916年8月22號有關中國工的報道 (法國歷史檔案館圖片)

從1916年5月輸出第一批勞工開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1918年11月,相繼有14萬華工遠涉重洋到達戰火紛飛的歐洲,展開曲折艱辛勞工歷程。法國歷史檔案館藏有大量相關文獻資訊,當中報紙《L'Excelsoir》在1916年8月22號,報道首批中國勞工到達馬賽港,並以充滿期待的態度去描寫:「這些華工通過仔細挑選招來法國。大部分來自中國的北方,比安南(越南)人更加能忍受我們國家的氣候。體檢報告認為絕大部分華工身體健壯,對我們國家繼續在那兒招工是個好消息。」

1917年在前線的中國工 (網上圖片)

1916年至1918年間,英法兩國在中國共招募的14萬華工,近三分之二為山東人,他們在歐洲後多從事挖掘戰壕、築路、救護傷員等戰勤工作,犧牲約兩萬人,有的只有工號,連名字都沒有留下。其中有一次事故發生在1917年2月24日,德國潛艇在地中海海域,擊中運送華工的郵輪,船上543名華工全部葬身大海。

在歐洲戰場的中國工 (網上圖片)

在歐洲戰場的中國工 (網上圖片)

清理英國坦克的中國工 (法國歷史檔案館圖片)

自1917年8月中國向德國宣戰,法方監管下的中國工開始在前線,許多華工在掘埋屍體或者抬運傷兵的時候,精神刺激被關進了瘋人院。有的還向前線運送彈藥,另一些人就留在了英法戰壕修繕掩體。據了解,在1917年法國皮卡第的一場戰鬥中,英軍士兵全部負傷,修繕戰壕的華工就拿著工具衝入陣地與德軍搏鬥,當援軍趕到時大部分華工已戰死。

1917年到達法國馬賽的中國工 (法國歷史檔案館圖片)

1917年到達法國馬賽的中國工 (法國歷史檔案館圖片)

為了讓更多的歐洲人從工業勞動中解放出來走向前線,英法將他們的目光,投向價廉豐富的人力資源上,希望中國人可以作為工人前往歐洲支援協約國作戰。在德國無暇顧及遠東地盤之下,英法舉行大規模勞工招募。由於當時的北洋政府,不願意得罪德國人,計劃一開始都是半官方,但是在1917年中國宣布參戰,正式轉由中國政府勞工部負責輸出勞工。

1918年在法國北部,由英國招募的中國工 (法國歷史檔案館圖片)

1918年在法國北部,由英國招募的中國工 (法國歷史檔案館圖片)

當時,英法選拔華工非常嚴格,凡患有眼病、肺結核、性病及牙病者均被拒絕。招募的華工以山東人、湖北人為主,此外還有一部分人來自遼寧、吉林、江蘇、湖南、安徽,甚至甘肅。選拔後的華工被集中在威海衛展開簡單軍事訓練,等待乘船離開中國前往法國。

1918年,在法國的中國工接受迷彩部署訓練 (法國歷史檔案館圖片)

1918年,在法國的中國工接受迷彩部署訓練 (法國歷史檔案館圖片)

從1916年5月輸出第一批勞工開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1918年11月,相繼有14萬華工遠涉重洋到達戰火紛飛的歐洲,展開曲折艱辛勞工歷程。法國歷史檔案館藏有大量相關文獻資訊,當中報紙《L'Excelsoir》在1916年8月22號,報道首批中國勞工到達馬賽港,並以充滿期待的態度去描寫:「這些華工通過仔細挑選招來法國。大部分來自中國的北方,比安南(越南)人更加能忍受我們國家的氣候。體檢報告認為絕大部分華工身體健壯,對我們國家繼續在那兒招工是個好消息。」

法國媒體《L'Excelsoir》在1916年8月22號有關中國工的報道 (法國歷史檔案館圖片)

法國媒體《L'Excelsoir》在1916年8月22號有關中國工的報道 (法國歷史檔案館圖片)

1916年至1918年間,英法兩國在中國共招募的14萬華工,近三分之二為山東人,他們在歐洲後多從事挖掘戰壕、築路、救護傷員等戰勤工作,犧牲約兩萬人,有的只有工號,連名字都沒有留下。其中有一次事故發生在1917年2月24日,德國潛艇在地中海海域,擊中運送華工的郵輪,船上543名華工全部葬身大海。

按照最初約定,華工的工作是以工代兵,並不參戰,但事實上華工的工作幾乎都是處於最前線。法招華工多被安排到軍工企業。當時對勞工有需求的企業都會便用華工,由布雷斯特、馬賽,以至里昂、敦刻爾克(鄧寇克),兵工廠、冶金、化工、建築都有華工身影。至於英招華工則幾乎全部投放到前線挖戰壕、修築工事、埋屍掃雷等。

1917年在前線的中國工 (網上圖片)

1917年在前線的中國工 (網上圖片)

在歐洲戰場的中國工 (網上圖片)

在歐洲戰場的中國工 (網上圖片)

自1917年8月中國向德國宣戰,法方監管下的中國工開始在前線,許多華工在掘埋屍體或者抬運傷兵的時候,精神刺激被關進了瘋人院。有的還向前線運送彈藥,另一些人就留在了英法戰壕修繕掩體。據了解,在1917年法國皮卡第的一場戰鬥中,英軍士兵全部負傷,修繕戰壕的華工就拿著工具衝入陣地與德軍搏鬥,當援軍趕到時大部分華工已戰死。

清理英國坦克的中國工 (法國歷史檔案館圖片)

清理英國坦克的中國工 (法國歷史檔案館圖片)

當1918年11月戰爭結束,法國依然需要勞動力,中國工人於是繼續工作,他們和法國公民一樣自由。中國勞工旅的大多數人在1919年和1920年回國,據估計留下來的三千人留在了法國,少部分還娶了法國人做妻子。至於為英國工作的勞工則未能獲得融入當地社會的機會,英國政府把他們全部遣返回國。

往下看更多文章

得齊秦兩地就如「高屋建瓴」 韓信幸留一命

2024年04月22日 20:00

「高屋建瓴」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史記.高祖本紀》,當中有言:「⋯⋯田肯賀,因說高祖曰:『陛下得韓信,又治秦中。秦,形勝之國,帶河山之險,縣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地勢便利,其以下兵於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秦朝滅亡後,楚漢相爭以項羽江邊自刎為標誌落下帷幕。劉邦建立了「漢」政權,便厚厚賞賜了在戰爭中立下功勞的人。就以韓信為例,韓信作為漢初三傑之一,其功勞固然不可多得:聲東擊西虜魏王豹、強勢突襲相夏說、背水一戰大破陳余⋯⋯因此,劉邦便把韓信封為楚王。可是功高蓋主免不了惹來殺身之禍。韓信沒當上楚王不久,馬上就有人散播韓信謀反的謠言。劉邦聽後雖不知事情真偽,但也不敢怠慢,立即就和身邊諸將商議對策。

楚漢之爭歷時3年多,戰爭規模之大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網上圖片)

楚漢之爭歷時3年多,戰爭規模之大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網上圖片)

當時不少將領建議征討韓信,而謀士陳平就這樣向劉邦說:「陛下,韓信武藝高強,恐怕朝中將領都不是他對手。既然強攻不能制服韓信,不如使用計謀去對付他。」說罷,陳平就在劉邦耳邊獻上了一計⋯⋯

翌日,劉邦就向眾人宣報自己將到雲夢澤巡遊一事。恰好,韓信就在離雲夢澤不遠的陳縣。因此,韓信便召見了諸候,早早的守在大路旁,恭迎劉邦。可誰知,劉邦一到,韓信就被劉邦安排好的將士們給拿下了。

雲夢澤,又稱雲夢大澤,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位於今中國湖北省江漢平原,推斷面積最廣時曾有4萬平方公里。今多已成為陸地,僅留零星水體如洪湖。(網上圖片)

雲夢澤,又稱雲夢大澤,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位於今中國湖北省江漢平原,推斷面積最廣時曾有4萬平方公里。今多已成為陸地,僅留零星水體如洪湖。(網上圖片)

聽說劉邦把韓信收歸天牢,想為韓信說情的大夫田肯就急急忙的進宮面見劉邦。可是田肯一見劉邦,卻笑著說道:「可喜可賀啊,陛下!」劉邦一楞,問道:「可有什麽值得祝賀的?」見劉邦一臉茫然,田肯就娓娓道來的說著:「值得道賀的事情可是有好幾件。第一樁喜事當然是韓信束手就擒;第二樁喜事便是陛下您已經牢牢掌控了關中秦地。秦地地勢險要,山河環繞。像這種的優越的地理位置,即便百萬軍隊來襲,秦地哪怕只有兩萬兵馬都能抵擋住。憑著秦地這片有利的軍事要地,要對諸侯用兵簡直就像在高高的屋檐上倒下一瓶水那麼簡單!而且,陛下您東有齊地瑯琊、即墨等富饒之地,南有泰山作後盾,西有黃河,北有渤海。有著這樣的地勢,我們只需二十萬兵馬就可以抵擋敵方的百萬軍隊!所以說,齊地與秦地就好比東秦和西秦,陛下現在得此要地,難道不值得祝賀嗎?」

高祖劉邦聽完田肯的一席話,就明白田肯是在變相地為韓信求情,因為他所說的秦地、齊地是韓信的功勞。若不是韓信領兵征戰,他劉邦怎能擁有如此關鍵的齊秦兩地呢?劉邦略一沈吟,對田肯說:「你所言不無道理。」便下令賞賜田肯黃金五百斤。隨後,劉邦赦免了韓信。韓信雖幸留一命,卻難逃被貶為淮陰侯的命運。

韓信被貶。(網上圖片)

韓信被貶。(網上圖片)

後人由此提煉出「高屋建瓴」這個成語,比喻居高臨下,勢不可當。在現代漢語中指對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徹。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