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明末傳教士眼中中國婚姻:「窮人用錢買妻」

歷史長河

明末傳教士眼中中國婚姻:「窮人用錢買妻」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明末傳教士眼中中國婚姻:「窮人用錢買妻」

2018年03月15日 10:00

明代萬曆年間,一批基督教教義的耶穌會士來華傳教,當中最有名的為意大利籍神父利瑪竇。在他來中國之前,西方傳教士在中國的活動很少,也沒取得什麼成效。而利瑪竇來華後,改變傳教策略,積極學習中國語言,了解中國傳統社會的民風民情,改穿華人服裝、適應傳統習俗,向地方官饋贈西洋器物,以獲取地方官的承認和支持。

利瑪竇畫像 (網上圖片)

利瑪竇畫像 (網上圖片)

到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利瑪竇來到北京向明神宗進貢方物,神宗欽賜利瑪竇官職,並賜第於順承門外。從此,利瑪竇長期留京至病死。利瑪竇之後,陸續有一批西方傳教士來到中國,他們不少在中國生活數十年,遊歷中國南北,帶著西方人充滿好奇的陌生眼光觀察著中國的社會,對明代婚姻與家庭也相當關注,留下不少有趣的記載。

更多相片
利瑪竇畫像 (網上圖片)

明代萬曆年間,一批基督教教義的耶穌會士來華傳教,當中最有名的為意大利籍神父利瑪竇。在他來中國之前,西方傳教士在中國的活動很少,也沒取得什麼成效。而利瑪竇來華後,改變傳教策略,積極學習中國語言,了解中國傳統社會的民風民情,改穿華人服裝、適應傳統習俗,向地方官饋贈西洋器物,以獲取地方官的承認和支持。

曾德昭畫像 (網上圖片)

到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利瑪竇來到北京向明神宗進貢方物,神宗欽賜利瑪竇官職,並賜第於順承門外。從此,利瑪竇長期留京至病死。利瑪竇之後,陸續有一批西方傳教士來到中國,他們不少在中國生活數十年,遊歷中國南北,帶著西方人充滿好奇的陌生眼光觀察著中國的社會,對明代婚姻與家庭也相當關注,留下不少有趣的記載。

明代仇英《清明上河圖》(局部) 中的婚嫁 (網上圖片)

關於婚姻締結需要「父母之命」,傳教士說:「在中國人的婚姻中,子女的好惡是不加考慮的。為兒子娶妻,是父親或最親近長輩之事。同樣,為少女作主的,也是她的父親或親屬。」關於「媒灼之言」,他們這樣記載:「締結婚姻的男女雙方『沒有一個在中間牽線搭橋的人』是絕對結不成親的。因此,他們無論是男方還是女方,都要選擇一稱心合格的人來做媒人」當時,歐洲文藝復興後,婦女社會地位提高,婚姻也提倡「理想的愛情」,自由戀愛也開始流行,所以當傳教士進人中國,見到「父母之命」和「媒灼之言」仍主宰著男女的嫁娶,難免感到詫異。

曾德昭《大中國志》局部 (網上圖片)

明代婚姻,有夫家下聘禮、妻家備嫁妝的習俗。西方傳教士也注意到此,但在中西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他們將之理解錯誤。比如利瑪竇就把夫家下聘禮這種婚俗理解成了「實賣婚姻」,用錢買妻子。他向歐洲說明代人娶妻時,中國的窮人都是用錢買妻子,而且可多次購買。在曾德昭的筆下,就將之加以了修正,說:「下層人習慣的做法,不像有些人所說直接拿錢去買妻,而是丈夫把一筆錢給女方之父,用以購買衣物、首飾,把她打扮起來。」他認為這筆聘金數量相當可觀,女方的家長會盡量將這筆錢節省下來,留作自己以後用。

不過,曾德昭也認同,有關中國人買妻的說法是有某種根據,「因為直到今天他們許給女方之父若干錢,如果有時不給,女方父母就不嫁女」這些描述比較客觀地反映了明晚期婚姻中重聘財的風氣。關於女方家的嫁妝,曾德昭也做了詳細記錄,他說按照當時風俗習慣,新娘的父親要為女兒置辦除床以外的大部分用具,還要給女兒準備二至四個使女,或許還要準備一些錢,當然:「土地和其他家產他們幾乎不拿出來作為陪嫁,除非新娘的父親非常闊綽,或者他將女兒看作為家庭中的重要人物」。

葡萄牙籍的傳教士曾德昭(Alvaro Semedo) 於萬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到南京,記錄中國遊歷數十年見聞,撰寫一部《大中國志》(The History of That Great and Renowned Monarchy of China),其中講到晚明時期婚姻制度的許多特點,比如講到他們「同姓不得婚配」,這是明代婚姻法中明文規定;又說締結婚姻的雙方,一般要「遵奉門當戶對」的原則。當然,晚明時婚姻論財的風氣日盛,已經逐漸打破婚姻只論門第的傳統。

曾德昭畫像 (網上圖片)

曾德昭畫像 (網上圖片)

關於婚姻締結需要「父母之命」,傳教士說:「在中國人的婚姻中,子女的好惡是不加考慮的。為兒子娶妻,是父親或最親近長輩之事。同樣,為少女作主的,也是她的父親或親屬。」關於「媒灼之言」,他們這樣記載:「締結婚姻的男女雙方『沒有一個在中間牽線搭橋的人』是絕對結不成親的。因此,他們無論是男方還是女方,都要選擇一稱心合格的人來做媒人」當時,歐洲文藝復興後,婦女社會地位提高,婚姻也提倡「理想的愛情」,自由戀愛也開始流行,所以當傳教士進人中國,見到「父母之命」和「媒灼之言」仍主宰著男女的嫁娶,難免感到詫異。

明代仇英《清明上河圖》(局部) 中的婚嫁 (網上圖片)

明代仇英《清明上河圖》(局部) 中的婚嫁 (網上圖片)

明代婚姻,有夫家下聘禮、妻家備嫁妝的習俗。西方傳教士也注意到此,但在中西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他們將之理解錯誤。比如利瑪竇就把夫家下聘禮這種婚俗理解成了「實賣婚姻」,用錢買妻子。他向歐洲說明代人娶妻時,中國的窮人都是用錢買妻子,而且可多次購買。在曾德昭的筆下,就將之加以了修正,說:「下層人習慣的做法,不像有些人所說直接拿錢去買妻,而是丈夫把一筆錢給女方之父,用以購買衣物、首飾,把她打扮起來。」他認為這筆聘金數量相當可觀,女方的家長會盡量將這筆錢節省下來,留作自己以後用。

曾德昭《大中國志》局部 (網上圖片)

曾德昭《大中國志》局部 (網上圖片)

不過,曾德昭也認同,有關中國人買妻的說法是有某種根據,「因為直到今天他們許給女方之父若干錢,如果有時不給,女方父母就不嫁女」這些描述比較客觀地反映了明晚期婚姻中重聘財的風氣。關於女方家的嫁妝,曾德昭也做了詳細記錄,他說按照當時風俗習慣,新娘的父親要為女兒置辦除床以外的大部分用具,還要給女兒準備二至四個使女,或許還要準備一些錢,當然:「土地和其他家產他們幾乎不拿出來作為陪嫁,除非新娘的父親非常闊綽,或者他將女兒看作為家庭中的重要人物」。

往下看更多文章

《利瑪竇》相隔4年第三度重演 台前幕後為藝術總監劉松仁送驚喜

2024年04月09日 23:00 最後更新:04月10日 11:50

劉松仁獲頒「利瑪竇精神獎」,以答謝他對台前幕後的教導與無私奉獻的精神。

劉松仁擔任藝術總監、黃俊達執導、王梓軒及陳潔儀主演的音樂劇《利瑪竇》相隔四載,將於4月20至28日假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三度重演!日前劇目主創人員劉松仁、黃俊達及王梓軒假尖沙嘴香港Mondrian酒店舉行盛大記者招待會,預演《利瑪竇》主題曲《The Journey》,讓到場人士先睹為快,率先感受劇中震撼人心的樂章。

相隔四載,《利瑪竇》將於4月20至28日假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三度重演!

相隔四載,《利瑪竇》將於4月20至28日假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三度重演!

《利瑪竇》主創人員劉松仁(中)、黃俊達(右)及王梓軒(左)舉行盛大記者招待會。

《利瑪竇》主創人員劉松仁(中)、黃俊達(右)及王梓軒(左)舉行盛大記者招待會。

三位主創人員於台上介紹於《利瑪竇》音樂劇中擔綱的部份,並邀請全力支持的和富慈善基金主席李宗德博士致辭,李博士大讚《利瑪竇》是很有意思的音樂劇,期望透過該劇為更多人帶來啟發與靈感,又謂很感恩透過是次贊助《利瑪竇》認識一班好朋友。接着,王梓軒率領劇中演員演唱《The Journey》,當中王梓軒更以意大利文獻唱,激盪人心的旋律,彰顯劇中利瑪竇神父飄洋過海,以堅定的信念前往東方傳道的歷程,讓人們明瞭生命就如一場遠征的美好旅途。

三位主創人員介紹於《利瑪竇》音樂劇中擔綱的部份。

三位主創人員介紹於《利瑪竇》音樂劇中擔綱的部份。

王梓軒分享近日綵排的過程,透露擔任女主角的新加坡國寶級天后陳潔儀現已加入團隊,一同進行密集式排練,他笑謂:「阿達同我講,叫我唔好當係一個劇,係一個儀式,一個紀念利瑪竇精神嘅儀式。松哥由10年同我講呢件事,佢係影視嘅大明星,但係舞台佢少接觸,然後拉埋我哋咁多人,我仲記得第一日排得7個人,我係其中一個。」劉松仁表示:「佢哋係主角,繼承我哋,我好希望更多人可以同我哋走呢條路,將我哋嘅精神傳揚開去。」

王梓軒透露擔任女主角的陳潔儀已加入團隊,一同進行密集式排練。

王梓軒透露擔任女主角的陳潔儀已加入團隊,一同進行密集式排練。

王梓軒表示是次《利瑪竇》的演出規模比前兩次更大,台上表演者多達200位,包括管弦樂團,合唱團和香港一眾頂尖舞台劇演員,無論視覺還是聽覺效果亦有所提升,是他非常期待的一次公演:「就算同一個劇本,唔知點解都好似唔同咗,好似又明咗啲嘢,多謝松哥又教我哋嘢。」黃俊達指劉松仁經常教導台前幕後:「松哥成日話唔知可以留低幾多嘢畀我哋,其實佢教咗我哋好多嘢。」

王梓軒指今次《利瑪竇》的演出規模比前兩次更大,台上表演者多達200位。

王梓軒指今次《利瑪竇》的演出規模比前兩次更大,台上表演者多達200位。

劉松仁接着說:「人生上嘅嘢,面對困難嗰陣要擔面對,唔好企喺度,繼續行、繼續推動,上天會帶領我哋。藝術總監係符碌嘅,其實我覺得自己係打雜,咩都要做。」他表示希望《利瑪竇》可以輕量版出現,免卻經濟上的負擔,王梓軒指現時正構思更多不同的可能性,讓《利瑪竇》成為一個具延伸性的企劃:「我記得首演嗰時,松哥仲話係業餘咁做,點知12場文化中心爆晒,咁都算業餘,咁我以前做嗰啲係咩呀?」

劉松仁笑指覺得自己是打雜,咩都要做。

劉松仁笑指覺得自己是打雜,咩都要做。

音樂劇《利瑪竇》能成功於舞台上呈現,當中全賴兩位靈魂人物神父恩保德(Giampietro)及劉松仁,花費五年時間創作及籌備。適逢公演在即,台前幕後特意於緊密排練期間,抽空舉行這場別具意義的記者招待會,於台上分享與劉松仁於音樂劇創作至今的難忘旅程,其中,劉松仁每次綵排看到鞋架擺滿鞋便開心,更可愛地為鞋架拍照留念。團隊於是向他送上整個劇團特別製作、由李宗德博士頒發的「利瑪竇精神獎」,答謝他對台前幕後的教導與無私奉獻的精神。

和富慈善基金主席李宗德博士(左)向劉松仁頒發「利瑪竇精神獎」。

和富慈善基金主席李宗德博士(左)向劉松仁頒發「利瑪竇精神獎」。

王梓軒、劉松仁

王梓軒、劉松仁

王梓軒、劉松仁

王梓軒、劉松仁

最後,大會邀請李宗德博士、是次記者招待會的場地贊助香港Mondrian酒店總經理Mr. Dick Dalichau及音樂劇三位主創人員:劉松仁、黃俊達、王梓軒及劇組一同到台上大合照。

音樂劇《利瑪竇》三度公演詳情:

演出日期:2024年4月20日、23日-27日晚間場次:1930;2024年4月21日、28日午間場次:1430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票價:$680、$520、$350、$180

歡迎到cityline購票通訂購門票。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