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結局比方孝孺更慘的忠臣 為惠帝報仇事敗遭絕戶

歷史長河

結局比方孝孺更慘的忠臣 為惠帝報仇事敗遭絕戶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結局比方孝孺更慘的忠臣 為惠帝報仇事敗遭絕戶

2020年07月15日 10:00 最後更新:10:16

行動牽連如瓜蔓之蔓延,故稱「瓜蔓抄」。

史載,明代著名文學家方孝孺,因怒罵明成祖朱棣被判處凌遲極刑,外加被誅滅十族,此事是否屬實,學術界頗有爭論。不過,方孝孺的族人、學生和朋友慘遭株連,許多文獻中都有記載,所以,被滅族一事基本上是可信及有跡可循,人數也相當可觀。

清同治年間《方正學先生遜志齋集》之方孝孺像 (網上圖片)

清同治年間《方正學先生遜志齋集》之方孝孺像 (網上圖片)

相比方孝孺,明代還有一個人的結局更慘烈,不僅九族被誅,甚至鄉里鄉親遭拖累,不分良莠、親疏、老幼,一時間全做了明成祖朱棣的刀下冤魂,此人便是忠臣景清。

景清生於元末,本姓耿,後世訛傳為景,籍貫邠州(今陝西省長武縣),因自幼父母雙亡,便被寄養在真寧縣(今甘肅省正寧縣),由此入真寧縣籍。據載,景清是典型的關西大漢,生性灑脫不拘小節,志向高遠宏大,同時天資聰慧,讀書可過目不忘,所以他在各級考試接連有斬獲,最終在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高中榜眼,被授予翰林院編修,沒兩年便轉任御史。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太祖高皇帝御容 (網上圖片)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太祖高皇帝御容 (網上圖片)

明太祖朱元璋賞識景清的才學,便在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將其拔擢為左僉都御史,成為皇帝身邊極受信任的高級言官。景清有皇帝眷顧,仕途本一片光明,不久卻因為「奏疏字誤,懷印更改」之罪名,被給事中彈劾,囚在大牢。幸朱元璋愛才,不久釋放他,命其到四川、陝西一帶巡察私茶,不久又晉升他為金華知府。

到了惠帝朱允炆登基,擔心宗室諸王有謀逆之心,便任命景清為北平參議,名義上讓他管理糧儲、屯田、驛傳、水利等事務,實際上任務為監視、防範燕王朱棣。期間,朱棣謀反跡象尚不明顯,跟景清相處尚融洽。《明史》載,景清在和朱棣談論期間,經常告誡他要效忠朝廷,並為他剖析利害,因言論明晰,很是受到朱棣的讚賞,一度還將他視為知己:「建文初,為北平參議。燕王與語,言論明晰,大稱賞。」然而,景清卻並不因受欣賞而「鬆懈」,反而加以防範。

明成祖朱棣畫像 (網上圖片)

明成祖朱棣畫像 (網上圖片)

不久,景清被召回朝廷,晉升為御史大夫,成為都察院最高長官。景清回朝後,將朱棣在北方的舉動全盤告知朝廷,並與重臣齊泰、黃子澄、方孝孺一起,積極謀劃「削藩」之事,結果朱棣舉兵造反。

朱棣僅用四年便奪了侄兒江山,惠帝失蹤。朱棣攻入京師後,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皆慘遭屠戮,唯有景清「變節」投降。朱棣欣賞景清才學,既往不咎,讓他留任原職。不過,景清原來變節是假,他背負「言行不一、貪生怕死」之罵名,飽受同僚冷嘲熱諷,肆機手刃朱棣為惠帝報仇。他裝出效忠模樣,漸漸讓朱棣放低戒心。

明朝軍隊 (網上圖片)

明朝軍隊 (網上圖片)

據《明史》載:「燕師入,諸臣死者甚眾。清素預密謀,且約孝孺等同殉國,至是獨詣闕自歸,成祖命仍其官,委蛇班行者久之。」某日早朝,景清身穿紅色朝服、暗藏利刃到朝堂,準備刺殺朱棣,結果被對方看破。原來前幾日有天文官上奏,稱有紅色異星將侵犯帝座,情況危急,請求皇帝加以防範。朱棣念念不忘,當見到只有景清身著紅袍,便提高警覺,結果一搜就搜出利刃。

朱棣責問景清為何想弒君及有無同黨。景清見事敗索性豁出命去,奮力掙扎兼大罵朱棣不忠不孝,聲稱自己想為惠帝報仇。朱棣惱羞成怒,下令將景清凌遲處死,並誅滅其九族。事後尤不解恨,下令在他的家鄉大屠殺,凡與景清有接觸過的人,全部處死。

《明史》載:「成祖怒,磔死,族之。籍其鄉,轉相攀染,謂之『瓜蔓抄』,村里為墟。」方孝孺因怒罵朱棣被誅滅十族,景清卻因刺殺朱棣未遂,不僅九族被滅,連帶鄉親全部罹難,代價實在慘重。

往下看更多文章

始建於清光緒年間 白芒坑革命遺址群

2024年04月19日 10:00

松齡圍位於廣東惠州龍門縣平陵街道山下村,距離圩鎮約3公里。松齡圍始建於清光緒年間,為三堂四橫一禾坪一池塘的客家圍屋。該處在近代中國史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曾為工農紅軍第四師休整地。由松齡圍、白芒坑黨小組農會婦救會成立遺址老屋祠堂、鏟頭坳伏擊戰遺址、白芒坑保衛戰遺址、洪亞仁茶店遺址組成現今的白芒坑革命遺址群,面積約3.5平方公里。

白芒坑革命舊址群 (網上圖片)

白芒坑革命舊址群 (網上圖片)

1927年12月27日,由廣州起義餘部組建的工農紅軍第四師在師長葉鏞率領下,由龍門縣城轉戰白芒坑,在松齡圍休整了三天。洪亞仁茶店的老闆用茶水熱情招待了紅四師官兵。紅四師官兵在白芒坑期間與群眾的關係也十分密切。白芒坑有個「三眼泉」,是當地群眾取水飲用的地方。紅四師駐紮在白芒坑期間,擔心飲用水不夠群眾喝,便將「三眼泉」挖深、拓寬。後來,經過抗日隊伍、解放軍隊伍不斷的修建完善, 「三眼泉」成為頗具革命傳奇色彩的「紅軍井」。

白芒坑的紅軍紀念園 (網上圖片)

白芒坑的紅軍紀念園 (網上圖片)

1944年3月10日,洪月沖、洪月明、洪亞仁、洪木安及呂甫英等人以舞醒獅為名進行串聯活動,在白芒坑老屋祠堂成立了30多人的農會組織,洪月沖任會長,洪月明任副會長;同時成立了婦救會,劉運英任會長,朱石妹任副會長。6月25日,白芒坑民兵自衛隊洪進光、洪水安在茶店地段放哨時,在洪亞仁的協助下抓獲了1名為日軍探路的漢奸,當場查獲其隨身攜帶的日軍軍用地圖和指南針。白芒坑民兵自衛隊與平陵鄉聯防隊配合在鏟頭坳伏擊巡迴騷擾平陵地區的日軍,傷敵10多人,斃敵2人,繳獲槍支和彈藥若干。農會會長洪月沖為掩護部隊撤退受重傷犧牲。

紅四師在白芒坑休整時的徐向前住所 (網上圖片)

紅四師在白芒坑休整時的徐向前住所 (網上圖片)

1948年4月12日,國民黨軍保八團一個加強營和平陵吳伯梅聯防隊共500餘人從西、南、北三面圍了當時駐守平陵白芒坑村的博龍河人民解放軍部隊——飛龍隊。飛龍隊60多人在謝光、邵國良、林志的指揮下和白芒坑民兵的配合下奮起反擊,搶佔制高點,激戰一天,最終將敵擊潰。此戰擊斃國民黨軍8人,擊傷30多人,是一場以少勝多的保衛戰。

白芒坑村民捐獻出的革命時期的老物件 (網上圖片)

白芒坑村民捐獻出的革命時期的老物件 (網上圖片)

白芒坑革命遺址群整體保存較為完整。工農紅軍第四師休整地遺址松齡圍,為三堂四橫一禾坪一池塘的客家圍屋。始建於清光緒年間,坐東南向西北,總面闊55.15米,通進深26.4米,占地面積約1456平方米,有房屋80多間,結構形式為土坯磚瓦結構,是典型的客家三進式建築,目前保存較好,用於開放展覽。白芒坑黨小組農會婦救會遺址老屋祠堂,原為三堂三橫、土木結構的客家圍龍屋,前有池塘,後有群山,中間為洪氏祠堂,占地面積約2500平方米。目前,舊址只剩下一個用鐵片臨時搭建的拜祭點,其他房屋都已坍塌。現在已經平整土地,重新開始種植作物。遺址前有村道橫穿而過,後種有30畝樟樹。鏟頭坳伏擊戰遺址,位於山坳,兩邊是高山密林,植被保存良好,前往遺址的沿途現已鋪設好水泥路。白芒坑保衛戰遺址,位於山林,林木茂盛。洪亞仁茶店是白芒坑村民洪陽明夫婦帶著兒子洪亞仁,在村口路邊開設的一個茶亭,方便過往客人歇腳、飲食。目前,洪亞仁茶店遺址已經納入龍門紅軍園建設,在距離原址20米處重建。重建後是是一間鋼筋混凝土水泥磚砂石結構的瓦房,牆體土黃色,琉璃瓦頂,位於龍門紅軍園入口右側,前有小廣場,側面是荷花塘,建築占地面積約46.6平方米。

芒派村村委後面的竹林曾是紅軍的運糧小道 (網上圖片)

芒派村村委後面的竹林曾是紅軍的運糧小道 (網上圖片)

白芒坑革命遺址群於2010年10月28日被龍門縣人民政府公佈為龍門縣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12月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授予其為廣東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2015年2月13日被惠州市人民政府公佈為惠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9月被中共惠州市委公佈為惠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9年8月被中共龍門縣委授予龍門縣黨員教育基地。2018年被惠州學院授予繼續教育培訓專案現場教學基地。

文章文字版權由廣東人民出版社許可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