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捐錢最多的慈善家,但能把自己總資產的80%都用於慈善事業的,在全中國只有田家炳一個。

田家炳基金會7月10日發布訃告,香港慈善家田家炳當日上午安詳辭世,享年99歲。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對田家炳辭世表示深切哀悼,並代表特區政府向他的家人致以深切慰問。林鄭月娥說,田家炳是著名實業家和慈善家,一生致力服務社會,貢獻國家,令人景仰,對其辭世深感哀痛。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田家炳1919年生於廣東大埔,早年於南洋創業;1958年舉家移居香港,憑著堅毅精神及辛勤耕耘,創辦化工實業,為業界翹楚;1982年創辦田家炳基金會,以「回饋社會、貢獻國家」為宗旨,致力捐辦社會公益事業,尤重教育,惠澤全國。

他不是捐錢最多的慈善家,但能把自己總資產的80%都用於慈善事業,在中國,這樣的人只有他一個。

24年前,田家炳成立「田家炳基金會」。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田家炳就以捐辦公益為業,迄今為止,他已累計捐資10億多港元用於中國的教育、醫療、交通等公益事業,其中教育所占的比例高達90%。他在全國範圍內已累計捐助了93所大學、166所中學、41所小學、約20所專業學校及幼兒園、大約1800所鄉村學校圖書室。他幾十年持續支持教育事業的善舉贏得廣泛贊譽,被授予香港特區政府最高榮譽大紫荊勛章。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十多年前,田老先生曾接受採訪,談了他對畢生奉獻教育慈善事業的想法。讓我們回顧他的對談,理解他的理念,以此作為紀念。

記者:慈善捐助中,您為什麼鐘情教育事業?

田家炳:我16歲時父親就去世,作為家裡唯一的兒子,我剛剛讀到初二,就只能忍痛輟學,接手父親的磚瓦窯生意。小時候沒讀多少書,是我此生最大的遺憾。後來在印尼生活了20多年,也走過歐洲一些國家,發現經濟發達的地方,人們的素質都很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的發達。正是有了這些經歷,我能深深地體會到教育對個人的成長和創業,對國家的發達興旺有多重要。13億人口是中國的一個大「包袱」,怎麼把這個「包袱」變成財富?我認為就是辦好教育!

記者:與其他慈善家不同,您資助的重點在中國內地的中小學,您似乎有一種基礎教育情結。

田家炳:要教育辦好,首先是基礎教育要辦好。基礎教育是最基本的,如果搞不好,北大、清華這些好的高校就不可能有好的生源……受基礎教育的孩子比例比受高等教育的要高……內地基礎教育也極需發展,這也是我重點捐助內地的原因。特別是山區的窮孩子,我希望看到他們可以在學校受到良好的教育。同是100萬元捐款,如用在內地,其發揮的成效可能比用在香港大幾倍,因此基金會90%的捐款都用在內地。雖然基金會是在香港注冊的,依例捐助內地要繳稅,但我不計較稅務得失。我最樂意到內地經濟較差、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的地區去捐款……看到那麼多的孩子能因此而有書可讀,感覺會是畢生最大寄托。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記者:聽說,2001年香港「金融風暴」後,您為了多捐助內地建學校,甚至寧願把自己原本居住了37年的「花園式豪宅」賣掉,與夫人一起搬去住出租屋。

田家炳:經歷了香港「金融風暴」,基金會的收入大大減少,手上能周轉的資金又少,但已經答應了別人的申請,有了承諾就要做到,於是我就下決心把房子賣掉助學。子女們不同意我賣別墅,但他們都成家立業了,我和太太要那麼大的房子干什麼呢?而且,別墅賣的錢可以捐助20間學校,我也盡了綿薄之力了,很開心!

記者:有媒體報道說您「越捐越過癮」,會不會擔心自己捐助上癮,卻無能力負擔?

田家炳:其實,這很平常啊。當時手頭現金不足,就向銀行尋求幫助,就像做生意一樣正常,只是多了些利息負擔,算不了什麼。

記者:幾十年來,您在大陸、香港、台灣和澳門捐資興建了1000多個項目,捐資數目高達10多億元,捐出了自己80%以上的財產。

田家炳:我雖然不是最有錢,但我一直在想盡自己的綿力。錢財都是身外物,特別是,看到一棟棟教學大樓拔地而起,聽到萬千學子的讀書聲,精神上的享受也比物質上的享受好得多。

記者:聽說您每建一所學校,都要親自去給學生「打氣」。

田家炳:能去的我都希望去,去到也只是講故事而已,給小朋友說些「腳踏實地」的故事,因為,捐贈的目的是育人,而育人最關鍵是「育品德」。我有時會對老師說:「我捐錢蓋了樓,不用你們感謝我,你們能把我捐資的學校辦好,我還要感謝你們」。我最怕的不是錢捐得多,而是學校辦不好!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正是為了把錢都用在「更有意義」的地方,田家炳素有「吝嗇」的美名。

記者:聽說您無論出差去哪裡,無論下榻如何高級的酒店,都是用自己帶的肥皂。

田家炳:在我爸爸媽媽的治家格言裡,一粥一飯當知來之不易……我是農村出來的,又有過艱辛創業的經歷,很容易體會到每一樣東西都是一種社會物資,都來之不易,哪怕是一根針、一粒米。花錢多的時候,物品浪費的時候,自己心裡都會很不安。

記者:在商言商,作為一個生意人,對待金錢和物品是否除了「不浪費」外,還為了省錢?

田家炳:也可以這樣說吧,只不過要看是為了什麼物品,及怎樣省錢。比如,我認為「夠用」就好,所以,到現在沒有購置專車,每天坐地鐵上班,房租成為了我日常最大的支出。這樣,當然可以省下一些「小錢」,但我卻希望我的這點「小錢」能用在對的地方,比如為孩子、為國家、為民族。

田家炳本人的曝光率極低,多數人只知其名,而不知其事。

記者:聽說,先生所捐的學校都會改名叫「田家炳學校」。

田家炳:一開始我只是捐錢,並沒有命名。用捐資人命名學校在香港比較普遍……我本無意以「田家炳」命名,他們覺得我捐助的幾百萬是很大的數目,而且是無償的,就自動效仿我家鄉的做法。

記者:聽到不好的議論,會感到心灰意冷嗎?

田家炳:做人但求無愧於己,對得起良心。這當然不影響我對教育繼續貢獻自己的綿力,反而,看到這些「名」,這裡有個田家炳中學、田家炳藝術書院等等,我就覺得很光榮,很高興,也會盡力去做更多。

記者:您在全國各地捐了那麼多學校,但在媒體上卻找不到一篇關於您的專訪,為什麼會如此低調?

田家炳:我只是做我自己該做的事,用不著大張旗鼓吧(笑)。我一向喜歡做實在的事情,名聲太響了,就會華而不實,覺得是個負擔;實而不華我更容易負擔些,所以我不重視怎樣去宣揚自己。

記者:您獲得了無數個頭銜或稱號,哪一個最讓您開心和看重?

田家炳:應該是用我的名字命名的「田家炳星」吧。那是天文學家們艱苦探索的成果,卻用上了我的名字。據說這是中國第5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這應該是我人生中最大的榮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