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宋哲宗掌權 新法廢除後又再復辟

史空穿梭

宋哲宗掌權 新法廢除後又再復辟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宋哲宗掌權 新法廢除後又再復辟

2018年09月28日 10:00 最後更新:18:00

宋神宗病逝後,其子趙煦繼位,是為宋哲宗。哲宗年幼,由宣仁太后高氏垂簾聽政,司馬光等一眾保守派大臣掌權。

司馬光畫像 (網上圖片)

司馬光畫像 (網上圖片)

司馬光執政後,批評已過世的王安石變法不合時宜,並將推行了十多年的新法差不多全數廢除,同時改革派的一眾人等,如蔡確、章惇、呂惠卿、曾布等人,全被貶黜,其中蔡確甚至被貶至嶺南地區,開啟北宋貶官至嶺南的先例。

更多相片

司馬光畫像 (網上圖片)

宋神宗病逝後,其子趙煦繼位,是為宋哲宗。哲宗年幼,由宣仁太后高氏垂簾聽政,司馬光等一眾保守派大臣掌權。

高太后 (網上圖片)

司馬光執政後,批評已過世的王安石變法不合時宜,並將推行了十多年的新法差不多全數廢除,同時改革派的一眾人等,如蔡確、章惇、呂惠卿、曾布等人,全被貶黜,其中蔡確甚至被貶至嶺南地區,開啟北宋貶官至嶺南的先例。

蘇軾 (網上圖片)

事實上司馬光在堅持要廢法前(史稱「元祐更化」),變法已進行十餘年,無論是新黨還是舊黨人物,大都認為,新法有利有弊,一些如免役法與差役法,更是利大於弊。

不過,司馬光非常執著要徹底地廢除新法,於是亦激怒了一班大臣,當中包括守舊派的蘇軾。即使蘇軾向司馬光親述自己在密州實踐免役法的好處,但司馬光執意如此,一意孤行。

高太后 (網上圖片)

高太后 (網上圖片)

事實上司馬光在堅持要廢法前(史稱「元祐更化」),變法已進行十餘年,無論是新黨還是舊黨人物,大都認為,新法有利有弊,一些如免役法與差役法,更是利大於弊。

蘇軾 (網上圖片)

蘇軾 (網上圖片)

不過,司馬光非常執著要徹底地廢除新法,於是亦激怒了一班大臣,當中包括守舊派的蘇軾。即使蘇軾向司馬光親述自己在密州實踐免役法的好處,但司馬光執意如此,一意孤行。

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宋哲宗終於可以掌握大權。哲宗繼承神宗政策,恢複新法,但因人易政的反覆變換使得民眾與官員無所適從,對未來惶惶不安,使不管好與壞的法律都效果大減。加上哲宗大力打擊元祐大臣,最終弄至黨爭不斷,朝政一片混亂。

往下看更多文章

張璪作畫「雙管齊下」 山水松石驚艷眾人

2024年03月25日 20:00 最後更新:11:31

「雙管齊下」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是出自於唐代朱景玄所寫的《唐朝名畫錄》,在卷九十七有提及:「惟松樹特出古今,能用筆法。嘗以手握雙管,一時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枝。」

唐代畫家張璪不但擅長文學,其畫技還十分高超。當朝宰相劉晏很欣賞他的畫,還特意邀請他去京城,舉薦他擔任檢校祠部一職。可是後來張璪因事獲罪,被相繼貶為衡州司馬以及忠州司馬。由於張璪在官場上鬱鬱不得志,以至於他把更多的心思和時間都放在畫畫上。他山水松石畫中激越的筆勢、颯爽英姿吸引了時人的目光,甚至連當時有名的畫家畢宏都問他到底師從何人。

張璪曾畫有《松石圖》、《寒林圖》、《松竹高僧圖》等作品,並著錄於《宣和畫譜》,但其實多數作品已失傳。(網上圖片) 

張璪曾畫有《松石圖》、《寒林圖》、《松竹高僧圖》等作品,並著錄於《宣和畫譜》,但其實多數作品已失傳。(網上圖片) 

張璪善畫山水,尤精松石。雖然他的技法受到王維水墨畫的影響,但他也有自己獨創的技法和風格。因為他的松石畫常常透露出獨特的意象,所以總是引起京中的猜畫風潮。每當畫成,人們都會爭相搶購。

建中三年,張璪作畫於長安。聽說當時張璪手執兩筆,同時作畫。更人驚訝的是,兩支筆可以畫出不同的景象。一支畫出鮮活的松枝,另一支畫出幹枯的樹幹,氣勢超然。要是張璪畫到得意之處,更是會以手醮色,直接揮塗。可別小看張璪的指畫,他可以單憑手指就把山石的凝重,泉水的徑流,表現得活靈活現。凡是看過他作畫的人,沒有一個不佩服他那雙管齊下的本事,甚至後來王默的「腳蹙手抹」也是受到張璪指畫的啟示。

雙管齊下 (網上圖片)

雙管齊下 (網上圖片)

面對畢宏的提問,張璪僅回答了一句「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當中的「造化」指的就是大自然,「心源」也即作者的內心感悟,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大自然是藝術的根源,而畫師們就該師法自然。可是自然之美能不能轉換成藝術之美,還是得看藝術家的內心情思和作畫構設。張璪的這句話是中國美學史上「師造化」理論的代表性言論。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雙管齊下」這個成語,成語中的「管」字其實就是筆的意思,原指手握雙筆同時作畫;後比喻做事同時兩個方面進行或同時使用兩種方法解決問題。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