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期有一名內閣首輔,出身科舉,文武兼備,還主持策劃發動宮廷政變廢立皇帝。他還公報私仇,陷害害死一代名臣于謙。按照他的罪過,應有如北宋末年時的秦檜一樣遺臭萬年。但後來卻成為江南文人的偶像,尤是是蘇州一代才人更對他讚譽有加,他是在史上備受爭議的徐有貞。

徐有貞本名徐珵,蘇州人,26歲時考中進士。《明史·徐有貞傳》載,他「為人短小精悍」,有智謀且博學多才,「凡天官、地​​理、兵法、水利、陰陽方術之書,無不諳究」,他還每日練習武藝:「常以鐵鞭自隨,數起舞」。

更多相片
網上圖片

明朝中期有一名內閣首輔,出身科舉,文武兼備,還主持策劃發動宮廷政變廢立皇帝。他還公報私仇,陷害害死一代名臣于謙。按照他的罪過,應有如北宋末年時的秦檜一樣遺臭萬年。但後來卻成為江南文人的偶像,尤是是蘇州一代才人更對他讚譽有加,他是在史上備受爭議的徐有貞。

影視中英宗被俘 (網上圖片)

明英宗正統七年(公元1442年),徐珵見天下承平,上疏陳兵政五事,英宗稱讚卻不採納。到了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秋,火星入南斗,徐珵認為不祥,私下與友人劉溥說:「禍不遠矣!」不久,明軍在土木之變中大敗,英宗被瓦剌俘虜。

明代《河防一覽圖》(網上圖片)

土木堡之變後,皇弟郕王朱祁鈺監國,朝野人心惶惶,徐有貞提出遷都,結果遭到兵部侍郎于謙反對,曰:「言南遷者,可斬也!京師天下根本,一動則大事去矣,獨不見宋南渡事乎!」徐有貞因為提議遷都一事得不到提升,被朝臣譏笑。後來徐有貞想謀取國子祭酒,於是收買了于謙門生,向于謙請求推薦。當于謙向已經繼位成為景帝的朱祁鈺推薦時,景帝拒絕。徐有貞昊在遷都事件與于謙有心結,再加上在推薦一事,徐有貞以為于謙沒有推薦自己,懷恨在心。同時,與他一派的內閤首輔陳循提議他改名,於是本名徐珵改為徐有貞。

影視中的奪門之變 (網上圖片)

歷史最終給予徐有貞翻生機會。景泰八年(1457年),景帝病重。武清侯石亨、都督張輒等策劃政變,將太上皇朱祁鎮重新擁立為皇帝,與太常寺卿許彬商議後,許彬稱老但舉薦徐有貞。徐有貞得知幾人來意,當即謀劃。在徐有貞策劃下,正月十六日夜,石亨等人發動政變,十七日清晨,擁立明英宗復辟。此為著名的「奪門之變」。

明英宗畫像 (網上圖片)

明英宗復辟後,嘉獎政變有關功臣,其中徐有貞「兼學士,入內閣,參預機務,明日加兵部尚書」,成為明朝的內閣首輔。升官後一朝權在手,很快以謀反罪名下令將于謙,王文等人下獄。在是否殺掉于謙的問題上,明英宗很猶豫,他認為于謙有功,但徐有貞卻說:「不殺于謙,此舉為無名」意思是指英宗復辟師出無名,但是經過調查後沒有發現于謙謀反證據,徐有貞又答覆指:「雖無顯 跡,意有之」正是這句話,英宗殺了一代忠臣,也成就了徐有貞的千古罵名。

徐有貞書法帖 (網上圖片)

之後徐有貞又被加官進爵,以文臣身份被封為武功伯,「祿千一百石,世錦衣指揮使,給誥券」。徐有貞所作的舉動,遭到上下一致怨恨,也直接導致了他的敗落。沒多久,文臣出身的徐有貞自認為是進士出身,掌內閣重權,看不起一起發動政變的石亨、曹吉祥這些武夫、太監,與他們產生矛盾,最終敗給他們,徐有貞連遭貶謫,被「徙金齒為民」。

到了石亨集團潰敗後,明英宗才說:「徐有貞何大罪?為石亨輩所陷耳。其釋歸田裡。」此後,徐有貞「放浪山水之間」,直到成化年間才病死。徐有貞死後,關於他的評價兩極,因為徐有貞的有才,江南一帶的文人將其視為偶像,事實上,他有一個外孫子叫做祝允明,也就是祝枝山,被列為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清初詩壇盟主之一的錢謙益曾說「至今吳下推風流儒雅,亦必以武功(徐有貞)為領袖云。」但也有說徐有貞只是一介小人。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明英宗正統七年(公元1442年),徐珵見天下承平,上疏陳兵政五事,英宗稱讚卻不採納。到了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秋,火星入南斗,徐珵認為不祥,私下與友人劉溥說:「禍不遠矣!」不久,明軍在土木之變中大敗,英宗被瓦剌俘虜。

影視中英宗被俘 (網上圖片)

影視中英宗被俘 (網上圖片)

土木堡之變後,皇弟郕王朱祁鈺監國,朝野人心惶惶,徐有貞提出遷都,結果遭到兵部侍郎于謙反對,曰:「言南遷者,可斬也!京師天下根本,一動則大事去矣,獨不見宋南渡事乎!」徐有貞因為提議遷都一事得不到提升,被朝臣譏笑。後來徐有貞想謀取國子祭酒,於是收買了于謙門生,向于謙請求推薦。當于謙向已經繼位成為景帝的朱祁鈺推薦時,景帝拒絕。徐有貞昊在遷都事件與于謙有心結,再加上在推薦一事,徐有貞以為于謙沒有推薦自己,懷恨在心。同時,與他一派的內閤首輔陳循提議他改名,於是本名徐珵改為徐有貞。

在景泰年間,黃河已決口七年,但「前後治者皆無功」,於是徐有貞奉命治河,經過一年多圓滿完成任務。在當時,徐有貞因多次奉命治理河道,也成為著名水利專家,地位也步步高陞,進左副都御史。

明代《河防一覽圖》(網上圖片)

明代《河防一覽圖》(網上圖片)

歷史最終給予徐有貞翻生機會。景泰八年(1457年),景帝病重。武清侯石亨、都督張輒等策劃政變,將太上皇朱祁鎮重新擁立為皇帝,與太常寺卿許彬商議後,許彬稱老但舉薦徐有貞。徐有貞得知幾人來意,當即謀劃。在徐有貞策劃下,正月十六日夜,石亨等人發動政變,十七日清晨,擁立明英宗復辟。此為著名的「奪門之變」

影視中的奪門之變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奪門之變 (網上圖片)

明英宗復辟後,嘉獎政變有關功臣,其中徐有貞「兼學士,入內閣,參預機務,明日加兵部尚書」,成為明朝的內閣首輔。升官後一朝權在手,很快以謀反罪名下令將于謙,王文等人下獄。在是否殺掉于謙的問題上,明英宗很猶豫,他認為于謙有功,但徐有貞卻說:「不殺于謙,此舉為無名」意思是指英宗復辟師出無名,但是經過調查後沒有發現于謙謀反證據,徐有貞又答覆指:「雖無顯 跡,意有之」正是這句話,英宗殺了一代忠臣,也成就了徐有貞的千古罵名。

明英宗畫像 (網上圖片)

明英宗畫像 (網上圖片)

之後徐有貞又被加官進爵,以文臣身份被封為武功伯,「祿千一百石,世錦衣指揮使,給誥券」。徐有貞所作的舉動,遭到上下一致怨恨,也直接導致了他的敗落。沒多久,文臣出身的徐有貞自認為是進士出身,掌內閣重權,看不起一起發動政變的石亨、曹吉祥這些武夫、太監,與他們產生矛盾,最終敗給他們,徐有貞連遭貶謫,被「徙金齒為民」。

徐有貞書法帖 (網上圖片)

徐有貞書法帖 (網上圖片)

到了石亨集團潰敗後,明英宗才說:「徐有貞何大罪?為石亨輩所陷耳。其釋歸田裡。」此後,徐有貞「放浪山水之間」,直到成化年間才病死。徐有貞死後,關於他的評價兩極,因為徐有貞的有才,江南一帶的文人將其視為偶像,事實上,他有一個外孫子叫做祝允明,也就是祝枝山,被列為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清初詩壇盟主之一的錢謙益曾說「至今吳下推風流儒雅,亦必以武功(徐有貞)為領袖云。」但也有說徐有貞只是一介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