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地盤做苦力儲學費辛酸自知 窮學生素餐勤學圓清華大學夢

美善人生

地盤做苦力儲學費辛酸自知 窮學生素餐勤學圓清華大學夢
美善人生

美善人生

地盤做苦力儲學費辛酸自知 窮學生素餐勤學圓清華大學夢

2018年10月11日 16:32 最後更新:20:00

從寒門昂首挺胸走進象牙塔吧!

寧夏西吉縣一名18歲清寒少年,家境貧困。為了改善家裡經濟,他努力苦讀,終於考上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擔心自己上大學加重家裡的經濟負擔,於是每天上工地搬運鋼筋水泥,只吃素包果腹,自食其力攢學費。

更多相片
網上圖片

從寒門昂首挺胸走進象牙塔吧!

網上圖片

18歲的單小龍家中務農,因此家境並不富裕,其母親更是長年患病在床,父親和哥哥也在外打工,他儼然成為了家中的希望。他也不負眾望,在今年高考中以676分的優秀成績,考上了北京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家人對其成為當地第一個清華大學而感到開心不已。

網上圖片

而高考後為了能減輕家裡負擔,單小龍自己也在外地打工賺錢,每天9點後到工地打工,協助卸下成噸的鋼筋水泥,他就連吃午餐也只敢吃素菜餡的包,因為一個素包比肉包便宜省錢。他說「有時真的很辛苦,想要好好休息一下,但想到為完成上大學的夢想,再苦都得堅持下去!」

網上圖片

就連學校社交方面,單小龍都沒有同學的社群軟件聯絡方式,因為他手機是一支破舊不堪的傳統式按鍵手機,還是他爸爸用過3年後給他的,但這支手機也是他跟他爸爸聯系的唯一方式。

網上圖片

網友們表示「在這個寒門難出貴子的時代,真的不容易」、「這樣的學生才應該在大學裡得到獎學金」、「有技術在手的人,畢業年薪幾十萬是沒問題的,幾年後絕對讓同學羨慕嫉妒恨」、「我依稀記得,大學一室友用了四年的Nokia手機,最後考上了東南大學研究生」,還有一些網友尋求他的聯系方式,希望能資助他。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18歲的單小龍家中務農,因此家境並不富裕,其母親更是長年患病在床,父親和哥哥也在外打工,他儼然成為了家中的希望。他也不負眾望,在今年高考中以676分的優秀成績,考上了北京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家人對其成為當地第一個清華大學而感到開心不已。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而高考後為了能減輕家裡負擔,單小龍自己也在外地打工賺錢,每天9點後到工地打工,協助卸下成噸的鋼筋水泥,他就連吃午餐也只敢吃素菜餡的包,因為一個素包比肉包便宜省錢。他說「有時真的很辛苦,想要好好休息一下,但想到為完成上大學的夢想,再苦都得堅持下去!」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就連學校社交方面,單小龍都沒有同學的社群軟件聯絡方式,因為他手機是一支破舊不堪的傳統式按鍵手機,還是他爸爸用過3年後給他的,但這支手機也是他跟他爸爸聯系的唯一方式。

單小龍也表示,並不會特別羨慕同學的智能手機,他認為,「這東西沒什麼好比較,該比的是學習方面的東西,唯有透過學習才能改變命運,因為除了這條路並沒有其他選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友們表示「在這個寒門難出貴子的時代,真的不容易」、「這樣的學生才應該在大學裡得到獎學金」、「有技術在手的人,畢業年薪幾十萬是沒問題的,幾年後絕對讓同學羨慕嫉妒恨」、「我依稀記得,大學一室友用了四年的Nokia手機,最後考上了東南大學研究生」,還有一些網友尋求他的聯系方式,希望能資助他。

單小龍的故事令人感動,不過更多的是敬佩,不管出身,靠自己的智慧,考上清華,更靠自己的雙手,為未來打拼。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往下看更多文章

清華智庫發布首份國際安全觀報告 近4成受訪者認為中國是安全的

2023年05月24日 18:34 最後更新:18:34

北京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CISS)5月24日發表首份《中國人的國際安全觀》民意調查報告,「民調呈現出的是一個樂觀、自信、進取的中國人形象。」希望藉此向世界呈現中國「無濾鏡的樣子」,減少中外對話中的「資訊赤字」。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該份民調主要展示八個發現:受訪中國民眾高度關注國際安全問題;對國際安全的整體狀況比較樂觀;對中國的國際安全處境比較樂觀;對全球化和國際合作持相當積極的態度;最關注傳染病、領土與大國關係;對中國的全球影響⼒高度自信;希望中國採取更加積極進取的外交姿態;最關注美國的影響,對俄羅斯好感度最高。

基於在民調中的發現,CISS進一步總結概括以下核心資訊——中國民眾對當前國際安全狀況以及中國的國際影響力的看法都頗為樂觀;對全球化高度支持;主張中國外交姿態應當積極進取。同時,隨著年齡和學歷層次上升,受訪者的態度變得更為謹慎或複雜。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台灣《中時新聞網》引澎湃新聞報道,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達巍表示,過去長期以來,對外傳播的中國聲音,一方面量還不夠;另一方面,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在對外傳播中往往都帶著一層「濾鏡」,即中國的對外傳播中可能不自覺地會帶有「美化」的濾鏡,而西方在傳播中國形象時則可能會帶著扭曲或者誤讀的濾鏡。

達巍指,本次民調希望以較為科學、嚴謹的方式,既不去美化,更不刻意扭曲,試圖準確呈現中國人原原本本的樣子,或者說是「無濾鏡的樣子」。「民調呈現出的是一個樂觀、自信、進取的中國人形象。」達巍表示,儘管置身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受訪的)中國民眾對世界還是充滿樂觀情緒,對全球化仍然持正面看法,對中美關係的未來也沒有那麼悲觀,這一結果值得認真思考。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報告發現,近半數受訪者認為當今世界是「安全」的,近四成受訪者認為在當前國際環境中,中國是「安全」的;絕大部分受訪者認為美國對中國的安全影響程度最大,但也有近五成的受訪民眾認為中美關係未來會改善;約八成受訪者認為烏克蘭危機的主要責任在美國和西方國家,受訪者普遍強調,俄烏衝突中最應重視的問題是對平民生活的影響;而相較於美國和日本,中國民眾對俄羅斯的好感度最高。

《「中國人的國際安全觀」民意調查報告(2023)》簡介指出,世界正處於歷史的十字路口,國際秩序正經歷冷戰結束以來最重大的變化,而中國在這些變化中無疑處於「風口浪尖」。中國之外的世界注視著中國,有人帶著好奇與期待,有人則充滿疑問或者焦慮。

清華大學智庫進行的調查指,近半的受訪中國民眾認同國家是安全的。

清華大學智庫進行的調查指,近半的受訪中國民眾認同國家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