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建國69年陸軍都經曆什麽:從雜牌軍變身裝甲鐵流

軍事

建國69年陸軍都經曆什麽:從雜牌軍變身裝甲鐵流
軍事

軍事

建國69年陸軍都經曆什麽:從雜牌軍變身裝甲鐵流

2018年10月13日 22:44 最後更新:22:44

我國的陸軍裝備從建國之初的一張白紙走到今天可以說進步爲世人矚目。回顧我國陸軍裝備的發展史,是對曆史的緬懷,催人奮進。透過幾個重要的曆史節點,可以感受我國陸軍裝備的迅猛發展和砥砺奮進。

從1949年至1979年可謂是學習階段。我國陸軍裝備在蘇聯的幫助下走向正規化和國産化。50式衝鋒槍可謂是輕武器的代表。59式坦克與54式122毫米榴彈炮均爲仿制蘇聯型號,成爲當時的主戰裝備,隨後全面從蘇聯引入裝備,逐漸淘汰解放戰爭時期繳獲的雜式炮械。到1955年底,在裝備蘇制武器的同時,我們考慮不能長期依賴進口裝備,開始有計劃地進行大規模建設,1956年輕武器首先實現了國産制式化。這些武器裝備投産並裝備部隊,使得我軍武器和彈藥供應有了保障,並通過仿制培養並積累了成熟的人才和技術,爲日後自行研制國産武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直到2012年,我們的武器從國産化向機械化方向邁進。具有代表性的81式槍族,自動步槍爲主。裝甲兵主要爲96式主戰坦克,參加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60周年大慶。而火炮爲89式122毫米自行多管火箭炮。現在的人民陸軍已經向信息化、一體化、聯合作戰方向發展。大家熟知的95式突擊步槍,99A主戰坦克,11式輪式裝甲突擊炮參加“9·3”閱兵,讓世界看到了我國強大的陸軍。爲了更好地了解我國人民軍隊的“裝備簡史”,中央電視台《防務新觀察》在國慶期間約請軍事問題專家杜文龍和李莉推出特別節目,一同關注我國陸軍裝備的發展之路。

軍事裝備來自多國,相對落後。杜文龍指出,有人曾盤點1949年參加開國大典的裝備是來自24個國家、98個兵工廠、110多個型號的産品,國産化幾乎是零。當時的閱兵基本上以陸軍爲主,海軍只有兩個排,空軍只有17架飛機。整個武器裝備的展示,比如75毫米山炮,105毫米榴彈炮,還有很多口徑的,英國的、美國的、德國的、蘇聯的到處都有。這種武器裝備基本上是當時的一個真實寫照,是一個標准的“萬花筒”,而且都相對落後。除了人和馬是本國的,整個裝備體系幾乎都是國外的一些舶來品,這也說明當時武器裝備在國産化方面難度非常高。這足以看出現在的發展跟以前那個一張白紙相比進步非常明顯。

建國十周年,我國裝備達到制式化。李莉認爲,從1949年到1959年,在短短的十年,在軍事裝備方面,人民軍隊有了一個質的飛躍。1949年9月份,裝甲兵真正誕生了。誕生以後,當時的裝備是直接從蘇聯購買的T-34,包括122(毫米)的自行火炮。但是光靠購買是不行的,因爲我國陸軍的員額很大,所以在50年代中期,從T-54和T-54A以後裝備真正走上研仿道路。在當年我們實現了槍族,就是單兵裝備,包括裝甲,包括火炮的國産,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1984年,反坦克導彈提升我軍反裝甲能力。杜文龍認爲,以1984年閱兵的爲分界點,我國的武器裝備嚴格說之前是“長期徘徊”,武器裝備的進步跟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漸增大。但是隨著改革開放國家經濟以及軍工企業技術的不斷發展有很多亮點。在1984年閱兵式上亮相的反坦克導彈方隊,吉普車“紅箭-8”導彈,這是之前我們羨慕都羨慕不來的。當年中東打仗,反坦克導彈很精確,而我國還停留在火箭筒、炸藥包狀態。所以反坦克導彈的首次出現讓中國地面反裝甲作戰能力出現了重大變化。另外我們新型坦克也有了。當時新型的59改進坦克出來以後,105線膛炮跟之前100炮相比有比較大的進步和發展。整個炮管有隔熱套,這是第一次見到。另外各種火炮的自行化也有很好的進步和發展。中國陸軍機械化水平有了進步和發展。

對于前兩年的“9·3”閱兵和去年的朱日和閱兵,在這些閱兵場上,我們見到的陸軍裝備爲代表,體現出這種信息化或者體系化的程度是否又有了一個更大的提升呢?

李莉認爲,這個提升更大了,而且它恐怕不是一個追趕的狀態,而是我軍部分領域已進入世界第一梯隊。同時陸軍向全域作戰轉型取得很大成果。尤其是在去年朱日和沙場點兵,大家會發現,這裏面有些新的要素,做了非常大的一個呈現。其中包括空地一體中打擊力量,也就是陸航部隊。陸航過去長期以來作爲我們整個陸軍的一個要素,但它發展得不像現在這種規模,而直-9、直-19、直-8的出現令國人振奮。美國人當年在海灣戰爭,包括伊拉克戰爭采取整個的“蛙跳式”戰術,大量的直升機群的運用,我們現在實際上也成爲了現實。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我們的發展速度確實很快,而且我們還專門設計了特種作戰的要素,直接以機降的形式來進行特種的滲透。另外除了這個立體化要素以外,我們的打擊力量,包括99A坦克,這種主站坦克的露面,也包括像現在155毫米的榴彈炮,實際上都和世界主流的陸軍梯隊幾乎沒有什麽區別,更不要說最新的反坦克兵器,像“紅箭-10”,包括無人機。因爲,大家都知道無人機發展速度很快,這也是一個信息化程度的標志,它再也不是一個偵查的要素,它除了偵查以外,實際上還有打擊的要素,也就是說真正的“偵”包括“打”是一體的。再考慮到它這個運用的強度和彈性,不難推測未來陸軍很多的要素和過去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這個變化和現在陸軍整個的轉型,向全域機動、全域作戰正方向轉型有了很大的成果。

往下看更多文章

18集團軍壓縮至13個 解放軍陸軍編制大改

2017年04月26日 23:45 最後更新:19:37

解放軍陸軍集團軍編制有重大改動,原有的18個集團軍將整編壓縮為13個,5大戰區各分布2至3個。而沿用了幾十年的集團軍番號也重新編排,其中「76集團軍」為整編後首個公開的集團軍番號。

軍事專家梁國樑表示,解放軍陸軍集團軍由18個整編為13個已成定局。據了解,整編後的集團軍番號由71至83,合計共13個。番號從71開始是因為解放軍歷史上有70個軍,現在予以延續,於是由71開始。

根據內地官方軍事傳媒分析,新整編的13個集團軍中,71、72、73屬於東部戰區;74、75應屬南部戰區;76、77屬於西部戰區;78、79、80屬北部戰區;81、82、83屬中部戰區。另有消息指,原空降15軍升格為84集團軍,若消息屬實,反映出解放軍重視空降作戰力量。

陸軍集團軍整編前的番號和分佈。(網上圖片)

陸軍集團軍整編前的番號和分佈。(網上圖片)

內地傳媒早前報道指,西部戰區陸軍副司令員王凱少將和76集團軍副軍長曹均章少將一行人,到甘肅高台縣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參觀。王凱少將由此前擔任的第13集團軍軍長,升任為西部戰區陸軍副司令員,而此前擔任第13集團軍副軍長的曹均章少將,將任76集團軍副軍長。

解放軍第13集團軍有「山中猛虎」之稱,當中兩名軍長的職位變動,是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透露新調整組建84個軍級單位後,首個獲披露的新軍級單位。

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4月18日接見了新調整組建軍級單位的主要軍官,並對各單位發佈訓令。習近平表示,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決定,全軍新調整組建84個軍級單位,「這是我軍在實施改革強軍戰略、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上又邁出的重要一步,對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建設世界一流軍隊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