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是一般人日常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一個社會若其居民連最基本的生活所需都未能滿足,實在難以和諧穩定發展。但現時香港所面臨的房屋問題非常嚴峻,面對著超離地的樓價,一般香港年青人根本沒有能力可以擁有自己的安樂窩。據美聯物業的樓價走勢資料顯示,本港在 2018 年 9 月的平均呎價為 $13,561,即便是新界區,平均呎價也高達 $11,435。不少年輕夫婦為了上車,只能購買有如劏房的納米樓。香港年青一代的居住環境每況愈下,絕非一個健康的社會現象。惟政府短期內,根本難以覓地大幅增建房屋。即使林鄭政府的東大嶼都會人工島填海計劃能成功推行,亦至少需要 20 年後方能見到成果,短期內仍難解香港人燃眉之急的住屋問題。

要解決這死結,移居大灣區不失為港人自救的一個選擇。內地大型屋苑的居住環境不但比香港好,居住面積更比香港大得多。本港 2016 年家庭住戶的居所樓面面積中位數為 430 平方呎,人均居住面積則只有 161 平方呎,非常擠迫。但在國內, 普通 3 至 4 人家庭住在一個 1,000 平方呎以上的單位卻很普遍,而且內地大型屋苑的綠化及空間感亦比香港好。最重要的是,內地樓價比香港低很多。大灣區內屬於三線城市的中山市,其樓價只是香港的十份一,平均呎價只需約 $1,400 港元。即使是一線城市廣州,其平均呎價亦只是 $3,700 多港元。

移居大灣區對部份渴望上車的港人來說,確實是一個非常吸引的選擇。事實上,從 2000 年代初起,已有不少港人移居深圳,每天再跨境到香港上班。而與香港一海之隔的澳門,亦有不少人每天從珠海跨境到澳門上班。由此可見,只要能把交通及過關時間大幅縮短,跨境居住其實是可行的。而隨着大灣區的發展,區內各個城市的交通連接網絡亦日趨完善。廣深港高鐵在不停站的情況下,可在 48 分鐘內由廣州南直達西九龍,從深圳北到香港更不用 20 分鐘。而港珠澳大橋通車後,香港來往珠海的時間將由現在的 3 至 4 小時大幅縮短至1小時內。深中通道建成後,中山到深圳亦僅需約半小時。

內地房策令港人感困擾

可是,移居大灣區仍有很多實質操作問題需要兩地政府協商解決。除了交通及過關時間等問題,內地的房策亦令有意移居大灣區的港人卻步。過去數年,內地各個城市為了壓抑樓價增長過快,均各自推出了限購、限貸或限外等措施。由於內地各個城市的樓房政策都不一樣,確實令不少有意移居大灣區的港人感到困擾,部份港人更因不熟悉國內的房策,而被不法之徒騙去畢生的積蓄。除此之外,現時國內不少銀行均拒絕向港人提供內地物業按揭服務,基層港人要移居大灣區生活,亦絕不容易。

習近平主席曾經在十九大堅持「房子是用來住、不是用來炒」的方針,其實內地各地方政府願意採取措施,打擊投機炒賣的敗壞風氣,是絕對正確的做法。但十九大亦同時確立了港澳地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要全面推進內地跟香港及澳門互利合作,制訂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

筆者建議,本港及內地政府可以進行洽商,以整個大灣區為一個體,在沒有任何限制及必須要是「自住自用」的情況下,讓港澳人士可在大灣區內購買一個房產。同時,內地政府可引入若干措施以防止投機炒賣活動,例如規定房產在若干年內不得出租或轉售。此措施不但可以幫助希望移居大灣區的港人,亦可確保內地樓市不會被再度炒熱。除此之外,若大灣區各內地城市能統一購買房產相關的法律程序、證明文件及樓宇按揭成數等,亦勢必可以讓港人有更大的動力去移居大灣區。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