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食海鮮飲膠樽裝水食膠落肚 人類糞便首次發現微膠粒

大視野

食海鮮飲膠樽裝水食膠落肚 人類糞便首次發現微膠粒
大視野

大視野

食海鮮飲膠樽裝水食膠落肚 人類糞便首次發現微膠粒

2018年10月23日 18:30 最後更新:18:31

日常飲食食膠落肚~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一項最新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科學家首次在人類的糞便裏發現微型塑膠粒子,顯示人類的食物鏈內可能充斥著大量微型塑膠。換句話說,人類可能在不自覺的情況下「食膠落肚」。情況最危險的是,一些體積最細小的塑膠粒子可能會進入血液循環系統,進入淋巴系統,甚至會去到肝藏,對人體健康構成損害。研究人員根據研究結果估計,全球逾一半人口的糞便可能含有微型膠粒。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這項研究由奧地利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及奧地利環境局的專家進行,對象是八名分別來自英國、芬蘭、意大利、日本、俄羅斯、荷蘭、波蘭和奧地利的志願者。專家們在實驗室內對他們的糞便進行化驗及分析,發現全部八人的糞便都含有微型塑膠粒子,數量達到數以百計,總共有九種不同塑膠,體積由五十至五百微米不等。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最常見的塑膠粒子是聚丙烯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人類吃海鮮或者飲用塑膠水瓶的水,都有可能令塑膠粒子進入體內。微型塑膠的定義,是體積五毫米以下。專家們希望藉著這項研究計算我們每天吃喝中的塑膠粒子含量。在上述實驗中,平均每10克糞便找到20個微型塑膠粒子。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人類使用的產品,例如化妝品,許多時都含有微型塑膠。而一些體積較大的塑膠品被丟棄落海及被波浪沖散後,也會分解成為大量微型膠粒。專家根據上述實驗的結果,估計全球人口當中,有超過一半人的糞便都可能含有微型膠粒。不過,他們強調,必須進行更大規模的研究和調查,才可作出更準確的結論。

研究人員相信,有些膠粒無法隨著糞便排出體外,長遠而言會對健康造成損害。研究又指出,微塑膠可傳遞有毒化學物質或病原體到人體,將減弱腸道免疫反應。

往下看更多文章

走塑新例4.22實行 謝展寰稱八成中小食肆未準備 市民買或用不犯法

2024年03月13日 13:27 最後更新:18:11

第一階段管制即棄膠餐具和其他塑膠產品的規例將於4月22日實施,首6個月是適應期。

在立法會大會上,民建聯的陳克勤關注,政府的宣傳工作如何更加「入屋」。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示,從推廣垃圾收費到走塑規例,政府汲取很多經驗,並非單靠電視宣傳及單張就可以,相信透過實踐及參與等,效果會更好。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資料圖片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資料圖片

謝展寰指出,政府派人走訪包括全港約2萬間中小型食肆,講解新例及提供支援。在已探訪的中小食肆中,至今約八成未做準備,當局會在適應期內再探訪及提供協助,如果屢勸不改就會執法。他指政府希望建立走塑文化,大家用積極正面開心方式去做,並非依靠強硬執法。

政府圖片

政府圖片

政府圖片

政府圖片

政府圖片

政府圖片

另外,選委界的陳凱欣說,不少市民不太了解新例,希望政府加強宣傳。謝展寰重申,新例並不涉及市民,市民在坊間買到受管制塑膠物品,即使使用亦不會犯法,市民不用擔心會受影響或誤墮法網。

對於有意見認為轉用非塑膠餐具只是造成另一種浪費,謝展寰強調,走塑最主要目的是減少塑膠,因為塑膠可變為微塑膠,對環境生態及人類健康帶來破壞,而非塑膠材質例如紙和竹,就不會產生微塑膠。

第一階段管制即棄膠餐具和其他塑膠產品的規例將於4月22日實施。資料圖片

第一階段管制即棄膠餐具和其他塑膠產品的規例將於4月22日實施。資料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