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有潛水員出事,令外界留意相關安全問題。

上周石鼓洲潛水員發生意外身故,掀起公眾對於潛水工程安全的關注。

上周石鼓洲潛水員發生意外身故,掀起公眾對於潛水工程安全的關注。

上周石鼓洲潛水員發生意外身故,掀起公眾對於潛水工程安全的關注。原來行內活躍「落水」的工程潛水員僅百多人,職責包括海底勘探、水底燒焊及助建隧道等,由於污濁水底可能伸手不見五指,極具危險性,考究專業技能。惟目前在港從事潛水工程毋須考取商業潛水牌,有承辦商為省成本,只聘運動潛水牌照者「湊人數」,在缺乏水底工具操作訓練的情況下,加上職安意識低,既無後備潛水工具,連後備氧氣樽都日久失修,令潛水員面對重大安全隱患。

一名工程潛水員上周於石鼓洲進行海底勘探工程,疑因船家開動小艇令引擎打斷其身上的聯絡繩,令他與船上工友失去聯絡,直至3日後才有人於海中發現其遺體。慘劇亦令工程潛水員的職安問題「浮上水面」。業界直言,此類工作危險性高,入行門檻卻出奇地低,不少潛水員置身於危機四伏的工作場所內,卻鮮有制度及配套保障。

現時要在港從事潛水工程,須考獲美國國家潛水教練協會發出的進階水肺潛水員,才可於建造業議會註冊成為「潛水員(建造工作)」熟練技工。根據議會數字,註冊人數持續上升,截至本年9月底,共有312人。

有逾30年潛水工程經驗的香港職業潛水協會顧問時港浩指,目前行內活躍工程潛水員僅100多人,當中鮮少人考取商業潛水牌照,行內多數以舊帶新的形式進行培訓,新人或由水上照應的潛水幫工開始做起,取得一定年資後晉升為潛水員或潛水隊長,下水負責做工程,惟他有感,行之已久的制度愈見崩壞,近年業界的不良操作增加,影響潛水工程安全。

屬於高危工種的工程潛水員,行內人指活躍工人僅百多人。

屬於高危工種的工程潛水員,行內人指活躍工人僅百多人。

時港浩不諱言,部分業界以低價搶標,隨後設法節省成本,其中一個辦法是減聘經驗人手,令行內現時經驗較淺的潛水工程人員佔據多數:「以前有兩個潛水員下水,如今只剩一個真正落手工作,另一個不下水的潛水員只持運動潛水牌照,亦從未接受商業潛水訓練,有時判頭找零經驗的人參與工程幾天,只為湊齊所需人數。」

聘用無經驗人員的情況,亦見於水上照應員。時港浩坦言,該崗位入行門檻低,工人只須持有俗稱「海上平安卡」的船上貨物處理基礎安全訓練課程資歷、一般地盤的平安卡即可,遂有業界以人工少三分之一的雜工,取代具有基本潛水知識的幫工,惟有的雜工不懂潛水,更不知如何應對突發情況:「幫工應該全程注意潛水員位置,安全繩太鬆要拉緊,亦須慎防繩子擺向船尾,潛水員將自己的生命交給幫工,沒意外當然最好,但過往不少意外皆由無經驗的水上人員所致。」

資深潛水教練張衞雖無教授商業潛水,卻坦言有多名學生畢業後從事潛水工程:「香港相關的從業員多數是做三行工人出身,學識潛水之後入行。」他指出,外國將潛水工程列為商業潛水,屬工程專業項目,從業員一般教育水平較高,但本港未有相關監管,業界以學徒制在職培訓新人,令工種難以專業化,並出現技術差異:「香港潛水工程不能潛太深水,否則會出現技術問題。」

潛水教練訓練官陳振聖指,商業潛水證書課程的訓練內容,跟休閒潛水或技術潛水所學的技巧截然不同,前者涵蓋使用工具或重型機器,進行海底燒焊、切割及清理海底管道等專業技術:「工程人員在水底扭螺絲,都要學懂在身上綁鉛塊才站得穩。」他又指,商業潛水課會教授喉管爆裂入水等應變方法,惟最低級課程已索價3萬美元,且需時約3至6個月,本港潛水員因成本問題卻步:「始終香港公司不需要這個資歷,較難的海底工程都交給外國公司做了。」

張衞表示,潛水工程人員須置身於黑暗、封閉,甚至在水中接近腐蝕性液體,工種既高危,亦具厭惡性:「潛水工程要用手去摸,不是用眼望住前面工作,很多潛水教練也不能夠適應完全看不見東西的水底工作。」他更稱,由於業內缺乏專業認證及訓練標準,保險公司難以評估風險,大多不願承保,令行內盛行散工制:「日薪2500元,一個月開10日工就有2.5萬元,薪水算不錯,但大家都是『拍心口博大膽』,知道自己在水底出事,不會有保險包。」

香港保險業聯會一般保險總會委員潘榮輝認同,潛水工程屬高風險工作,保費較高,卻未至於無保險公司願意承保。他不諱言,有工程公司負責人向保險公司投保時,對提交工人工資、年資等的基本資料諸多推搪,暗示有人以保險公司不願承保為藉口,剝削工人應有的保障。

除了行內人經驗不足、無保險承包帶來安全隱患,時港浩大歎,部分承辦商的潛水裝備「慳得太盡」,他知悉,有承辦商並無於船上存放兩套潛水工具,亦有的只管水面供氣的儀器,雖有清理行內稱為「臍帶」的工業用潛水喉,卻懶理因欠缺維修而損壞的後備氧氣樽,就算水上人員發現潛水員於海底發生意外,也無人能夠即時下水救人,「把握不了黃金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