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中發起人提出「公民抗命」爭取普選,指違法的目的是要達致公義。不過,「違法達義」的理念被指歪曲法治。

上訴庭副庭長楊振權曾在「雙學三子」衝擊政總東翼前地一案中,形容「香港社會近年瀰漫一股歪風,有人以追求其心目中的理想或自由行使法律賦予的權力為藉口,而肆意作出違法的行為」,更不點名批評一些有識之士,鼓吹「違法達義」口號、鼓勵他人犯法。這議題引起了本港法律界的熱烈討論,部分人認為佔中挑戰法治,令市民對法治的尊重下降。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資深大律師湯家驊曾表示,「公民抗命」的出發點是尊重法治,而非挑戰法治;「公民抗命」是消極地自願接受法律制裁,而非積極地抗拒法律制裁,甚至阻撓執行法律制裁。他質疑,「違法達義」只是一部分人自我感覺良好的目標,「達甚麼義?達到甚麼目標?」反而把落實特首普選的「政改」打沉。湯家驊又指,「公民抗命」的特色和精神,在於接受法律制裁,但當法律制裁來到,有人又稱受到「政治逼害」,並不合理。

公民抗命須考慮對社會影響

基本法委員會委員、港大法律系教授陳弘毅則指,根據西方法理學家的論述,「公民抗命」是指為了抗議社會上不公義事情所作的行動,在某些情況下,道德上是可以成立。但他說,公民抗命者需要考慮,若活動持續,對社會弊多於利,最終又是否能夠達到所希望爭取的正義目標,認為佔領活動在道德上已不能成立。

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表示,佔中是危害香港法治的禍源,指「違法就是違法」,無所謂「違法達義」。她指很多市民受佔中影響,不相信法律、對法官產生質疑,批評佔中打爛了香港的法治招牌。

不過,立法會法律界議員郭榮鏗曾表示,公民抗命從來不是一個法治概念,而是一個政治概念,認為若說法治只是守法,是扭曲了法治精神,強調法治的完全概念除守法外,亦包括以法限權、以法達義。

清洪:佔中測試北京底綫

縱橫法律界逾四十年、有「金牙大狀」之稱的資深大律師清洪接受本報專訪時指,佔中令社會撕裂、兩極化,市民對香港法治的尊重下降。

清洪指出,佔中發起人高舉「違法達義」理念鼓吹市民上街,只會令北京對港政策更嚴。他表示,佔中是探測底綫(litmus test),不斷點起不同火藥引,包括誘發「港獨」思潮出現,愈踩愈過,「你畀一步佢行,佢得寸進尺」。他指,到了這地步,北京必不容許「港獨」、自決等主張,港府最近取締主張「港獨」的香港民族黨就是一例。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保安局早前引用《社團條例》禁止民族黨運作,擅打刑事案的清洪認為,條例是否合適見仁見智,但他認為內地一定要守好自己的底綫,「唔係只睇一點,而係整個大局」,「知道甚麼容許,甚麼不可以」,又指外國記者會副主席、《金融時報》亞洲新聞編輯馬凱早前被拒續發工作簽證,正因內地做事有其目的及政治看法。至於取締民族黨、拒續馬凱簽證是否中央要求,清洪直言「我覺得係」,即使不是北京直接要求,「香港政府都知道內地有甚麼要求」。

自決一定無可能

近年香港出現多條「紅綫」,清洪說,內地對「港獨」、自決等主張不會容許,「自決係一定無可能,(如香港可以)畀唔畀廣東、福建、新疆、台灣(自決)呢?」

他坦言,港人要接受自己面對的限制(accept our limitation),以及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you can't do anything,你去抗爭只會撼頭埋牆。」但他強調,不是叫大家甚麼都不做,而是要知道「一國兩制」的規限,不要踩「紅綫」。

清共

清共

市民對法治尊重減

清洪又指,在法律上來說,至今仍認為可公開討論「港獨」,但坦言有時事情並非法律問題,而是政治,「邊度係法律,邊度係政治,界綫有時好難劃得清。」他強調,法律不能解決很多社會問題,「雖然你問的是法律問題,但不可以用法律來解決」,直言法律可以經常被濫用。

提到佔中,清洪認為佔中令社會撕裂、兩極化,市民對香港法治的尊重亦下降,每次判決總有一方覺得判得過重或太輕,但他認為此情況難以改善,「無可能兩邊都開心,牽涉政治案件,總有一邊話你唔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