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時期的名將高仙芝,在我們中國歷史科的教程中,是一名在安史之亂初起用的非漢人武將,與突厥人哥舒翰並稱。在安史之亂爆發之初,高句麗人高仙芝作為副元帥領軍東征。因前線失利,遂與退守下來的封常清制定退守潼關戰略,以阻叛軍進入西京長安。

安史之亂時,安祿山最終攻佔長安,唐玄宗倉皇逃奔蜀中。圖為以唐明皇避難入蜀為題材的《明皇幸蜀圖》 (網上圖片)

安史之亂時,安祿山最終攻佔長安,唐玄宗倉皇逃奔蜀中。圖為以唐明皇避難入蜀為題材的《明皇幸蜀圖》 (網上圖片)

高句麗人高仙芝,自幼跟隨父親高舍雞在西域為唐室效力,因屢立戰功,20多歲的時便被提拔為將軍,至開元(公元713至741年)末年時,已躍升至安西副都護,四鎮都知兵馬使。高仙芝在西域任職多年建功極多,其中使其名聲達到頂峰的事件,莫過於數千里奇襲小勃律之戰。

更多相片
安史之亂時,安祿山最終攻佔長安,唐玄宗倉皇逃奔蜀中。圖為以唐明皇避難入蜀為題材的《明皇幸蜀圖》 (網上圖片)

唐玄宗時期的名將高仙芝,在我們中國歷史科的教程中,是一名在安史之亂初起用的非漢人武將,與突厥人哥舒翰並稱。在安史之亂爆發之初,高句麗人高仙芝作為副元帥領軍東征。因前線失利,遂與退守下來的封常清制定退守潼關戰略,以阻叛軍進入西京長安。

唐玄宗畫像 (網上圖片)

高句麗人高仙芝,自幼跟隨父親高舍雞在西域為唐室效力,因屢立戰功,20多歲的時便被提拔為將軍,至開元(公元713至741年)末年時,已躍升至安西副都護,四鎮都知兵馬使。高仙芝在西域任職多年建功極多,其中使其名聲達到頂峰的事件,莫過於數千里奇襲小勃律之戰。

《新唐書·高仙芝傳》局部 (網上圖片)

小勃律被征服,國王蘇失利斷絕跟唐朝的藩屬關係,並幫助吐蕃征服周邊20餘國,氣焰囂張。唐朝若想在南亞繼續發揮影響力,小勃律必須拔除。不過,小勃律距離唐朝遙遠,境內多高山冰川,並有大量吐蕃援軍駐守,所以唐朝儘管三次用兵均以敗告終。

莫高窟中描繪安史之亂後唐軍的壁畫 (網上圖片)

高仙芝這次遠程奔襲,堪稱中外軍事史上的奇蹟。戰後,節度使夫蒙靈察因妒忌,排擠高仙芝被徵召回朝,高仙芝則因功升任安西四鎮節度使。在攻破小勃律後三年,高仙芝又應吐火羅的邀請,率軍奇襲依附於吐蕃的朅師國,俘虜國王勃特沒。經過這兩次奇襲戰事,唐朝在對吐蕃的戰爭中取得全面勝利,成功穩定住西域局勢。

安祿山畫像 (網上圖片)

唐軍起初進展順利,直到他們在怛羅斯城遇上大食的主力。唐軍與大食軍激戰五日,未見勝負。就在此時,唐軍中的葛邏祿士兵突然叛變,聯合大食夾擊唐軍,導致高仙芝大敗。此役,唐軍損失極為慘重,生還者才只有千餘人。

沒想到,監軍宦官邊令誠卻誣告高仙芝,指封常清避敵不戰,剋扣士兵糧餉,唐玄宗受其蠱惑,竟下令斬殺高、封二人。高仙芝及封常清皆是百戰名將,一朝被冤殺,結果軍心動搖,再無力抵禦叛軍進攻。不久,安祿山攻佔長安,唐玄宗倉皇逃奔蜀中。

小勃律位於今天南亞克什米爾地區西北部,位處吐蕃、印度和唐朝西域地區的交通要道上,地理位置極重要。開元初年,小勃律王沒謹忙朝覲唐玄宗,與唐朝訂立盟約,決定共同對抗吐蕃。然而小勃律離唐朝過於遙遠,無法得到中原及時援助,所以在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終被吐蕃攻陷,並受吐蕃控制。

唐玄宗畫像 (網上圖片)

唐玄宗畫像 (網上圖片)

小勃律被征服,國王蘇失利斷絕跟唐朝的藩屬關係,並幫助吐蕃征服周邊20餘國,氣焰囂張。唐朝若想在南亞繼續發揮影響力,小勃律必須拔除。不過,小勃律距離唐朝遙遠,境內多高山冰川,並有大量吐蕃援軍駐守,所以唐朝儘管三次用兵均以敗告終。

天寶六年(公元747年),高仙芝奉唐玄宗之命,率萬餘騎兵從龜茲城出發,奔襲數千里征討小勃律。唐軍行軍百餘日後翻越蔥嶺,然後在滿佈高山、冰川的道路上艱險行軍,迅雷不及掩耳攻陷吐蕃軍隊駐守的連雲堡要塞,再攻陷小勃律的都城 。小勃律王蘇失利投降,高仙芝隨即扶立「親唐派」貴族為王,留下三千駐軍以防備吐蕃。

攻取小勃律後,高仙芝所部聲威大震,拂菻、大食諸胡七十二國聞訊,紛紛向唐朝稱臣,據《新唐書·高仙芝傳》載:「仙芝以小勃律王及妻自赤佛道還連雲堡,與令誠俱班師。於是拂菻,大食諸胡七十二國皆震懾降附。」,唐帝國終於恢復在南亞的影響力。

《新唐書·高仙芝傳》局部 (網上圖片)

《新唐書·高仙芝傳》局部 (網上圖片)

高仙芝這次遠程奔襲,堪稱中外軍事史上的奇蹟。戰後,節度使夫蒙靈察因妒忌,排擠高仙芝被徵召回朝,高仙芝則因功升任安西四鎮節度使。在攻破小勃律後三年,高仙芝又應吐火羅的邀請,率軍奇襲依附於吐蕃的朅師國,俘虜國王勃特沒。經過這兩次奇襲戰事,唐朝在對吐蕃的戰爭中取得全面勝利,成功穩定住西域局勢。

不過此後不久,高仙芝便遭遇軍事生涯中最慘的一場敗仗。

高仙芝雖然多謀善戰,但為人極貪婪,因垂涎石國財富,誣陷國王那俱車鼻施「謀反」,以陰謀詭計擒獲他,隨即當地燒殺搶掠,《高仙芝傳》載:「瑟瑟十餘斛,黃金五六橐駝,其餘口馬雜貨稱是,皆入其家」。高仙芝鄙劣行徑惹起石國遺臣及周邊國家憤怒,他們於是背叛唐朝,轉而向大食求援,並共同進攻安西四鎮。高仙芝得知後大為不安,決定先發制人,於天寶十年(公元751)四月,親率蕃、漢兵3萬攻打大食。

莫高窟中描繪安史之亂後唐軍的壁畫 (網上圖片)

莫高窟中描繪安史之亂後唐軍的壁畫 (網上圖片)

唐軍起初進展順利,直到他們在怛羅斯城遇上大食的主力。唐軍與大食軍激戰五日,未見勝負。就在此時,唐軍中的葛邏祿士兵突然叛變,聯合大食夾擊唐軍,導致高仙芝大敗。此役,唐軍損失極為慘重,生還者才只有千餘人。

當唐玄宗收到怛羅斯慘敗的消息,勃然大怒。很快,高仙芝便被罷免節度使職務,回朝擔任右金吾大將軍。四年後,即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高仙芝以副元帥的身份,率軍5萬征討叛逆。然而叛軍皆是精銳之師,而高仙芝所部則多是臨時招募而來的市井之徒,根本無法跟職業軍人相對抗。果不其然,前鋒封常清大敗而回,勸說高仙芝退守潼關禦敵,並得到後者的同意。

安祿山畫像 (網上圖片)

安祿山畫像 (網上圖片)

沒想到,監軍宦官邊令誠卻誣告高仙芝,指封常清避敵不戰,剋扣士兵糧餉,唐玄宗受其蠱惑,竟下令斬殺高、封二人。高仙芝及封常清皆是百戰名將,一朝被冤殺,結果軍心動搖,再無力抵禦叛軍進攻。不久,安祿山攻佔長安,唐玄宗倉皇逃奔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