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考古保護盜墓破壞 兩者皆視「洛陽鏟」為勘探恩物

歷史長河

考古保護盜墓破壞 兩者皆視「洛陽鏟」為勘探恩物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考古保護盜墓破壞 兩者皆視「洛陽鏟」為勘探恩物

2018年11月20日 10:00

我們多時接觸到的史料,除了前人留下的文字,還有泥土之下埋藏的種種。為了了解更多關於過去社會以及人類發展的事實,後世都靠「考古」來保護、搜集和整理文物,豐富史料,了解過去。然而,考古的舉動包括挖掘墳墓,動作與盜墓相似。

「洛陽鏟」成為考古或盜墓的重要工具 (網上圖片)

「洛陽鏟」成為考古或盜墓的重要工具 (網上圖片)

由於考古重視文化,文物出土後會小心保護,至於盜墓則以財富為中心,賣得錢就留,賣不出可能就毀。盜墓者因為時間有限,考古則要多番準備,所以考古往往很被動。現今考古,很多時都與盜墓者搶時間。

更多相片
「洛陽鏟」成為考古或盜墓的重要工具 (網上圖片)

我們多時接觸到的史料,除了前人留下的文字,還有泥土之下埋藏的種種。為了了解更多關於過去社會以及人類發展的事實,後世都靠「考古」來保護、搜集和整理文物,豐富史料,了解過去。然而,考古的舉動包括挖掘墳墓,動作與盜墓相似。

網上圖片

由於考古重視文化,文物出土後會小心保護,至於盜墓則以財富為中心,賣得錢就留,賣不出可能就毀。盜墓者因為時間有限,考古則要多番準備,所以考古往往很被動。現今考古,很多時都與盜墓者搶時間。

2005年周公廟遺址探測古墓 (網上圖片)

據明人王士性地理筆記《廣志繹》載,以錐鏟入土探墓之技,早在明代就已於洛陽出現:「洛陽水土深厚,葬者至四五丈而不及泉......盜者尚能以鐵錐入而嗅之,有金、銀、銅、鐵之氣則發。」可見,洛陽鏟的出現,最初並非用作考古,而是一個盜墓的利器。至於現代的洛陽鏟,據傳為中國河南洛陽附近農村的盜墓者李鴨子於20世紀初發明,並為後人逐漸改進。最早廣泛用於盜墓,後來到了20世紀50年代,在考古學家郭文軒、蔣若是等人的推動下,「洛陽鏟」成了田野考古的利器。

中國考古人員在絲路古城明鐵佩遺址中,以洛陽鏟勘探泥土 (網上圖片)

關於洛陽鏟的具體專門介紹,在叢書《民國盜墓史·秘籍卷》有載。對於盜墓賊來說,分析土壤是必須掌握的基本功,盜墓賊指這些為「看土」或「眼力」。一些人會稱盜墓賊為「二五眼」,意思和半吊子差不多。至於在盜墓賊行家中,會有「眼毒」的稱號,即說明這名盜墓賊本領高強。而洛陽鏟就能很好的體現出一個盜墓賊的「眼力」。據指,現今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邙山陵墓群中,有非常多的鑽探孔,如果不仔細分析,很難分得清是考古專家鑽探的,還是盜墓賊的傑作。

洛陽鏟可以在破壞較小的情況下取出泥土樣本,從土色上看出老土、活土、土層年代以及結構來判斷地下情況。因為使用洛陽鏟時,對環境沒有甚麼要求,甚至在一些極端情況下,勘測效果還比一些電子勘查設備更好。所以,它既是中國考古鑽探工具的象徵,在現在的勘探界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考古與盜墓不同,考古以文化資產保存法為依據,但兩者都會用同一種的工具以作「打探」-「洛陽鏟」。這個工具為一半圓柱形的鐵鏟,另一端有柄,可以接桿加長。使用時可戳擊泥土,利用半圓柱形的鏟可以拉拖出泥土,逐漸挖出一個直徑約幾厘米的深井,用以探測地下土層的土質,以了解地下有無古代墓葬。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據明人王士性地理筆記《廣志繹》載,以錐鏟入土探墓之技,早在明代就已於洛陽出現:「洛陽水土深厚,葬者至四五丈而不及泉......盜者尚能以鐵錐入而嗅之,有金、銀、銅、鐵之氣則發。」可見,洛陽鏟的出現,最初並非用作考古,而是一個盜墓的利器。至於現代的洛陽鏟,據傳為中國河南洛陽附近農村的盜墓者李鴨子於20世紀初發明,並為後人逐漸改進。最早廣泛用於盜墓,後來到了20世紀50年代,在考古學家郭文軒、蔣若是等人的推動下,「洛陽鏟」成了田野考古的利器。

洛陽鏟之所以影響巨大,是能夠將地下土壤非常完整取出。據有關盜墓賊的史料記載,他們憑自己盜墓經驗,能夠運用洛陽鏟取樣,就能知道古墓的類型,裡面有甚麼東西。誇張一點說,富有經驗的盜墓賊,憑藉洛陽鏟挖出盜洞來鑒別古墓,比如今很多科技設備都厲害。

2005年周公廟遺址探測古墓 (網上圖片)

2005年周公廟遺址探測古墓 (網上圖片)

關於洛陽鏟的具體專門介紹,在叢書《民國盜墓史·秘籍卷》有載。對於盜墓賊來說,分析土壤是必須掌握的基本功,盜墓賊指這些為「看土」或「眼力」。一些人會稱盜墓賊為「二五眼」,意思和半吊子差不多。至於在盜墓賊行家中,會有「眼毒」的稱號,即說明這名盜墓賊本領高強。而洛陽鏟就能很好的體現出一個盜墓賊的「眼力」。據指,現今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邙山陵墓群中,有非常多的鑽探孔,如果不仔細分析,很難分得清是考古專家鑽探的,還是盜墓賊的傑作。

根據專家指出,一個技能嫻熟的盜墓賊,五分鐘就能用洛陽鏟在地上鑽探一個深三米的盜洞,在盜墓圈子中叫作「翻」;而考古界比較文雅,稱這種「翻」為「普探」,意思就是大面積普遍鑽探。

中國考古人員在絲路古城明鐵佩遺址中,以洛陽鏟勘探泥土 (網上圖片)

中國考古人員在絲路古城明鐵佩遺址中,以洛陽鏟勘探泥土 (網上圖片)

洛陽鏟可以在破壞較小的情況下取出泥土樣本,從土色上看出老土、活土、土層年代以及結構來判斷地下情況。因為使用洛陽鏟時,對環境沒有甚麼要求,甚至在一些極端情況下,勘測效果還比一些電子勘查設備更好。所以,它既是中國考古鑽探工具的象徵,在現在的勘探界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往下看更多文章

楚國「武王墩墓」果蔬清單大公開!檢測確認為:梅核、栗子及甜瓜籽

2024年04月20日 14:20 最後更新:18:16

楚國「武王墩墓」項目近日有新進展,出土了梅核、栗子及甜瓜籽等果蔬產品,為研究當時飲食文化提供了線索。

「武王墩墓」漂浮物含梅核、栗子及甜瓜籽

武王墩墓是目前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結構最複雜的大型楚國高等級墓葬。考古隊員在武王墩墓的東Ⅰ槨室中發現了一批漂浮的植物遺存,其中包括梅核、栗子、甜瓜籽等果品。

這些果品被初步鑒定為漿果和乾果兩類。由於腐化和炭化等原因,漿果只留下了梅核和甜瓜籽,而栗子則保存得相對完整,並展現出仍具有彈性的特點。

CCTV圖片

CCTV圖片

從植物學考古的專業角度出發,考古專家通常將果實歸類到植物分類中的「屬」這一級。至於武王墩墓發現的栗子,專家一般不再進一步區分是板栗還是其他細分種類。

為楚國飲食文化提供線索

此前在其他楚墓的考古發現中,也曾出土過相對豐富的栗子和梅核等果品。這些發現提供了對古代楚國飲食文化的了解。在本次武王墩墓的考古發現中,甜瓜籽也被發現在果品遺物中。

CCTV圖片

CCTV圖片

果品遺物主要在東Ⅰ槨室  不同槨室或具不同功能

考古學家還注意到,果品遺物主要在東Ⅰ槨室中發現,而其他槨室則未有發現。這可能暗示不同槨室具有不同的功能,放置的文物也因此而異。

央視新聞圖片

央視新聞圖片

墓葬的發現提供了重要考古資料

據悉,武王墩墓位於中國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區三和鎮徐窪村,自2020年開始進行考古發掘並取得多項成果。這座墓葬的發現對研究戰國晚期楚國高等級墓葬制度以及楚國東遷後的歷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資料。

CCTV圖片

CCTV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