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黃花崗起義失敗 揭辛亥革命序幕

史空穿梭

黃花崗起義失敗 揭辛亥革命序幕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黃花崗起義失敗 揭辛亥革命序幕

2018年11月30日 10:00

在武昌起義成功之前,革命黨人曾發起多次起義,可惜都以失敗告終,其中又以黃花崗起義最為慘烈。

黃興 (網上圖片)

黃興 (網上圖片)

1910年11月,孫中山同各地同盟會領導人在馬來西亞半島的檳榔嶼集議,決定在廣州再謀大舉。會後,孫中山赴美洲籌款;黃興則於翌年初到達香港,在跑馬地設立統籌部,自任統籌部長,以趙聲為副部長兼起義軍總司令。

更多相片

黃興 (網上圖片)

在武昌起義成功之前,革命黨人曾發起多次起義,可惜都以失敗告終,其中又以黃花崗起義最為慘烈。

黃花崗起義 (網上圖片)

1910年11月,孫中山同各地同盟會領導人在馬來西亞半島的檳榔嶼集議,決定在廣州再謀大舉。會後,孫中山赴美洲籌款;黃興則於翌年初到達香港,在跑馬地設立統籌部,自任統籌部長,以趙聲為副部長兼起義軍總司令。

位於廣州的七十二烈士墓碑。(網上圖片)

經過較為充分的準備後,決定4月13日發難,由黃興親赴廣州指揮,但由於槍械未趕及運抵廣州等多個原因,起義的時間遭到延誤,到4月27日(農曆三月二十九日)才舉義。

同盟會會員潘達微等收殮烈士遺骸72具,合葬於廣州沙河黃花崗,史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不過,當時實際在黃花崗之役的戰死者為57人,被俘後遭處決的有29人,共86人。黃花崗之役雖然失敗,但卻揭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黃花崗起義 (網上圖片)

黃花崗起義 (網上圖片)

經過較為充分的準備後,決定4月13日發難,由黃興親赴廣州指揮,但由於槍械未趕及運抵廣州等多個原因,起義的時間遭到延誤,到4月27日(農曆三月二十九日)才舉義。

黃興率領120餘名革命黨人猛攻兩廣總督府和督練公所,兩廣總督張鳴岐逃走。義軍之後又分三路在龍王廟、小北門等處與清軍巷戰,終因缺乏配合、雙方力量懸殊而失敗,多人戰死或被俘,黃興僥倖逃脫。

位於廣州的七十二烈士墓碑。(網上圖片)

位於廣州的七十二烈士墓碑。(網上圖片)

同盟會會員潘達微等收殮烈士遺骸72具,合葬於廣州沙河黃花崗,史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不過,當時實際在黃花崗之役的戰死者為57人,被俘後遭處決的有29人,共86人。黃花崗之役雖然失敗,但卻揭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往下看更多文章

楚共王狩獵失弓 「楚弓楚得」不氣憤

2024年04月19日 20:00

「楚弓楚得」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於漢代劉向所寫的《說苑》,在《至公》中有提及:「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病逝,其子熊審繼位,是為楚共王。基於父親一生戎馬稱霸中原的豐功偉績,楚共王即位後自然不敢怠倦。在料理完楚莊王的喪事後,楚共王馬上就收拾好心情,準備在政壇上大展拳腳。他一方面與齊國結盟,另一方面則繼績與晉國及其盟國打好關係。利用楚莊王的聲威,在短短兩年間,楚共王就與多國諸侯達成盟約,成功結下蜀之盟,讓楚國霸業達到鼎盛時期。

公元前589年,楚國與齊國結盟,在蜀(今山東泰安西)召周邊各諸候國會盟,史稱蜀之盟。由楚國領導的蜀之盟是春秋以來參與國最多的一次盟會,而秦國也參與了加盟。(網上圖片)

公元前589年,楚國與齊國結盟,在蜀(今山東泰安西)召周邊各諸候國會盟,史稱蜀之盟。由楚國領導的蜀之盟是春秋以來參與國最多的一次盟會,而秦國也參與了加盟。(網上圖片)

在政務之外的餘閒時間,楚共王最愛到郊外打獵騎射,所以在獵場可以經常看到他被侍衛圍繞、在快馬上執弓獵獸的身姿。由於喜愛狩獵,所以楚共王專門打造了一把弓。這把弓精美且結實,令楚莊王對它愛不釋手。要是哪天沒有對弓弦進行保養,楚莊王都會感到坐立難安。

弓囊與弓箭。(網上圖片)

弓囊與弓箭。(網上圖片)

有一天,他外出打獵。恰好面前出現了一隻獵物,楚莊王自然緊緊追趕。可就在越追越近,手往弓囊一探時,楚莊王卻發現他的愛弓不見了!隨行的從僕為好弓的丟失而感到可惜,一致認同地對楚共王說:「大王,讓我們回頭沿路把弓找回來吧!」沒想到,楚共王居然搖了搖頭拒絕道:「不必去尋找了!這弓丟在楚地,相信拾者也當是楚國人。既然同是楚國人,就沒有必要再去尋找它了。」隨從人員一聽,邊點頭、邊欽佩地說:「大王英明!」於是,他們繼續他們的打狩之旅,並沒有再去尋找弓弦。

元人狩獵。(網上圖片)

元人狩獵。(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楚弓楚得」這個成語,意思是指自己雖有得失,但由於受益者是自家人,所以好處並沒有外流;含褒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