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唐代臣民避諱「虎」字 如何稱呼老虎?

歷史長河

唐代臣民避諱「虎」字 如何稱呼老虎?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唐代臣民避諱「虎」字 如何稱呼老虎?

2018年12月07日 10:00

當我們留意很多唐朝時期的作品,不管是官修史書還是詩詞歌賦,都看不到「虎」字,一旦需要提起虎,也會用別字或別稱來代替,是因為有一位帝王名諱中有「虎」字,按規定需要避諱,他就是被追尊為唐太祖的北朝名將李虎。

唐貞觀年間所修的五代史中,《周書》講述隋文帝之父楊忠打虎,用了「揜于」代之 (網上圖片)

唐貞觀年間所修的五代史中,《周書》講述隋文帝之父楊忠打虎,用了「揜于」代之 (網上圖片)

按正史記載,李虎是西涼開國之君李暠的五世孫,從祖父李熙開始定居於塞北軍鎮武川,世代擔任北魏幢主。李虎少時倜儻有大志,擅長騎射,為人輕財重義、雅尚名節,也愛讀書,深得鎮守關隴名將賀拔岳器重。李虎在賀拔岳軍中效力多年,屢立戰功,漸漸升遷至左廂大都督,經常被委以軍事重任。

更多相片
唐貞觀年間所修的五代史中,《周書》講述隋文帝之父楊忠打虎,用了「揜于」代之 (網上圖片)

當我們留意很多唐朝時期的作品,不管是官修史書還是詩詞歌賦,都看不到「虎」字,一旦需要提起虎,也會用別字或別稱來代替,是因為有一位帝王名諱中有「虎」字,按規定需要避諱,他就是被追尊為唐太祖的北朝名將李虎。

網上圖片

按正史記載,李虎是西涼開國之君李暠的五世孫,從祖父李熙開始定居於塞北軍鎮武川,世代擔任北魏幢主。李虎少時倜儻有大志,擅長騎射,為人輕財重義、雅尚名節,也愛讀書,深得鎮守關隴名將賀拔岳器重。李虎在賀拔岳軍中效力多年,屢立戰功,漸漸升遷至左廂大都督,經常被委以軍事重任。

李淵畫像 (網上圖片)

李虎歸順宇文泰,跟隨討伐侯莫陳悅、曹泥等叛黨,穩定關隴局勢,不久又擁立逃難的北魏孝武帝元修,組建西魏政權。同時,權臣高歡在關東擁立宗室元善見(孝靜帝)為帝,建立東魏。不久,元修因與宇文泰爭權被毒殺,後者隨即擁立元寶炬為帝,是為西魏文帝,改元大統。

僧人與老虎,是唐代以後常見繪畫題材 (網上圖片)

大統十七年(公元551年)五月,李虎因病去世,其子李昞承襲爵位。北周建立後,皇帝因感念李虎功績,便追封他為唐國公,由李昞承襲。唐朝建立後,追尊李虎為太祖,並下令臣民避其諱,但凡含有「虎」字的人名、地名、官名等,都要用別字代替,或者以缺字處理。比如,在唐朝的官修史書《晉書》、《隋書》中,後趙武帝石虎被寫作「石季龍」,隋朝名將韓擒虎被寫成「韓擒」。又比如,「虎牢關」被改稱「武牢關」,「虎牙將軍」被改稱「武牙將軍」等等。

南朝釉虎子 (網上圖片)

既然不許稱「虎」字,那麼唐代人也會以「獸」字代替「老虎」又或者用鮮卑語「揜于」來指代它,比如《周書》在描述隋文帝之父楊忠打虎史實時,就用「揜于」來代替「虎」字:「嘗從太祖狩於龍門,忠獨當一猛獸,左挾其腰,右拔其舌。太祖壯之。北台謂猛獸為『揜于』,因以字之。」

公元534年,賀拔岳在高平召請侯莫陳悅會面,準備討伐靈州刺史曹泥,卻被侯莫陳悅殺害。群龍無首下,諸將謀議擁戴夏州刺史宇文泰為主帥,李虎反對無效,逃奔至荊州,勸說賀拔岳之兄賀拔勝接管軍務卻遭婉拒。李虎重返關隴後投靠宇文泰帳下,宇文泰也不計前嫌,對他委以重任。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李虎歸順宇文泰,跟隨討伐侯莫陳悅、曹泥等叛黨,穩定關隴局勢,不久又擁立逃難的北魏孝武帝元修,組建西魏政權。同時,權臣高歡在關東擁立宗室元善見(孝靜帝)為帝,建立東魏。不久,元修因與宇文泰爭權被毒殺,後者隨即擁立元寶炬為帝,是為西魏文帝,改元大統。

大統三年(公元537年),文帝為獎賞李虎功勞,賜鮮卑姓「大野」,封他為隴西郡公、柱國。同時受封者,還有獨孤信、楊忠等七人,後世稱之為「西魏八柱國」,《新唐書》載:「西魏時,賜姓大野氏,官至太尉,與李弼等八人佐周代魏有功,皆為柱國,號『八柱國家』。」

此後14年間,李虎多次參與對東魏的戰事,並因功官至左僕射、太尉。李虎因與名將獨孤信關係親密,便讓其子李昞娶獨孤信第四女為妻,之後生下一子,便是後來的唐高祖李淵。同時,獨孤信的第七女獨孤伽羅則嫁給楊忠的長子楊堅,而楊堅正是後來的隋文帝。

李淵畫像 (網上圖片)

李淵畫像 (網上圖片)

大統十七年(公元551年)五月,李虎因病去世,其子李昞承襲爵位。北周建立後,皇帝因感念李虎功績,便追封他為唐國公,由李昞承襲。唐朝建立後,追尊李虎為太祖,並下令臣民避其諱,但凡含有「虎」字的人名、地名、官名等,都要用別字代替,或者以缺字處理。比如,在唐朝的官修史書《晉書》、《隋書》中,後趙武帝石虎被寫作「石季龍」,隋朝名將韓擒虎被寫成「韓擒」。又比如,「虎牢關」被改稱「武牢關」,「虎牙將軍」被改稱「武牙將軍」等等。

僧人與老虎,是唐代以後常見繪畫題材 (網上圖片)

僧人與老虎,是唐代以後常見繪畫題材 (網上圖片)

既然不許稱「虎」字,那麼唐代人也會以「獸」字代替「老虎」又或者用鮮卑語「揜于」來指代它,比如《周書》在描述隋文帝之父楊忠打虎史實時,就用「揜于」來代替「虎」字:「嘗從太祖狩於龍門,忠獨當一猛獸,左挾其腰,右拔其舌。太祖壯之。北台謂猛獸為『揜于』,因以字之。」

至於民間,則稱呼老虎為「大蟲」。事實上,這稱呼早在東晉時期已有。東晉文學家干寶在《搜神記》中寫道:「扶南王範尋養虎於山,有犯罪者,投於虎,不噬,乃宥之;故虎名大蟲」,但到唐朝時才普及,即使唐亡後的一段長時間,都有用這稱呼。由於要避諱「虎」字,在漢朝已出現的馬桶「虎子」,在唐朝便被改名為「馬子「或「獸子」。而這種叫法在後世被繼續沿用,直到今天被改稱為「馬桶」。

南朝釉虎子 (網上圖片)

南朝釉虎子 (網上圖片)

往下看更多文章

罕見「憂鬱黑老虎」再現印度 專家指全國僅存10隻

2023年12月31日 18:20 最後更新:01月02日 16:51

印度林務局(IFS)官員在奧里薩邦(Odisha)老虎保護區內,捕捉到一隻罕見的「黑老虎」,引起網友讚嘆。

@ParveenKaswan X圖片

@ParveenKaswan X圖片

綜合外媒報道,印度野生動物研究所專家潘達夫(Bivash Pandav)博士指出,這隻黑老虎是患有假性黑化症(pseudo-melanism)的孟加拉虎,與一般的孟加拉虎有顯著區別,不僅體型較小,而且外觀特殊,也被稱為「憂鬱老虎」。

@ParveenKaswan X圖片

@ParveenKaswan X圖片

他解釋,這是由於近親繁殖導致基因缺陷,使得黑老虎身上的黑色條紋相對粗糙,間隙減小,覆蓋了原本的橙色毛皮。

@ParveenKaswan X圖片

@ParveenKaswan X圖片

早在1990年代,黑老虎的身影首次在印度被發現,當時一名小男孩出於自衛,射殺了一隻雌性黑老虎,使得黑老虎的存在受到關注。隨著時間推移,更多的黑老虎被記錄下來,然而,盜獵者追求牠們珍貴的爪子和鬍鬚等部位,黑老虎族群遭受嚴重威脅。潘達夫估計,當地野外可能僅有不到10隻黑老虎存活。

@ParveenKaswan X圖片

@ParveenKaswan X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