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趣話豬年】高句麗為一隻豬遷都 後於東北強盛起來

歷史長河

【趣話豬年】高句麗為一隻豬遷都 後於東北強盛起來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趣話豬年】高句麗為一隻豬遷都 後於東北強盛起來

2019年02月05日 17:00 最後更新:18:02

中原或東北一帶,歷史上出現不少政權,有文明漢族政權、有民風彪悍的游牧政權以及小部落政權等,儘管大小不一、強弱不等,但在歷史上都有屬於自己的輝煌。由於古代於政治環境不穩定,遷都成本也遠低於現代,所以經常遷都。原因除了基於戰亂、政權交替、領土變更、原首都過於擁擠等因素之外,在歷史上,有一個曾經很強大的政權,遷都的原因是為了一隻豬。這個政權就是在中國的東北強盛數百年的少數民族政權高句麗。

位於吉林省集安市的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 (網上圖片)

位於吉林省集安市的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 (網上圖片)

高句(粵音勾)麗,在史書中也寫作「高句驪」、「句麗」、「句驪」,是公元前一世紀至公元七世紀在中國東北地區和朝鮮半島存在的一個民族政權,與百濟,新羅合稱朝鮮三國時代。人民主要為濊貊和扶餘人,後又吸收些靺鞨人,古朝鮮遺民及三韓人。由於高句麗地理位置特殊,國土橫跨今日的中國及南北韓,所以,現今這三國都聲稱高句麗,是自己本國的原始民族。

更多相片
位於吉林省集安市的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 (網上圖片)

中原或東北一帶,歷史上出現不少政權,有文明漢族政權、有民風彪悍的游牧政權以及小部落政權等,儘管大小不一、強弱不等,但在歷史上都有屬於自己的輝煌。由於古代於政治環境不穩定,遷都成本也遠低於現代,所以經常遷都。原因除了基於戰亂、政權交替、領土變更、原首都過於擁擠等因素之外,在歷史上,有一個曾經很強大的政權,遷都的原因是為了一隻豬。這個政權就是在中國的東北強盛數百年的少數民族政權高句麗。

吉林通化集安高句麗壁畫 (網上圖片)

高句(粵音勾)麗,在史書中也寫作「高句驪」、「句麗」、「句驪」,是公元前一世紀至公元七世紀在中國東北地區和朝鮮半島存在的一個民族政權,與百濟,新羅合稱朝鮮三國時代。人民主要為濊貊和扶餘人,後又吸收些靺鞨人,古朝鮮遺民及三韓人。由於高句麗地理位置特殊,國土橫跨今日的中國及南北韓,所以,現今這三國都聲稱高句麗,是自己本國的原始民族。

吉林通化集安高句麗壁畫 (網上圖片)

高句麗政權是中國東北曾經最強大的政權之一,有關早期高句麗國君之記載,主要見於公元1145年的《三國史記》。公元前37年左右,第一任皇帝高朱蒙立國,定都於紇升骨城,也就是今天遼寧省桓仁縣的五女山城。

吉林通化集安高句麗瞭望台遺址 (網上圖片)

由於這隻豬是祭祀品,不能以弓箭等武器射殺,加上這豬又剛剛馴化,野性尚未完除,所以很難活捉。琉璃王的人馬一路追趕近百里路,這頭豬也闖進了部落沙勿澤。琉璃王人馬追到時,祭祀的豬被沙勿澤部落捉了,如何都不交出來,也聽說是琉璃王祭天的豬,他們也不敢隨意宰殺。看來,沙勿澤準備敲琉璃王一筆。

琉璃王來到沙勿澤,發現地方背靠丸都山,前臨鴨綠江,水草豐美,土地肥沃,氣候溫暖,周圍的群山形成一個盆地,是個得天獨厚之地。琉璃王恍然大悟,認為上天讓祭祀品逃跑,引他來到這個地方,是給他的指引,到了一個風水寶地。於是,琉璃王便在此地建城。

吉林通化集安高句麗壁畫 (網上圖片)

吉林通化集安高句麗壁畫 (網上圖片)

高句麗政權是中國東北曾經最強大的政權之一,有關早期高句麗國君之記載,主要見於公元1145年的《三國史記》。公元前37年左右,第一任皇帝高朱蒙立國,定都於紇升骨城,也就是今天遼寧省桓仁縣的五女山城。

琉璃明王二十一年(公元元年),琉璃王準備牲畜,率領朝臣拜天祭祖,過程中有一隻祭天豬,因受到儀式驚嚇掙脫束縛逃走。由於祭天之物是要供奉給上天和先祖。跑掉了就是大不吉、大不敬,可不是一件小事,琉璃王命人追趕。

吉林通化集安高句麗壁畫 (網上圖片)

吉林通化集安高句麗壁畫 (網上圖片)

由於這隻豬是祭祀品,不能以弓箭等武器射殺,加上這豬又剛剛馴化,野性尚未完除,所以很難活捉。琉璃王的人馬一路追趕近百里路,這頭豬也闖進了部落沙勿澤。琉璃王人馬追到時,祭祀的豬被沙勿澤部落捉了,如何都不交出來,也聽說是琉璃王祭天的豬,他們也不敢隨意宰殺。看來,沙勿澤準備敲琉璃王一筆。

琉璃王的人馬回到紇升骨城禀報。琉璃王震怒,點齊兵馬直奔沙勿澤。兵臨城下,沙勿澤才知,琉璃王可為了一頭豬,不惜發動戰爭,由於部落難以抗衡國家,因此沙勿澤首領直接稱臣。

吉林通化集安高句麗瞭望台遺址 (網上圖片)

吉林通化集安高句麗瞭望台遺址 (網上圖片)

琉璃王來到沙勿澤,發現地方背靠丸都山,前臨鴨綠江,水草豐美,土地肥沃,氣候溫暖​​,周圍的群山形成一個盆地,是個得天獨厚之地。琉璃王恍然大悟,認為上天讓祭祀品逃跑,引他來到這個地方,是給他的指引,到了一個風水寶地。於是,琉璃王便在此地建城。

琉璃王22年(公元3年),新都城完工,琉璃王遷都,新都起名「國內城」,也叫丸都山城。此城就在今天吉林省通化市集安境內,遺址尚存。直到今天,這個小城依然被稱為東北的小江南,可見其自然環境的優越。琉璃王遷都至此,亦都開展了高句麗400多年的繁榮。直到高句麗第22代王長壽王,為了抵禦朝鮮半島逐漸強大的土著三韓人而遷都平壤,才結束了國內城425年的王都歷史。

往下看更多文章

楚共王狩獵失弓 「楚弓楚得」不氣憤

2024年04月19日 20:00

「楚弓楚得」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於漢代劉向所寫的《說苑》,在《至公》中有提及:「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病逝,其子熊審繼位,是為楚共王。基於父親一生戎馬稱霸中原的豐功偉績,楚共王即位後自然不敢怠倦。在料理完楚莊王的喪事後,楚共王馬上就收拾好心情,準備在政壇上大展拳腳。他一方面與齊國結盟,另一方面則繼績與晉國及其盟國打好關係。利用楚莊王的聲威,在短短兩年間,楚共王就與多國諸侯達成盟約,成功結下蜀之盟,讓楚國霸業達到鼎盛時期。

公元前589年,楚國與齊國結盟,在蜀(今山東泰安西)召周邊各諸候國會盟,史稱蜀之盟。由楚國領導的蜀之盟是春秋以來參與國最多的一次盟會,而秦國也參與了加盟。(網上圖片)

公元前589年,楚國與齊國結盟,在蜀(今山東泰安西)召周邊各諸候國會盟,史稱蜀之盟。由楚國領導的蜀之盟是春秋以來參與國最多的一次盟會,而秦國也參與了加盟。(網上圖片)

在政務之外的餘閒時間,楚共王最愛到郊外打獵騎射,所以在獵場可以經常看到他被侍衛圍繞、在快馬上執弓獵獸的身姿。由於喜愛狩獵,所以楚共王專門打造了一把弓。這把弓精美且結實,令楚莊王對它愛不釋手。要是哪天沒有對弓弦進行保養,楚莊王都會感到坐立難安。

弓囊與弓箭。(網上圖片)

弓囊與弓箭。(網上圖片)

有一天,他外出打獵。恰好面前出現了一隻獵物,楚莊王自然緊緊追趕。可就在越追越近,手往弓囊一探時,楚莊王卻發現他的愛弓不見了!隨行的從僕為好弓的丟失而感到可惜,一致認同地對楚共王說:「大王,讓我們回頭沿路把弓找回來吧!」沒想到,楚共王居然搖了搖頭拒絕道:「不必去尋找了!這弓丟在楚地,相信拾者也當是楚國人。既然同是楚國人,就沒有必要再去尋找它了。」隨從人員一聽,邊點頭、邊欽佩地說:「大王英明!」於是,他們繼續他們的打狩之旅,並沒有再去尋找弓弦。

元人狩獵。(網上圖片)

元人狩獵。(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楚弓楚得」這個成語,意思是指自己雖有得失,但由於受益者是自家人,所以好處並沒有外流;含褒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