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黃錦星專訪】垃圾徵費殺埋身 要學會減廢生財

HotTV

HotTV

HotTV

【黃錦星專訪】垃圾徵費殺埋身 要學會減廢生財

2019年02月07日 08:00 最後更新:18:23

源頭減廢,轉廢為材,甚至成財,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講你知。

轉廢為材,黃錦星把維修好的「再生電器」送給有需要的人。(受訪者提供)

轉廢為材,黃錦星把維修好的「再生電器」送給有需要的人。(受訪者提供)

更多相片
轉廢為材,黃錦星把維修好的「再生電器」送給有需要的人。(受訪者提供)

源頭減廢,轉廢為材,甚至成財,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講你知。

要源頭減廢,轉廢為材或財,黃錦星話你知。(本網記者攝)

俗稱垃圾徵費的都市固體廢物收費,預計最快明年落實,政府去年底向立法會提交草案首讀及二讀,屆時市民將會按拋棄廢物量繳付費用。黃錦星接受《巴士的報》專訪時說,會加強教育及支援,不但會徵費,也會有獎勵措施。當局正檢討膠袋徵費,不排除調升收費及進一步收窄豁免範圍,令市民減少用膠袋。

政府正測試不同膠袋,希望能製造一款合適的作垃圾徵費之用。(被訪者提供)

不少評論認為,一旦收取垃圾徵費時,香港便會變成「垃圾圍城」。黃錦星說,距離落實時間仍有一段時間,大家會見到逐步增加回收及配套,逐步增加宣傳教育,令大家意識到要減廢及多做回收。

回收廢物,分類循環再用,絕對是可以減省垃圾徵費的良方。(被訪者提供)

黃錦星指出,外地經驗很正面,實行垃圾徵費,垃圾量也有所下調,回收數字也有改善。香港現時雖未有正式收費,他稱普遍來說,在試行的地方也做到減廢及回收效果,約有一成做到源頭減廢,回收則更達到兩成或更多。

德國自助回收飲品瓶的機器,投入合格的飲品瓶,便可收取款項。(網上圖片)

不過除了徵費,黃錦星指也會有獎勵,外國便有飲品回收機,把清潔好的膠樽回收,便可以有奬勵。根據一些報道,澳洲市民回收合格容器可獲1毫澳幣(約0.56港元),德國則可回贈0.25歐羅(約2.25港元),而且不限膠樽,也有鋁罐、玻璃瓶,做到「轉廢為財」。

有機資源回收中心O‧PARK1回收工商機構100噸廚餘循環再造,將廚餘轉廢為能。(被訪者提供)

目前政府也在試行這些自助回收機,黃錦星說,初步發現「有賞」和「無賞」有明顯分別,年中會收集更多數據,再決定何種方法及獎賞。

政府將推動更多配套,到學校及地區大肆宣傳垃圾徵費下,如何減廢,增加回收。(被訪者提供)

為了提升處理廚餘能力,為家居住宅提供免費回收廚餘,政府亦正試行「廚餘、污泥共厭氧消化」試驗計劃,每日將回收最高達50公噸廚餘,第一期在大埔污水處理廠,黃錦星指,也會在沙田污水處理廠試行,若確實成功,會在其他污水處理廠實施。

俗稱垃圾徵費的都市固體廢物收費,預計最快明年落實,政府去年底向立法會提交草案首讀及二讀,屆時市民將會按拋棄廢物量繳付費用。黃錦星接受《巴士的報》專訪時說,會加強教育及支援,不但會徵費,也會有獎勵措施。當局正檢討膠袋徵費,不排除調升收費及進一步收窄豁免範圍,令市民減少用膠袋。

要源頭減廢,轉廢為材或財,黃錦星話你知。(本網記者攝)

要源頭減廢,轉廢為材或財,黃錦星話你知。(本網記者攝)

不少評論認為,一旦收取垃圾徵費時,香港便會變成「垃圾圍城」。黃錦星說,距離落實時間仍有一段時間,大家會見到逐步增加回收及配套,逐步增加宣傳教育,令大家意識到要減廢及多做回收。

他坦言,政府參考過台北及南韓生產徵費塑膠袋的經驗,如防偽、環保、塑膠物料等針對香港應如何處理。現時不少地方如鄉郊、商場、屋苑及非政府組織等,已開始試行試用不同膠袋,有信心累積到不同經驗。

政府正測試不同膠袋,希望能製造一款合適的作垃圾徵費之用。(被訪者提供)

政府正測試不同膠袋,希望能製造一款合適的作垃圾徵費之用。(被訪者提供)

黃錦星指出,外地經驗很正面,實行垃圾徵費,垃圾量也有所下調,回收數字也有改善。香港現時雖未有正式收費,他稱普遍來說,在試行的地方也做到減廢及回收效果,約有一成做到源頭減廢,回收則更達到兩成或更多。

回收廢物,分類循環再用,絕對是可以減省垃圾徵費的良方。(被訪者提供)

回收廢物,分類循環再用,絕對是可以減省垃圾徵費的良方。(被訪者提供)

不過除了徵費,黃錦星指也會有獎勵,外國便有飲品回收機,把清潔好的膠樽回收,便可以有奬勵。根據一些報道,澳洲市民回收合格容器可獲1毫澳幣(約0.56港元),德國則可回贈0.25歐羅(約2.25港元),而且不限膠樽,也有鋁罐、玻璃瓶,做到「轉廢為財」。

德國自助回收飲品瓶的機器,投入合格的飲品瓶,便可收取款項。(網上圖片)

德國自助回收飲品瓶的機器,投入合格的飲品瓶,便可收取款項。(網上圖片)

目前政府也在試行這些自助回收機,黃錦星說,初步發現「有賞」和「無賞」有明顯分別,年中會收集更多數據,再決定何種方法及獎賞。

要積極減廢,膠袋依然是很大的問題,在香港即棄產品中,最多其中是膠袋,他說,未實施5毫的膠袋徵費時,一年棄置量是80億個,經過10年,現在已減至40億個。不過,減廢尚未成功,5毫收費10年不變,不少團體要求政府檢視。黃錦星說年中會就徵費水平及豁免收費的範圍完成檢討。

想減有時也不容易,特別是廚餘。現行政府已透過有機資源回收中心O‧PARK1回收工商機構100噸廚餘循環再造,預計逐步提升到每日200噸,黃錦星說希望得到議員支持開展二廠,可以每日處理300噸廚餘。

有機資源回收中心O‧PARK1回收工商機構100噸廚餘循環再造,將廚餘轉廢為能。(被訪者提供)

有機資源回收中心O‧PARK1回收工商機構100噸廚餘循環再造,將廚餘轉廢為能。(被訪者提供)

為了提升處理廚餘能力,為家居住宅提供免費回收廚餘,政府亦正試行「廚餘、污泥共厭氧消化」試驗計劃,每日將回收最高達50公噸廚餘,第一期在大埔污水處理廠,黃錦星指,也會在沙田污水處理廠試行,若確實成功,會在其他污水處理廠實施。

處理過的廚餘可以提供電力和堆肥的副產品,實行轉廢為能。根據政府資料,單是O‧PARK1其產生的熱能及電能除供廠房使用外,預計每年可經電網輸出1400萬度剩餘電力,等於約3000戶家庭用電量,預計每年可減少約25000公噸的溫室氣體排放。

市民對垃圾徵費有不同的問題或者憂慮,黃錦星表示理解,會逐步推行,即使落實,市民仍有一年到年半的準備期,做到減廢回收的成效。政府會從Education 教育先行、Community Support 社區支援及Outreaching Assistance 外展協助做起。

他希望做到更貼地,更貼心推動垃圾徵費,會有網站講垃圾回收相關宣傳及建議,並在學校大肆宣傳,也有外展隊到地區,貼心向長者講解措施,以及在不同社區推行先導計劃試行收費,在真正立法時,每年更會動用不少於8至10億元,增加減廢及回收,做到專款專用。

政府將推動更多配套,到學校及地區大肆宣傳垃圾徵費下,如何減廢,增加回收。(被訪者提供)

政府將推動更多配套,到學校及地區大肆宣傳垃圾徵費下,如何減廢,增加回收。(被訪者提供)

黃錦星強調,推出垃圾徵費不是要增加庫房收入,而是要香港減廢增加回收,不做「大嘥鬼」。

往下看更多文章

無止橋十周年 七大校長合唱齊支持好難得

2017年11月01日 13:57 最後更新:14:11

早前Sebastian都講過無止橋慈善基金成立十年,出版了一本書叫《人生有幾個十年》,與公眾分享成果與體會,義工的真摯情懷都令Sebastian看得有些眼濕濕,上周五該基金舉辦了一個十周年晚宴,答謝多年來支持基金的善長及義工,並再籌得逾百萬元善款,以推行無止橋內地建設項目。

當晚七間大學校長、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和保安局局長李家超都有出席,在宴會期間還齊齊走到台前,合唱一曲《朋友》,場面好罕有,可見佢哋都認同呢個慈善項目。

兩位局長黃錦星和李家超、各大學校長和無止橋成員同唱一曲《朋友》。

兩位局長黃錦星和李家超、各大學校長和無止橋成員同唱一曲《朋友》。

佢哋當中不少人係親力親為參與無止橋的行動,好似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已參加了三次,佢感性咁分享話難忘村民的情誼:「還記起第一次住在村民家的時候,去廁所時週邊有很多雞雞鴨鴨望著,用饍時大家都是吃用洗臉盆一樣的器皿盛著大鑊飯,其實都很不習慣。但每次我也很享受和同學一起在農中服務和夜話。我們離開村的時候,村民還這樣寫著,『建的是一座橋,留下的是一份情。』這一切都讓我畢生難忘。」

環境局長黃錦星亦表示:「十多年來我多次參與『無止橋』這項十分有意義的活動,我支持無止橋進一步思考未來十年大計,繼續積極提倡環保理念,連繫城鄉環保人心。」 

無止橋基金今年踏進第十年,開始得到官方的認可,包括成功取得住房及城鄉建設部的支持,在北京成立代表辦公室;港府民政局今年亦支持該基金在雲南建立香港與內地青年聚善連心無止橋計劃;最近與住建部合作,在北京舉辦了內地首個現代生土建築展覽及國際論壇。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保安局局長李家超、七大學校長與無止橋各成員一同「聚善連心」,齊賀無止橋十周年。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保安局局長李家超、七大學校長與無止橋各成員一同「聚善連心」,齊賀無止橋十周年。

基金未來更計劃將無止橋項目融合大學的體驗學習課程,先由香港大學開始,並繼續在不同大學續步推廣,繼續承傳「無校界」精神。無止橋發起人及義務秘書紀文鳳展望無止橋未來十年,繼續在促進農村可持續發展的同時,把無數聯繫彼此、承載愛心和關懷的心橋,一一建立起來。

無止橋慈善基金於2007年成立,旨在組織香港、內地大學生以及不同背景的熱心社會人士深入內地偏遠貧困農村,為村民修建便橋、村莊設施以及進行民生改善項目,同時也開展具地區示範價值的農村示範。基金至今已發動超過3200名大學生和義工,完成超過60個無止橋項目,包括47座便橋,3個農村示範項目、3個村民活動中心建設和一系列民生改善工作等。其中四川災後重建項目更屢獲殊榮,包括環保建築大獎2010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評審團嘉許創新獎。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