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特朗普力爭「美國AI第一」 大數據兵家必爭 香港從中有機

博客文章

特朗普力爭「美國AI第一」 大數據兵家必爭 香港從中有機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特朗普力爭「美國AI第一」 大數據兵家必爭 香港從中有機

2019年02月14日 16:18 最後更新:16:59

中美兩國一旦爆發人工智慧(AI)科技大戰,令人聯想到武裝無人機、戰鬥機械人、網絡攻擊的荷李活電影場景。其實大家可能想多了,AI科技競賽大打出手的地方,是不會有硝煙的。

AI大戰未必先要出動機械人,大家不必想多了。

AI大戰未必先要出動機械人,大家不必想多了。

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簽署《美國AI倡議》(American AI Initiative)行政命令,要求政府把AI列為優先,全力推動以達「美國AI第一」的目標,這項行政命令要求聯邦機構在研發投入中把人工智慧列入優先地位,同時擴大相關科研人員使用政府資料的許可權。美國似乎要以「舉國體制」去發展AI行業。美國一方面強烈反對中國通過國家支援的方式推動高科技行業,宣稱這樣對美國企業造成不公平競爭,但與此同時,美國自己支持AI的計畫就出籠了。

美國總統特朗普下令美國要爭AI第一。AP圖片

美國總統特朗普下令美國要爭AI第一。AP圖片

內地媒體則以「特朗普下達AI動員令,目的是防範中國。」作回應。事實上,美國何止要採取防範中國的守勢,連環組合拳的攻勢必然陸續打出。

內地媒體對AI發展有很好的總結: AI包括移動互聯、智慧感應、大數據、智慧學習形成的綜合能力。美國的AI基礎技術毫無疑問強於中國,它在晶片行業、科技創新以及高技術人才數量方面,具有顯著的結構性優勢。然而中國在大數據積累、將科技轉作應用的動力,以及巨大的市場,亦有自己的獨有之長。就以AI智能學習為例,是用機構「閱讀」海量實踐數據去學習,例如醫療AI機械人是學習巨量的醫療個案數據去學習,中國人口多、收集數據限制較少,在數據方面有優勢。

《經濟學人》2017年5月6日封面故事《The world’s most valuable resource》。

《經濟學人》2017年5月6日封面故事《The world’s most valuable resource》。

《經濟學人》早在2017年5月6日封面故事《The world’s most valuable resource》已指出,大數據可以產生大量AI資源,驅動商業和經濟三級跳地產生增值效應。對此美國那有不知?Facebook、Google早已是成熟的玩家,不過,大數據的優勢在於中國,中國自己也很清楚。

昨日,瑞士《新蘇黎世報》描述「中國坐在大數據的金山上」,大數據將要比石油更有價值,而「中國消費者的數據比世界上任何國家都要多——這種資本讓中國有能力實施新經濟模式。」

不說不知,特朗普的總統寶座是靠AI和大數據打出來的。大選期間,特朗普聘用劍橋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利用社交數據配合消費數據分析,「讀出」選民心理背向之餘,也制定了針對不同社群訴求的宣傳方案,常非立體化的打出一場漂亮的選戰。特朗普本身就是大行家,為求在AI競賽遏制中國,你估他選那個攻擊點?

大數據不單主導社會和政治,隨著數字經濟、電子商務的全球化發展,大數據對貿易日益關鍵。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近日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打出第一槍,對中國「限制跨境數據流動以及數據本地化的要求」的電子商務政策,作出嚴厲批評。數據本地化指一國要求收集或產生於該國的數據存儲於境內,並限制或禁止數據跨境流動。美國聲言不滿中國政府對數據的干涉和過於規範,違反數據自由交流原則。美國是借數據自由為名,在中國最強的數據量方面打主意。此外,大數據涉及的個人私隱、政府監控、國家安全等等,經常成為中國被美國及西方集團批評的名目,以上種種都令中國處於被動形勢。

美國正在力爭全球標準的終極話語權,為「數據石油」資源立下遊戲規則,能夠做得到的話,這場AI競賽誰是贏家,答案已經寫在牆上。中國如何在面對美國的挑戰?預計中國其中一個方向是對等開放,若美國對中國全面封鎖AI研發技術,中國的數據自然也不會全面對美國開放。

無論如何,中國要站在道德高地,就要建現代化的數據交流中心,吸引國際數據的流入,藉以連通世界,擺脫對手未來可能的遏阻威脅。

目前國際公認「信得過」的數據自由港以新加坡、香港、都伯林為代表,三地的共同基礎是一、完善的數據保護法律、數據跨境流動管理機制;二是良好的人才儲備、健全基礎設施和稅收優惠,三是三地積極參與全球性數據流動的合作機制。

香港只要力保以上三點優勢,還有很多機會。我們的戰略地位和價值,將會大幅提升。




深藍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到35歲就炒,「清洗人才泡沫」,並非老闆無義而是科技無情

2019年03月27日 16:33 最後更新:16:50

「清洗人才泡沫」成為內地科技界熱門關鍵詞之一,事緣內地知名互聯網企業陸續傳出裁員消息,被裁對象主要是中高管理層,很大原因他們都已經35歲或以上。

有這樣的一個未經證實的小故事︰「騰訊主席馬化騰去年12月在最高層會議上提問︰『騰訊有一兩千個總監級管理人,30歲以下的有多少?』答案是不到10人。」沒有多久,總部啟動一次「騰訊史上絕無僅有的」裁員潮,主要在助理總經理、副總經理、總經理,甚至部分副總裁;這個為數約200人的團隊之上,裁員目標是10%。在類似騰訊的大公司,爬得上去上述行列的,應該都是資深人才,拿他們開刀,業界人士稱之為「清洗人才泡沫」。為什麼有這個泡沫?緣於,一、他們已屆中年;二、他們是中高層管理人;結果是一、他們懂得躲在comfort zone;二、他們有礙公司的新陳代謝機能。

騰訊主席馬化騰決定「清洗人才泡沫」,向中高管理層下手。

騰訊主席馬化騰決定「清洗人才泡沫」,向中高管理層下手。

讓年輕人取代表中年人進入管理層是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案?這話題近日在網上激起熱烈討論,不少落在哀嘆「科技中年」的無奈苦況,然而,現實就是這樣的。兩年多前,美國調查公司PayScale訪問18間大型科企,包括SpaceX 、Tesla、Facebook、Google、蘋果公司等,發現它們的員工年齡中位數是30歲以下,另一間調查公司Visier則指出,年齡20歲至33歲的「千禧世代」是矽谷科企最願意招聘對象。

中國科企在這時候亦開始年輕化行動。2017年,華為傳出勸退34歲以上部分老員工,據了解,隨著年齡的增長,公司認為他們的生產力和貢獻已達樽頸。阿里巴巴近年對員工架構作出多次調整,目前管理層和主要技術人員,80後佔80%,90後則佔5%。綜合而言,內地科技界對於35歲這個年齡關口,早有心理準備,內地網民及外媒炒熱這是中國科企的「寒冬」,其實關係不大,事關目前市場氣氛還不是太差,所以只是大齡人才的「寒冬」。各大科企積極佈置,估計是應對即將來臨的新一輪「淘汰期」——經歷過多次考驗,並建立規模的幾十到一百間科技公司,未來將只有屈指可數的存在。

德魯克(Peter Drucker)和他的名著《創新與企業家精神》。

德魯克(Peter Drucker)和他的名著《創新與企業家精神》。

這是管理學大師德魯克(Peter Drucker)在他的《創新與企業家精神》提出的高新科技產業發展模式,例如電腦的發明打開1949年至1955年的「窗口」,讓擁有技術和創新力的公司進入,經過互相競爭淘汰之後,倖存者進入第二個「窗口」——1970年電腦晶片技術突破帶來另一場革新,如是者,隨著技術不斷的顛覆和突破,每十幾廿年有一次「窗口」打開和「淘汰」出場的循環,結果依然留在市場,還是大公司規模的,就如鳳毛麟角。

中國的成功科企皆發跡於二千年前後的互聯網時代,差不多十幾廿年了。2018年是人工智能(AI)元年,2019年是5G元年,與此同時,中國和美國已急不及待的展開6G技術的角逐,可以預期新的「窗口」已經打開,隨即就是進行淘汰賽。目前看來風光的大公司,未必篤定能夠勝出,看看過去電腦時代,便可知沒有「大到不能倒」的事。中國科企明知要面對激烈搏鬥,便需要進行「清洗人才泡沫」,為年輕化鋪路的,正所謂「拳怕少壯」,你懂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