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路上看手機的人佔了多數。

今天在路上看手機的人佔了多數。

隨著手機科技進步,閱讀的人愈來愈少,看手機或平板電腦愈多。幾年前,傳媒以歐洲人仍然看書的優雅風景,批評國人手機不離手的「低頭」現象。2013年,一位印度工程師寫了一篇中國見聞︰《令人憂慮,不閱讀的中國人》,紅遍網絡,文中引述數字︰「中國人年均讀書0.7本,與韓國的人均七本,日本的四十本,俄羅斯的五十五本相比,中國人的閱讀量少得可憐。」他在上海看見圖書館的大學生也是在上網的。

國產手機商華為最近再度挑起話題,對以上現象作出不同解讀︰之前國內人總說歐洲人有文化,在地鐵裡只看書不玩手機,實情是當年的歐洲訊號太差了。2007年,華為替德國建設通訊基站,德國地鐵車廂終於有了訊號,那裡的風景很快就與中國看齊——乘客都在看手機。華為對旗下手機不忘順勢宣傳︰大部分智能手機電量消耗很快,外出一日,必須準備隨身充電器,而華為手機不單止持續強、充電快,還可以「反向充電」,即是可以給別人手機充電。

在地鐵看書恐怕再難以作為測量中西文化差距的一把尺。隨著快將到來的5G通訊時代,上網速度大幅提升,令很多人工智能(AI)的功能變成唾手可得,屆時,更多人會選擇手機等電子通訊產品,作為使用「碎片時間」的工具,問題在於你看什麼內容,是娛樂八卦、打機還是煲劇,抑或堅持利用手機來看書。

長時間低頭看電子產品是不健康的,一般而言,看到二十分鐘就要暫停,尤其是對於小孩子,從小培養看書習慣,學習一邊閱讀一邊思考,這是有益的,更有專家認為不要讓中學以下的孩子擁有手機,學校授課也應盡量用「不插電腦/電子產品」的自然教學方法。這些建議很好,可是考慮到國內的貧困地區,孩子難以得到優質師資,現代電子通訊產品,將能填補城鄉之間的知識鴻溝。

近年,國內開發商把握資訊科技的躍進機會,把更多AI技術融合在遙距教育程式之內,偏僻地區的學生不必苦候良師到來,以手機、平板電腦就可以得到「一對一」授課機會,學習英語的效果尤見突出。

網上的「AI老師」憑藉語音辨識系統,字正腔圓的示範會話之餘,也可以分析學生進度,給予不同程度的教學內容,令教與學的效率提升,增加貧窮學生走出鄉間的機會。

今時今日,我們只憂慮不學習的中國人,是否需要有更多閱讀書本時間,還看不同的環境和條件而定。




黃秉華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