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坊間機構推動學界認識戀愛課題,建立健康戀愛觀。

有機構趁上周情人節公布調查,發現逾三千名受訪中學及大專學生中,近八成於初中或之前已有戀愛經驗,反映青少年愈來愈早踏上戀愛路。近年坊間不少機構見此趨勢,積極在學界推動戀愛教育,有機構舉辦大型互動體驗遊戲,讓學生代入戀愛中不同階段,反思自身價值觀;亦有機構以劇場形式,要學生面對「人生交叉點」一般的戀愛難題。戀愛教育活動各適其適,惟負責社工不約而同強調,戀愛教育並不等於鼓吹學生談戀愛,而是希望其及早認識戀愛課題,建立健康戀愛觀。 

學界推動戀愛教育,助建健康愛情觀。資料圖片

學界推動戀愛教育,助建健康愛情觀。資料圖片

「中學生應否談戀愛」似是老掉牙的課題,但上周的調查卻反映青少年愈來愈早接觸戀愛,已是明顯的趨勢。負責是次調查的香港青年協會,自一三年開始在學界推動戀愛教育,先後推出「戀愛通識課」和「愛情價值學」戀愛及性教育計劃,對象為小三至中五學生,過去三年已服務了五十所中小學。負責計劃的青年工作幹事林亞絢透露,本學年學校報名反應踴躍,協會須將名額由十九所增至三十一所,反映學界對戀愛教育的需求龐大。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林亞絢介紹,計劃會安排全級學生參與一項三小時互動體驗活動(soci game),首部份設有五至六個小攤位,利用選擇題、角色扮演等遊戲帶出不同主題,例如擇偶條件、網上交友等,讓學生代入不同戀愛環節,反思自己的戀愛價值觀;另一部份則通過雙人遊戲,學習戀愛的相處之道,「例如我們會安排一名學生蒙眼,在另一學生引導下砌拼圖,帶出相向溝通的重要。」林亞絢強調,計畫不主張硬性的單向傳授,更着重學生的多角度思考,「得着是學生自己bombard(衝擊)出來。」完成活動後,協會亦安排三節課堂及教材,進一步深化學生的學習成果。

新界喇沙中學是其中一所參與青協計劃的學校,該校輔導主任馮業琦坦言,青少年面對戀愛時未必懂得處理,曾有學生情侶面對衝突時不懂梳理情緒,結果在校園內吵架,影響了身邊同學之間的相處氣氛。校方過去曾邀請不同機構到校舉辦戀愛教育講座,但多為單次性質,「斬件式,不夠連貫和系統性。」其後得知青協的計劃,在其協助下利用協會教材,由各班班主任親自教授戀愛課。

外界或會質疑戀愛教育變相鼓吹學生談戀愛,但馮業琦不同意,直言現今社會風氣自由,即使校方強硬禁止,學生也只會陽奉陰違,甚至引來反效果,「明知禁不了,愈強硬學生只會愈不肯傾,你寧願知情還是不知情?為何不嘗試裝備他們(面對戀愛)?」馮認為戀愛教育其一目的,是要學生明白遇到戀愛問題時,可尋找老師幫助,不致「鑽牛角尖」,過去便曾有學生在周記與他傾訴戀愛心事,「讓他們知道,天大的事都可找老師傾。」

資料圖

資料圖


明愛向晴軒危機專綫及教育中心自一四年起亦在中學推動「戀愛和平」情愛教育,通過講座、工作坊和輔導小組,讓學生學習如何戀愛,至今已服務近百所學校,舉辦過三百多場活動。中心註冊社工葉詠儀表示,中心自○八年起設立愛情輔導電話專綫,不時收到青少年及成人求助,「與其事後補救,我們希望做些預防性工作,在其情竇初開時及早介入。」

中心的計劃是劃分了八大主題,涵蓋暗戀、熱戀、磨合到分手等戀愛階段,葉詠儀闡述,「尋愛階段到底明不明白何謂愛?兩性相處之間的界綫如何?以至分手後如何處理創傷?」中心會與老師商討,「有些學校學生較純品,可能前期階段的內容較適合;亦有駐校社工形容學生處理分手時較『論盡』,甚至有同學幫忙『出頭』造成欺凌,我們會因應學校的情況挑選適合主題。」葉詠儀期望,長遠而言戀愛教育可被列入常規課程,「學校不會再只視其為bonus(額外)。」

除了戀愛價值觀、兩性相處之道外,有機構更關注青少年戀愛關係中的暴力。和諧之家專門處理家庭暴力,總幹事李劉素英指出,不少家暴個案是跨代發生,青少年過去曾經歷或目睹家暴,日後再施加在伴侶身上,故機構更希望推行預防性教育。

和諧之家在一三至一六年間推出了「Teen Teen愛尊綫」流動教育服務計畫,以多元化的教學模式為中一至中三學生提供戀愛教育。李劉素英憶述,計畫其中一部分以互動劇場形式,模擬場景要求學生作抉擇,讓其重演及改寫故事,「他們切身去想如何處理,比較容易掌握。」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機構註冊社工湯瑞興補充,計劃亦設有講座,過程中會安排學生填寫問卷,列出一些或構成戀愛暴力的行為,思考自己有否戀愛暴力的傾向,「原來要求伴侶經常報到、查看對方手機,若過於頻密,嚴重的話也可構成精神暴力,學生知道後也有不少衝擊。」李劉素英又指,分手時威脅、恐嚇伴侶等,亦是一種分手暴力,在青少年戀愛關係間亦時有聽見。

雖然計劃頗有成效,惟湯瑞興指出,計劃所獲的資助於一六年後中斷,故活動規模因而縮小,現時主要集中以講座及工作坊形式進行,「有學校也反映戀愛教育有其需要,(對縮小規模)感到可惜。」李劉素英坦言冀外界多加關注戀愛教育的重要性,增加資源進行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