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場門檻低!

近年本港共享工作空間開至成行成市,業內競爭臨近飽和。有業界形容,上環、荔枝角等地充斥共享工作室,已成重災區,有公司出租率只達一半,表現遠差預期,唯有大劈價吸客。加上近年有多家外地「巨無霸」來港爭食,以蝕本價搶攻市場,業內已有經營者被逼退場。有業界估計,行業在未來三年將進入整頓期,斷言九成小型經營者將倒閉。有經營者為求「保命」,與行家聯營合作,冀擴大成本效益;亦有公司朝服務式辦公室轉型,望能起死回生。

更多相片
近年本港共享工作空間開至成行成市,業內競爭臨近飽和。網上圖片

入場門檻低!

網上圖片

共享工作空間近年在港成為新趨勢,不論規模大小的經營者亦熱衷入場,分一杯羹。戴德梁行去年發表報告指,本港有約六十八個營運商經營共享工作空間,總樓面面積約一百三十萬方呎,當中逾七成於港島區開設。然而市場發展速度驚人,卻為業界帶來激烈競爭,有經營者慨歎市場環境未如預期,部分積極密謀轉型突圍,亦有部分看淡前景失望離場。

網上圖片

為吸引客源,黃小姐與不少同業一樣,甫開業即決定減價。另一共享空間Bloom共同創辦人梁澤明表示,近年愈來愈多新的共享工作空間冒起,但用家的增長幅度卻追不上,不少新開幕的共享工作間,都會大劈價吸客,「他們擔心客人填不滿新場,於是將租金大減價,有些甚至減至六折。」

網上圖片

本港共享空間急速膨脹,更吸引外地大型連鎖同業進場,令市場競爭更激烈。去年才成立的御一空間創辦人及主席陳恩德直言,近年多家外地「巨無霸」來港擴展業務,「每個辦公室大至十萬、八萬呎,有些七、八層樓高,小型共享工作空間自然感到壓力,難免人心惶惶。」

網上圖片

面對嚴峻的經營環境,業內亦有經營者「不服輸」,陳恩德觀察到,部分規模較小的共享工作空間正研究聯營合作的可能性,「可以用番原有的資源,做到雙贏。」御一空間亦曾獲同業邀請洽談合作,惟最終未有成事。馮康亦得悉有行家已組成聯盟,讓雙方會員共用聯盟下的工作空間,擴大成本效益。

近年本港共享工作空間開至成行成市,業內競爭臨近飽和。網上圖片

近年本港共享工作空間開至成行成市,業內競爭臨近飽和。網上圖片

共享工作空間近年在港成為新趨勢,不論規模大小的經營者亦熱衷入場,分一杯羹。戴德梁行去年發表報告指,本港有約六十八個營運商經營共享工作空間,總樓面面積約一百三十萬方呎,當中逾七成於港島區開設。然而市場發展速度驚人,卻為業界帶來激烈競爭,有經營者慨歎市場環境未如預期,部分積極密謀轉型突圍,亦有部分看淡前景失望離場。

出租率僅五成 甫開業即減價

自由鳥共享工作間負責人梁先生表示,在上環、荔枝角等地區,共享工作空間已開到成行成市,形容已成重災區,競爭相當激烈,「有些共享工作空間只有五成出租率,表現較預期差很多。」位於沙田區的共享工作空間Circoop,開業不足半年,負責人黃小姐坦言,該區目前只有兩家共享工作空間,開業前以為市場需求大,惟至今共用辦公桌(hot desk)的座位仍未滿座,「始終較多客人會選擇出九龍或香港,租用共享工作空間,所以我只好在網上賣多些廣告,吸引區內客人租用。」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為吸引客源,黃小姐與不少同業一樣,甫開業即決定減價。另一共享空間Bloom共同創辦人梁澤明表示,近年愈來愈多新的共享工作空間冒起,但用家的增長幅度卻追不上,不少新開幕的共享工作間,都會大劈價吸客,「他們擔心客人填不滿新場,於是將租金大減價,有些甚至減至六折。」

入場門檻低  貪新鮮show-off

一六年開業的Campfire聯合創辦人及主席馮康形容,近年共享工作空間發展得太火熱,經營者數目在數年間倍增,「入場門檻太低,很多業主也畀得起一、二百萬元裝修費,沒甚麼計劃便開業,(情況)好像不太健康。」同年開業的theDesk行政總裁及聯合創辦人許飈同意,兩、三年前共享工作空間是新興玩意,易於市場上籌措資金,「很多人也是貪新鮮,甚至開來show-off(炫耀),現在『酒氣』過了,不知道如何經營下去。」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本港共享空間急速膨脹,更吸引外地大型連鎖同業進場,令市場競爭更激烈。去年才成立的御一空間創辦人及主席陳恩德直言,近年多家外地「巨無霸」來港擴展業務,「每個辦公室大至十萬、八萬呎,有些七、八層樓高,小型共享工作空間自然感到壓力,難免人心惶惶。」

「巨無霸」攻港  百元出租桌子

不僅如此,陳恩德更指,大型共享空間喜以銀彈攻勢搶佔市場,不惜以「蝕本價」吸客,重擊小型共享空間的生計;梁先生亦表示,一些大型公司會以低價招攬新客,日租共享辦公桌可低於一百元。陳恩德不諱言,已有個別小經營者看淡前景,寧願「壯士斷臂」結業離場,相信未來一兩年亦會有不少同業在租約期滿後陸續退場。

業界普遍認同,近年業內的競爭對小型共享工作空間打擊最大,許飈解釋,僅約數千呎的共享工作空間難以讓會員做到互相交流協作的效果,無法為會員「增值」,變相流失客源。馮康更直言,「規模就是一切,沒有規模很難做。」許飈估計,行業現正步入汰弱留強的整頓期,未來三年業內將有九成小型經營者退場,「但以空間面積計算應不會少很多,到時只剩下幾家大規模的公司。」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面對嚴峻的經營環境,業內亦有經營者「不服輸」,陳恩德觀察到,部分規模較小的共享工作空間正研究聯營合作的可能性,「可以用番原有的資源,做到雙贏。」御一空間亦曾獲同業邀請洽談合作,惟最終未有成事。馮康亦得悉有行家已組成聯盟,讓雙方會員共用聯盟下的工作空間,擴大成本效益。

密謀轉型突圍  組聯盟擴效益

除了聯營合作,轉型亦是不少共享空間的出路,以Circoop為例,黃小姐指該處兼營活動場地出租,提升空間的多元性,「我們一開始已提供租場服務,舉辦攝影、派對、興趣班等。」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同時,轉型為近似服務式辦公室的模式亦是一大方向。梁先生表示,近年共用辦公桌的需求逐漸減退,更多人租用工作房間,並以商業客戶及企業部門為主,「香港人較喜歡細房,一百呎左右已經夠用。」所以他將打通旁邊單位,擴大業務範圍,「現時我們只有五個房間,預計在今年六月,提供多六個房間,供商業客戶租用。」梁澤明亦稱,Bloom也因應客人需求,將兩間房間合併成一間,希望用自己的方式留客。

黃小姐認同,本地客戶着重私隱,故對工作房間的需要增加,衍生出另一種寫字樓服務。她引述客人指,區內愈來愈多寫字樓以劏房形成出租,「一個小型房間租金二千至三千不等,但通常不會提供額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