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衡陽國軍首支傘兵遺骸成功鑑定 掀起精銳奮勇抗戰史

歷史長河

衡陽國軍首支傘兵遺骸成功鑑定 掀起精銳奮勇抗戰史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衡陽國軍首支傘兵遺骸成功鑑定 掀起精銳奮勇抗戰史

2019年03月12日 09:30

中國版的《雷霆傘兵》/《兄弟連》 (Band of Brothers)。向你們致敬!

抗日戰爭時期,首批國軍傘兵的陣亡遺骸,埋葬在衡陽市衡陽縣台源寺附近的一塊簡單墓地。內地一個名叫「老兵回家」的公益基金會,走訪當地民眾、查閱史料、邀請教授以DNA鑑定等多種方式,近日確定其中三具遺骸的身分,他們就是「衡陽空降突襲」之中壯烈犧牲的周劍敵、楊本芳及章峰。

更多相片
衡陽縣台源寺附近,義工在犧牲傘兵的墓前祭拜,目前有三人身分得到確認 (網上圖片)

中國版的《雷霆傘兵》/《兄弟連》 (Band of Brothers)。向你們致敬!

義工檢視遺骸 (網上圖片)

義工檢視遺骸 (網上圖片)

傘兵受訓過程 (網上圖片)

他們的身分其實也相當特殊-「傘兵特種部隊」-他們隸屬國軍首支傘兵部隊「鴻翔部隊」,在1945年6月,於衡陽洪羅廟執行空降作戰任務期間,連同其餘一名中國傘兵以及兩名美軍顧問,壯烈犧牲。他們的死,距離日本宣布投降只有十多日。

傘兵團司令李漢萍少將與完成最終傘降訓練的第一隊隊長井慶爽握手 (網上圖片)

傘兵團司令李漢萍少將與完成最終傘降訓練的第一隊隊長井慶爽握手 (網上圖片)

突擊隊每隊配有8名譯員,有不少人是大學外語系學生。圖為第一隊的譯員,於抗戰勝利後在廣東羅定合影 (網上圖片)

「傘兵」是二戰戰場中最能發揮威力的作戰系統,他們能夠直接從空中降至敵方腹地作戰,讓敵方腹背受敵,造成心理壓力。他們可截斷敵方退路、或配合地面部隊衝鋒陷陣,他們個個精銳,武器裝備充足,敵方相當忌諱。事實上,二戰時期的歐洲戰場,納粹德國率先運用空降戰術,在戰爭初期取得極好戰績,不過因為元首後來認為傘兵「效果不彰」而放棄了;而美國卻最終透過傘兵,為盟軍在歐洲戰場反攻納粹德國帶來極大貢獻。

史典華 (網上圖片)

身處東方戰場的蔣介石,早在德國連串傘兵作戰成功,已了解到空降戰術成效。1942年,英屬仰光失守,澳洲人史典華率領300人投靠「中國遠征軍」的杜聿明,成為國軍的外籍部隊。被授予少校軍銜的史典華,留意到當時美軍在歐洲空降作戰取得不俗戰果,而亞太戰場的「飛虎隊」也漸見佳境。眼看雲南的昆明機場,依然受到日軍地面攻勢威脅。為應對情況,史典華於是向國軍建議,抽調精銳部隊中的軍官充當幹部,招收知青,志在組建一支強悍的突擊部隊,進可滲透戰鬥,退可守衛重要軍用設施。

國軍傘兵裝備和美軍一樣,有M1卡賓槍及湯普森衝鋒鎗 (網上圖片)

國軍傘兵裝備和美軍一樣,有M1卡賓槍及湯普森衝鋒鎗 (網上圖片)

「陸軍突擊總隊」第一隊全體官兵,在抗戰勝利後合影 (網上圖片)

此提案不僅受杜聿明和陳納德好評,蔣介石也雙手贊成。於是在駐華美軍協助下,傘兵突擊隊在1944年 1月正式組建,為了保密,對外代號稱為「鴻翔部隊」。1945年4月8日,為了配合盟軍反攻,將傘兵第一團擴編為「陸軍突擊總隊」,同時成立傘兵學校與接收武器裝備,正式具備作戰能力。所以,4月8日也是台灣的「傘兵節」。

當時訓練用的跳傘塔,相當罕見 (網上圖片)

順帶一提,國軍傘兵與西方各國一樣,雲集了精英。在美軍協助下,他們擁有最優秀的教員和最精良武器裝備及訓練,物資供給相當充分,據了解連福利也與美軍一樣。作為精銳部隊,對人員質素、武器裝備和後勤供應有著極高的要求。部隊最終也不負眾望,很短時間內取得不可磨滅的佳績。據載,1945年4月至6月的湘西「雪峰山會戰」中,突擊營在南寧沿線公路策動破襲,截斷日軍由廣西通往東南亞的公路。

傘兵所用的C-47運輸機 (網上圖片)

1945 年 5 月納粹德國投降。作為「邪惡軸心」之一的侵華日軍,急於從南方撤出,以鞏固華北地區,而中國軍隊則在廣州、衡陽、長沙、柳州一帶展開反擊。在反擊戰中,充份體現出傘兵的戰略部署縱深優勢,積極打退或騷擾日軍後方。他們先後在湖南、廣東、廣西對侵華日軍展開三次小規模空降突襲,包括「衡陽空降突襲」。

義工檢視出土的疑似降落傘傘布 (網上圖片)

此時,日軍在衡陽設立重要後方補給基地。「鴻翔部隊」突擊二隊共76人,在1945年6月6日安全空降於衡陽的洪羅廟地區後潛伏。部分成員在當地游擊隊配合下,突襲公路日軍檢查站,短短在10分鐘就解決敵軍,完成任務。到了8月1日,突擊二隊與游擊隊配合下,攻擊台源寺日軍的據點,當時,日軍駐有100餘人。突擊二隊成功殲敵,攻佔據點 ,破壞大型糧庫後,再星夜奔襲至前線,配合正面部隊進攻衡陽,殲敵近 100人。戰鬥任務中,突擊二隊亡4人、美軍顧問亡 2 人,其中三名中國成員就是周劍敵、楊本芳及章峰,他們的死,相距日本昭和天皇,發表《終戰詔書》,向同盟國宣布無條件投降,只有十多日。

義工檢視遺骸 (網上圖片)

義工檢視遺骸 (網上圖片)

「鴻翔部隊」臂章 (網上圖片)

他們的遺骸,隨著2014年7月,有學者針對他們所葬之地展開研究而慢慢釐清身份。2018年5月,公益基金會「老兵回家」帶領學術團隊展開挖掘、鑑定、收殮,並清理出四具遺骸,與此同時還出土部分疑似降落傘傘布、紐扣、牙膏等遺物。基金會透過國軍傘兵退役軍官,提供「高雄天兵忠靈祠忠烈牆」上的名單,刻有衡陽之役三名犧牲傘兵人員名單對比後,發現一致。

衡陽縣台源寺附近,義工在犧牲傘兵的墓前祭拜,目前有三人身分得到確認 (網上圖片)

衡陽縣台源寺附近,義工在犧牲傘兵的墓前祭拜,目前有三人身分得到確認 (網上圖片)

義工檢視遺骸 (網上圖片)

義工檢視遺骸 (網上圖片)

他們的身分其實也相當特殊-「傘兵特種部隊」-他們隸屬國軍首支傘兵部隊「鴻翔部隊」,在1945年6月,於衡陽洪羅廟執行空降作戰任務期間,連同其餘一名中國傘兵以及兩名美軍顧問,壯烈犧牲。他們的死,距離日本宣布投降只有十多日。

傘兵受訓過程 (網上圖片)

傘兵受訓過程 (網上圖片)

傘兵團司令李漢萍少將與完成最終傘降訓練的第一隊隊長井慶爽握手 (網上圖片)

傘兵團司令李漢萍少將與完成最終傘降訓練的第一隊隊長井慶爽握手 (網上圖片)

「傘兵」是二戰戰場中最能發揮威力的作戰系統,他們能夠直接從空中降至敵方腹地作戰,讓敵方腹背受敵,造成心理壓力。他們可截斷敵方退路、或配合地面部隊衝鋒陷陣,他們個個精銳,武器裝備充足,敵方相當忌諱。事實上,二戰時期的歐洲戰場,納粹德國率先運用空降戰術,在戰爭初期取得極好戰績,不過因為元首後來認為傘兵「效果不彰」而放棄了;而美國卻最終透過傘兵,為盟軍在歐洲戰場反攻納粹德國帶來極大貢獻。

突擊隊每隊配有8名譯員,有不少人是大學外語系學生。圖為第一隊的譯員,於抗戰勝利後在廣東羅定合影 (網上圖片)

突擊隊每隊配有8名譯員,有不少人是大學外語系學生。圖為第一隊的譯員,於抗戰勝利後在廣東羅定合影 (網上圖片)

身處東方戰場的蔣介石,早在德國連串傘兵作戰成功,已了解到空降戰術成效。1942年,英屬仰光失守,澳洲人史典華率領300人投靠「中國遠征軍」的杜聿明,成為國軍的外籍部隊。被授予少校軍銜的史典華,留意到當時美軍在歐洲空降作戰取得不俗戰果,而亞太戰場的「飛虎隊」也漸見佳境。眼看雲南的昆明機場,依然受到日軍地面攻勢威脅。為應對情況,史典華於是向國軍建議,抽調精銳部隊中的軍官充當幹部,招收知青,志在組建一支強悍的突擊部隊,進可滲透戰鬥,退可守衛重要軍用設施。

史典華 (網上圖片)

史典華 (網上圖片)

國軍傘兵裝備和美軍一樣,有M1卡賓槍及湯普森衝鋒鎗 (網上圖片)

國軍傘兵裝備和美軍一樣,有M1卡賓槍及湯普森衝鋒鎗 (網上圖片)

此提案不僅受杜聿明和陳納德好評,蔣介石也雙手贊成。於是在駐華美軍協助下,傘兵突擊隊在1944年 1月正式組建,為了保密,對外代號稱為「鴻翔部隊」。1945年4月8日,為了配合盟軍反攻,將傘兵第一團擴編為「陸軍突擊總隊」,同時成立傘兵學校與接收武器裝備,正式具備作戰能力。所以,4月8日也是台灣的「傘兵節」。

「陸軍突擊總隊」第一隊全體官兵,在抗戰勝利後合影 (網上圖片)

「陸軍突擊總隊」第一隊全體官兵,在抗戰勝利後合影 (網上圖片)

順帶一提,國軍傘兵與西方各國一樣,雲集了精英。在美軍協助下,他們擁有最優秀的教員和最精良武器裝備及訓練,物資供給相當充分,據了解連福利也與美軍一樣。作為精銳部隊,對人員質素、武器裝備和後勤供應有著極高的要求。部隊最終也不負眾望,很短時間內取得不可磨滅的佳績。據載,1945年4月至6月的湘西「雪峰山會戰」中,突擊營在南寧沿線公路策動破襲,截斷日軍由廣西通往東南亞的公路。

當時訓練用的跳傘塔,相當罕見 (網上圖片)

當時訓練用的跳傘塔,相當罕見 (網上圖片)

1945 年 5 月納粹德國投降。作為「邪惡軸心」之一的侵華日軍,急於從南方撤出,以鞏固華北地區,而中國軍隊則在廣州、衡陽、長沙、柳州一帶展開反擊。在反擊戰中,充份體現出傘兵的戰略部署縱深優勢,積極打退或騷擾日軍後方。他們先後在湖南、廣東、廣西對侵華日軍展開三次小規模空降突襲,包括「衡陽空降突襲」。

傘兵所用的C-47運輸機 (網上圖片)

傘兵所用的C-47運輸機 (網上圖片)

此時,日軍在衡陽設立重要後方補給基地。「鴻翔部隊」突擊二隊共76人,在1945年6月6日安全空降於衡陽的洪羅廟地區後潛伏。部分成員在當地游擊隊配合下,突襲公路日軍檢查站,短短在10分鐘就解決敵軍,完成任務。到了8月1日,突擊二隊與游擊隊配合下,攻擊台源寺日軍的據點,當時,日軍駐有100餘人。突擊二隊成功殲敵,攻佔據點 ,破壞大型糧庫後,再星夜奔襲至前線,配合正面部隊進攻衡陽,殲敵近 100人。戰鬥任務中,突擊二隊亡4人、美軍顧問亡 2 人,其中三名中國成員就是周劍敵、楊本芳及章峰,他們的死,相距日本昭和天皇,發表《終戰詔書》,向同盟國宣布無條件投降,只有十多日。

義工檢視出土的疑似降落傘傘布 (網上圖片)

義工檢視出土的疑似降落傘傘布 (網上圖片)

義工檢視遺骸 (網上圖片)

義工檢視遺骸 (網上圖片)

他們的遺骸,隨著2014年7月,有學者針對他們所葬之地展開研究而慢慢釐清身份。2018年5月,公益基金會「老兵回家」帶領學術團隊展開挖掘、鑑定、收殮,並清理出四具遺骸,與此同時還出土部分疑似降落傘傘布、紐扣、牙膏等遺物。基金會透過國軍傘兵退役軍官,提供「高雄天兵忠靈祠忠烈牆」上的名單,刻有衡陽之役三名犧牲傘兵人員名單對比後,發現一致。

據內地傳媒報道,由於這些英烈在抗戰時貢獻良多,將在今年清明節重新刻碑,並幫助他們尋找親屬後代。

「鴻翔部隊」臂章 (網上圖片)

「鴻翔部隊」臂章 (網上圖片)

往下看更多文章

楚共王狩獵失弓 「楚弓楚得」不氣憤

2024年04月19日 20:00

「楚弓楚得」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於漢代劉向所寫的《說苑》,在《至公》中有提及:「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病逝,其子熊審繼位,是為楚共王。基於父親一生戎馬稱霸中原的豐功偉績,楚共王即位後自然不敢怠倦。在料理完楚莊王的喪事後,楚共王馬上就收拾好心情,準備在政壇上大展拳腳。他一方面與齊國結盟,另一方面則繼績與晉國及其盟國打好關係。利用楚莊王的聲威,在短短兩年間,楚共王就與多國諸侯達成盟約,成功結下蜀之盟,讓楚國霸業達到鼎盛時期。

公元前589年,楚國與齊國結盟,在蜀(今山東泰安西)召周邊各諸候國會盟,史稱蜀之盟。由楚國領導的蜀之盟是春秋以來參與國最多的一次盟會,而秦國也參與了加盟。(網上圖片)

公元前589年,楚國與齊國結盟,在蜀(今山東泰安西)召周邊各諸候國會盟,史稱蜀之盟。由楚國領導的蜀之盟是春秋以來參與國最多的一次盟會,而秦國也參與了加盟。(網上圖片)

在政務之外的餘閒時間,楚共王最愛到郊外打獵騎射,所以在獵場可以經常看到他被侍衛圍繞、在快馬上執弓獵獸的身姿。由於喜愛狩獵,所以楚共王專門打造了一把弓。這把弓精美且結實,令楚莊王對它愛不釋手。要是哪天沒有對弓弦進行保養,楚莊王都會感到坐立難安。

弓囊與弓箭。(網上圖片)

弓囊與弓箭。(網上圖片)

有一天,他外出打獵。恰好面前出現了一隻獵物,楚莊王自然緊緊追趕。可就在越追越近,手往弓囊一探時,楚莊王卻發現他的愛弓不見了!隨行的從僕為好弓的丟失而感到可惜,一致認同地對楚共王說:「大王,讓我們回頭沿路把弓找回來吧!」沒想到,楚共王居然搖了搖頭拒絕道:「不必去尋找了!這弓丟在楚地,相信拾者也當是楚國人。既然同是楚國人,就沒有必要再去尋找它了。」隨從人員一聽,邊點頭、邊欽佩地說:「大王英明!」於是,他們繼續他們的打狩之旅,並沒有再去尋找弓弦。

元人狩獵。(網上圖片)

元人狩獵。(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楚弓楚得」這個成語,意思是指自己雖有得失,但由於受益者是自家人,所以好處並沒有外流;含褒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