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昔日黑幫改過成「黑天使」 為災難罹難者義務修復遺體

美善人生

昔日黑幫改過成「黑天使」 為災難罹難者義務修復遺體
美善人生

美善人生

昔日黑幫改過成「黑天使」 為災難罹難者義務修復遺體

2019年03月17日 12:00

浪子回頭金不換。

目睹2014年的澎湖空難及高雄氣體爆炸的災後工作,陳修將成立「76行者遺體美容修復團隊」,在災後義務為罹難者修復遺體,只為讓罹難者死後仍受尊重,為家屬重建希望。他說,在完善他人的同時,也是在完善自己從前沒有過的人性。因為他曾經誤入歧途,做過一個多次進出監獄的黑幫大哥。

更多相片
網上圖片

浪子回頭金不換。

網上圖片

陳修將出生於台灣彰化,在學時期因在校內受到欺凌,選擇了以暴易暴的方式作反擊。後來他眼見黑社會大哥都光鮮亮麗,便執意投身黑社會,從此無惡不作,甚至為求上位,把人斬至重傷。陳修將說,他國三時就已擁有了人生第一把槍。前後進出監獄5、6次的他,最終在23歲坐牢近6年。

網上圖片

接近30歲才出獄,陳修將說:「不想要再過像監獄那種連呼吸都不自由的生活。」金盆洗手後,他與當時的女友(現已成為妻子)一起加入殯葬業。

網上圖片

剛入行的他由低做起,有感傳統的遺體處理方式對遺體受損的死者不夠人性,於是決心成為遺體修復師,改變這個不尊重遺體的文化。陳修將開始四處拜師學藝,像特效化妝師、電影道具師、甚至外科醫生,再將所學的技術、知識、理論結合應用。但當中最困難是,他無法在人體身上練習,「因為遺體是神聖的,不可以請來練習」。

網上圖片

「76行者」的名稱來自澎湖空難及高雄氣爆的總罹難人數。團隊一開始只有27個成員,至現在已集合近300人,是目前台灣唯一的遺體處理義工團隊。

網上圖片

陳修將憶述,入行9年最難忘是2016年的「台南維冠大樓倒塌」事故。當時高雄美濃地震造成一座商住混合大樓倒塌,由於時值凌晨時分,住客還在睡夢中,走避不及,造成115人死亡。

網上圖片

「76行者」修復師的偉大付出,常被外界稱為活菩薩,又因工作時身穿黑衣黑褲而被稱為「黑天使」。陳修將認為他的工作只為讓罹難者完美的走完最後一程,也希望能為家屬帶來一點安慰。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陳修將出生於台灣彰化,在學時期因在校內受到欺凌,選擇了以暴易暴的方式作反擊。後來他眼見黑社會大哥都光鮮亮麗,便執意投身黑社會,從此無惡不作,甚至為求上位,把人斬至重傷。陳修將說,他國三時就已擁有了人生第一把槍。前後進出監獄5、6次的他,最終在23歲坐牢近6年。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接近30歲才出獄,陳修將說:「不想要再過像監獄那種連呼吸都不自由的生活。」金盆洗手後,他與當時的女友(現已成為妻子)一起加入殯葬業。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剛入行的他由低做起,有感傳統的遺體處理方式對遺體受損的死者不夠人性,於是決心成為遺體修復師,改變這個不尊重遺體的文化。陳修將開始四處拜師學藝,像特效化妝師、電影道具師、甚至外科醫生,再將所學的技術、知識、理論結合應用。但當中最困難是,他無法在人體身上練習,「因為遺體是神聖的,不可以請來練習」。

直至2014年7月接連發生的兩次大型災難,澎湖空難及高雄氣爆,陳修將召集同業前往災場修復罹難者的遺體,發現台灣沒有同類的義工團體,就成立了「76行者遺體美容修復團隊」,義務協助災後的遺體處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76行者」的名稱來自澎湖空難及高雄氣爆的總罹難人數。團隊一開始只有27個成員,至現在已集合近300人,是目前台灣唯一的遺體處理義工團隊。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陳修將憶述,入行9年最難忘是2016年的「台南維冠大樓倒塌」事故。當時高雄美濃地震造成一座商住混合大樓倒塌,由於時值凌晨時分,住客還在睡夢中,走避不及,造成115人死亡。

陳修將抵達現場時只見一片頹垣敗瓦,其中有一戶全家罹難,遺體損傷十分嚴重。其親人前來認屍時,他最終忍不住退到後方,轉頭偷哭抹淚。他說,這是入行以來最艱難的任務,罹難者中有三分之一是小孩,「情感上的衝擊實在最大」。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76行者」修復師的偉大付出,常被外界稱為活菩薩,又因工作時身穿黑衣黑褲而被稱為「黑天使」。陳修將認為他的工作只為讓罹難者完美的走完最後一程,也希望能為家屬帶來一點安慰。

陳修將說,心情其實很矛盾,因為團隊每次見面都在災難或意外現場,但即使工作過程很辛苦,以後還是會義無反顧地幫忙。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天文館專家長途跋涉1300里走進鄉村小學開展流動科學課,佈置有趣功課為學童科普天文知識。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據《大米Video》報導,北京天文館首席科普專家寇文近日攜帶100份特殊禮物,跨越1300里來到河南一所鄉村小學,為孩子們開設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流動科學課」。這名58歲的專家不僅親自授課,還佈置了一項有趣的功課,旨在讓更多孩子了解天文的魅力。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據悉,寇文從2003年開始進入天文館工作,從事天文科普進學校組織大家進行觀測活動,至今已有20年時間。2020年時,寇文所在的天文館和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為了致力於通過線上和線下方式普及天文知識,尤其注重偏遠地區。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為此,他們精心策劃了一個「上知天文」的社交平台帳號來傳播這個天文知識,至今已經堅持了4年。現時,該短視頻平台已經發佈了461條短視頻,其中還有很多短視頻被當成教學課件,讓孩子對天文學能有更深入了解。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而此次來到這裡進行科普,為了讓課堂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寇文佈置了一項利用星圖尋找星星的功課,讓孩子們獨立地使用星圖找到天上的星星,從而親身體驗天文學的魅力。寇文看到課堂上這些5、6年級的學生眼神中閃爍著好奇和渴望知識的光芒時,他就感到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看到孩子眼裡的光,我就有成就感」。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