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戰役大獲全勝的謀略和智慧

葉介甫

人民解放軍自上而下形成軍事民主的氛圍。圖為炮兵連長利用沙盤給戰士們講解地形地物,共同研究攻堅戰術。(資料圖片)

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是毛澤東和中央軍委組織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展開的戰略決戰,使國民黨賴以發動反革命內戰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不少國外軍事史學者對此反映「很難理解其中奧秘」。毛澤東和中央軍委指揮人民解放軍,通盤謀劃戰略、縝密部署方案,一環緊扣一環,其中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善於正確採納前線指揮員的作戰意圖,使戰役能很好結合當時實際情況,充分調動指揮員的積極性,譜寫了古今中外戰爭史上罕見的壯麗篇章。

  善於聽取意見 不盲目決策

縱觀三大戰役整個過程,毛澤東和中央軍委在關係全局勝負問題上所作的重大決策都沒有發生失誤,這是堅持「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又到群眾中堅持下去,以形成正確的領導意見」領導方法的必然結果。

1948年6月,雖然敵我軍事力量對比起了顯著變化,人民解放軍兵員裝備都有了改善,但國民黨軍隊在數量、裝備方面還居於很強的優勢,並且有美國的強大援助。

1948年8月國民黨南京軍事會議確定了戰略收縮的方針,準備撤退東北,確保華中。如果國民黨戰略收縮計劃得逞,我軍不僅喪失同國民黨軍隊進行戰略決戰的時機,而且國民黨軍隊撤至關內或江南,將給我軍之後的作戰增加極大的麻煩。如此,則必然大大推遲解放戰爭的勝利。

重要關頭,毛澤東和中央軍委分析認為,儘管存在一定困難和風險,但機不可失,毅然決定趁敵人猶豫不決、尚未決定逃跑之時同國民黨軍隊進行戰略決戰。毛澤東和中央軍委每作出一項重大決定前,不僅經過各位領導同志集體研究,各種不同意見反覆切磋;而且一再徵詢前線指揮員的意見,同他們商量。對於前線指揮員的不同意見或補充意見,慎重、認真地加以研究後反覆考量,大膽決策。

例如,毛澤東和中央軍委在遼瀋戰役開始時,就抓住錦州這個戰略要點的攻取問題,向東北野戰軍發電指示:只有打下錦州你們才有主動權。對於先打錦州,起初毛澤東仍以商量的口吻徵求林彪的意見,並未下最後命令。林彪對先打錦州一直顧慮重重,再三向毛澤東提議先打長春,並於1948年4月18日說明進攻長春的有利條件,「計劃在十天半月左右的時間內全部結束戰鬥」。林彪考慮的是小風險和漸進的打法。4月22日,毛澤東複電林彪同意先打長春,但強調:“我們同意你們先打長春的理由是先打長春比較先打他處要有利一些,不是因為先打他處特別不利,或有不可克服之困難。”

。毛澤東接到電報後很高興,於30日複電:「決心與部署均好,即照此貫徹實施,爭取大勝。」

這時,國民黨軍發現林彪部都已兵指錦州,立即從傅作義手裏調集了5個師,並放棄煙台,抽調第三十九軍增援錦州。這時,毛澤東命令林彪儘快攻克錦州。但當林彪得知國民黨軍增兵後,攻錦決心又動搖了,便致電毛澤東和中央軍委請求回師打長春。電報發出後,羅榮桓才知道消息,「於是他說服林彪撤回這個電報,可電報已經發出,他便親自起草撤銷這個電報和再增加北寧路作戰兵力的電報報軍委」。他在這封非常關鍵的電報中說:“我們擬仍攻錦州。只要我軍經過充分準備,然後發起總攻,仍有殲滅錦敵的可能,至少能殲滅敵之一部或大部。”

毛澤東接到林彪電報後很生氣,立即複電要求林:「集中主力,迅速打下錦州,對此計劃不應再改。」後來毛澤東收到羅榮桓發的第二封電報十分欣慰,在10月4日清晨6時電復:“你們決心攻錦州,甚好,甚慰。”

可見毛澤東對大局的正確決策問題毫不含糊,既不盲目聽從,也不盲目決策,體現了毛澤東和中央軍委的命令和戰略構想的權威,使戰術步驟得到有力執行。

  集思廣益 發揮集體智慧力量

在淮海戰役戰略決策中,毛澤東及中共中央其他領導人堅持集思廣益,擇優從善,充分發揮了集體智慧。

當時,毛澤東曾考慮讓華東野戰軍三個縱隊渡長江南進作戰,並徵求有關同志的意見,後重新籌劃,改變了原來的設想,決定集中華東野戰軍進行淮海戰役。淮海戰役的決策,與毛澤東的戰略奇想和我黨從善如流「放手使用」前方將領的宗旨密不可分。

最早提出發動淮海戰役這個建議的,是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粟裕。1947年12月中共中央根據戰略形勢作出分兵南進的戰略決策,決定從中原戰場上抽出一部分兵力渡江南下,以調動中原戰場上的國民黨主力部隊。對此,粟裕通過對中原戰場敵我雙方軍事、政治、經濟、社會、地理等得失利弊的認真分析,三次向毛澤東和中央軍委斗膽直陳應在中原戰場上集中兵力打大仗的建議。

”,31日又向中央軍委發電重申「子養電」的觀點,4月18日再次向中央軍委建議我軍集中兵力在中原黃淮地區打幾個大規模的殲滅戰。粟裕的三次“斗膽直陳”引起了毛澤東的高度重視。經過黨中央研究決定,這個建議構成了淮海戰役的最初藍圖。

報並報華東局、中原局,考慮到為更好地改善中原戰局並為將來渡江作戰創造有利條件,「建議即進行淮海戰役」;如果這時“全軍即進入休整,如此對部隊有好處,但易失去適宜作戰——秋涼氣候和濟南失守後加於敵人之精神壓力”。25日中午,劉伯承、陳毅、李達致電中央軍委:“濟南攻克後,我們同意乘勝進行淮海戰役。”

經過慎重考慮,中央軍委發出了毛澤東起草的答覆電報:「我們認為舉行淮海戰役甚為必要。目前不需要大休整,待淮海戰役後再進行一次休整。」毛澤東明確地指出:“你們第一個作戰,應以殲滅黃兵團於新安、運河之線為目標。”毛澤東發出電報後繼續深入觀察和思考著戰局。他和粟裕同時意識到了戰爭規模和影響比原來預想可能要大得多。9月28日,毛澤東以中央軍委名義起草電報指出:“黃兵團調回新安鎮地區業已證實。你們淮海戰役第一個作戰,並且是最主要的作戰,是鉗制邱李兩兵團,殲滅黃兵團。新安鎮地區距離徐州甚近,邱李兩兵團赴援甚快。這一戰役必比濟南戰役規模要大,比睢杞戰役的規模也可能要大。因此,你們必須有相當時間使攻濟兵團獲得休整補充,並對全軍作戰所需包括全部後勤工作在內有充分之準備,方能開始行動。”

在淮海戰役中,毛澤東和中央軍委走了兩步最關鍵又最精彩的「棋」:一是首先殲滅黃伯韜兵團,爭取了戰役主動權;二是截斷徐蚌線。這第二步「棋」,軍委原來的作戰方針中並沒有提出,是劉伯承根據軍委作戰意圖及敵我態勢變化,在戰役發起的前三天,致電中央,提出“首先截斷徐蚌間鐵路,造成會攻徐州之形勢”的建議。毛澤東和中央軍委認為這個建議非常重要,立即採納。實踐證明,截斷徐蚌線對整個戰役的發展起了加速作用。

報給中央軍委建議:「此次戰役規模很大,請陳(毅)軍長、鄧(小平)政委統一指揮。」中央軍委當即研究,同意此建議。

1949年1月10日,當淮海戰役勝利的消息傳到西柏坡時,毛澤東十分高興地將周恩來和趕來參加中央會議的劉伯承、陳毅請到自己居室做客。他說:「根據敵我態度和種種主客觀因素,做出重大決策,這並非太難,難的是各戰場的主要指揮員為貫徹既定的方略,須在千變萬化的戰場上始終保持冷靜,處理得當。」

  軍事民主 有力保證決戰勝利

三大戰役中,不僅軍委和一線作戰部隊領導之間,而且各級指揮員中也都能注意採用軍事民主的方式,調動大家的積極性,開動腦筋想辦法,集思廣益,完善戰法,連隊中戰評運動空前活躍;戰前練兵,群策群力,研究各種戰術。戰鬥遇到困難,連長、指導員在火線上開會,反覆研究攻克敵陣的方法。這些做法,為提高人民解放軍戰鬥力,取得戰役勝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設計和指揮三大戰役的毛澤東通常更關心大戰略大問題,基本不會去過問前線部隊具體應該怎麼做,更不會越級去干預前線將領的具體行動。原華東野戰軍副參謀長張震曾回憶說:「前線指揮員的膽略、智慧和威望,也是不可缺少的。他們從戰場實際情況出發,積極貫徹和補充作戰方針,並根據情況變化,採取機斷處置,適時調整部署,這個環節如稍有失誤,也不可能取得戰役的全勝,甚至彈打鳥飛,功虧一簣。」“毛主席十分重視了解下情和發揚集體智慧,善於集中下級的正確意見,充分發揮前線指揮員的主觀能動性,並給他們以臨機處置的權力,使中央軍委的戰略意圖得到更好的貫徹,這更證明了毛主席的偉大英明。”參謀長李達說:“軍委、毛主席善於採納前線指揮員的建議,及時修改計劃,適應已經變化的情況,並再次重申給予總前委劉陳鄧‘臨機處置’之權,這是淮海戰役所以能順利發展並取得全勝的一個重要原因。”。

毛澤東為何十分重視第一線指揮員們的意見,經常同他們反覆商議戰役方針,並能認真聽取和考慮他們的判斷和建議呢?因為他知道只有從戰爭中來,才能知道戰爭。這也是他提出的「在戰爭中學習戰爭」的道理所在。

在遼瀋戰役中,他研判了當時東北的形勢,提出先打錦州的戰略方針,對林彪的遲疑和反覆的作風提出了嚴厲的批評,對羅榮桓修改的戰略電報表示了欣慰和讚賞。儘管東北野戰軍指揮員提出過錯誤的作戰方案,但戰後,中央軍委對他們的正確意見仍加以採納。如攻佔錦州後,改變了進攻錦西、葫蘆島的計劃,而以東北野戰軍主力圍殲廖耀湘兵團,這樣就使遼西殲滅戰取得了重大的勝利。

淮海戰役的戰略構想,就是在毛澤東同前線各將領根據實際情況經過反覆磋商後確定的。有時為了擇取最佳作戰方案,上下級之間還進行了激烈的爭論。如淮海戰役期間,在殲滅黃伯韜兵團後,毛澤東計劃接著殲滅李延年兵團,而前線指揮員鄧小平等則認為應先攻打黃維兵團,這樣對整個戰局的發展有利。最終,毛澤東認可了鄧小平等前線指揮員對戰場形勢的判斷。張震後來回憶說:「毛主席高瞻遠矚,制定了淮海戰役的作戰方針,又博採眾長,使這個方針得到補充和進一步完善。……在總的戰略意圖下,最高統帥部和前線指揮員之間經過醞釀磋商,使戰役的具體部署更加縝密。」

在平津戰役中,毛澤東和中央軍委原計劃先攻取塘沽,而前線指揮員鄧華則認為在濱海地區作戰有許多不利條件。毛澤東同意了他的意見,命令解放軍首先圍殲了新保安、張家口之敵,然後完成對平津的包圍。

報,充分體現了在統一戰略意圖下進行軍事民主協商的精神。集體謀略,是人民解放軍同心協力戰勝強敵、成就奇蹟的堅實基礎和重要條件。(葉介甫)




現代秘史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