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好去處】最後機會 免費「穿越」紫禁城 體驗建築智慧

BasBuy

【好去處】最後機會 免費「穿越」紫禁城 體驗建築智慧
BasBuy

BasBuy

【好去處】最後機會 免費「穿越」紫禁城 體驗建築智慧

2019年03月22日 10:00 最後更新:12:15

紫禁城 ─ 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近六百年來見證著時代的變遷。今天,整座宮城還保存了明清官式建築約1,000座,展現中式建築的高超技術。想一窺紫禁城首屈一指的建築工藝,現在不用山長水遠飛到北京,只要把握時間親臨一趟九龍公園……

紫禁城中以太和殿的藻井最為華麗美觀。策展人以線條為媒介,重新演繹木結構的鬼斧神工,清晰展示藻井的結構互相緊扣,達到金碧輝煌、如傘如蓋的效果。

紫禁城中以太和殿的藻井最為華麗美觀。策展人以線條為媒介,重新演繹木結構的鬼斧神工,清晰展示藻井的結構互相緊扣,達到金碧輝煌、如傘如蓋的效果。

位於九龍公園的香港文物探知館現正舉行「穿越紫禁城–建築營造」專題展覽。康文署聯同80後年輕建築師、客席策展人蕭國健拆解紫禁城的由來、規劃和建築特色,讓大家了解紫禁城蘊藏著的文化底蘊和建築智慧!

更多相片
紫禁城中以太和殿的藻井最為華麗美觀。策展人以線條為媒介,重新演繹木結構的鬼斧神工,清晰展示藻井的結構互相緊扣,達到金碧輝煌、如傘如蓋的效果。

紫禁城 ─ 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近六百年來見證著時代的變遷。今天,整座宮城還保存了明清官式建築約1,000座,展現中式建築的高超技術。想一窺紫禁城首屈一指的建築工藝,現在不用山長水遠飛到北京,只要把握時間親臨一趟九龍公園……

紫禁城建築物的屋頂垂脊大多有脊獸與垂獸作為裝飾,它們與脊瓦連在一起,保護著屋頂兩面瓦片的交匯處,防止滲漏。是次展覽特別展出一套12件太和殿垂脊裝飾(複製品),讓參觀者可以近距離細賞脊獸及垂獸的生動神態,機會難逢。

位於九龍公園的香港文物探知館現正舉行「穿越紫禁城–建築營造」專題展覽。康文署聯同80後年輕建築師、客席策展人蕭國健拆解紫禁城的由來、規劃和建築特色,讓大家了解紫禁城蘊藏著的文化底蘊和建築智慧!

紫禁城宮殿內外檐上都繪有色彩斑斕的彩畫,製作工序繁複,既華麗又具有防潮、防腐及防蛀的實際功能。此為乾清門升降龍天花彩畫(複製品)。

紫禁城宮殿內外檐上都繪有色彩斑斕的彩畫,製作工序繁複,既華麗又具有防潮、防腐及防蛀的實際功能。此為乾清門升降龍天花彩畫(複製品)。

「燙樣」類似今天的建築模型,由長期執掌清宮建築設計部門「樣式房」的雷氏家族所製造。這是長春宮建築燙樣(複製品),毫不遜色於今天電腦3D打印的建築模型。

「燙樣」類似今天的建築模型,由長期執掌清宮建築設計部門「樣式房」的雷氏家族所製造。這是長春宮建築燙樣(複製品),毫不遜色於今天電腦3D打印的建築模型。

設計別出心裁的「太和輪廓」

太和殿是紫禁城最高規格的宮殿,可惜並不對外開放。策展人在展場利用層層疊疊的藍色竹製瓦片勾勒太和殿輪廓,再以紅、黃、綠三色絲帶構建殿內樑柱,引領觀眾感受殿內的莊嚴氣派。

展覽透過故宮博物院借出的18套展品,解構紫禁城「八大作」中的「四作」,即木作、瓦作、油作和彩畫作。重點展品包括前三殿區建築模型、明代七踩溜金斗拱模型、清代單翹單昂五踩平身科斗拱模型,以及長春宮建築燙樣、四拼和璽彩畫和三交六椀菱花窗的複製品。

紫禁城建築物的屋頂垂脊大多有脊獸與垂獸作為裝飾,它們與脊瓦連在一起,保護著屋頂兩面瓦片的交匯處,防止滲漏。是次展覽特別展出一套12件太和殿垂脊裝飾(複製品),讓參觀者可以近距離細賞脊獸及垂獸的生動神態,機會難逢。

紫禁城建築物的屋頂垂脊大多有脊獸與垂獸作為裝飾,它們與脊瓦連在一起,保護著屋頂兩面瓦片的交匯處,防止滲漏。是次展覽特別展出一套12件太和殿垂脊裝飾(複製品),讓參觀者可以近距離細賞脊獸及垂獸的生動神態,機會難逢。

紫禁城宮殿內外檐上都繪有色彩斑斕的彩畫,製作工序繁複,既華麗又具有防潮、防腐及防蛀的實際功能。此為乾清門升降龍天花彩畫(複製品)。

紫禁城宮殿內外檐上都繪有色彩斑斕的彩畫,製作工序繁複,既華麗又具有防潮、防腐及防蛀的實際功能。此為乾清門升降龍天花彩畫(複製品)。

「燙樣」類似今天的建築模型,由長期執掌清宮建築設計部門「樣式房」的雷氏家族所製造。這是長春宮建築燙樣(複製品),毫不遜色於今天電腦3D打印的建築模型。

「燙樣」類似今天的建築模型,由長期執掌清宮建築設計部門「樣式房」的雷氏家族所製造。這是長春宮建築燙樣(複製品),毫不遜色於今天電腦3D打印的建築模型。

太和殿是紫禁城最高規格的宮殿,可惜並不對外開放。策展人在展場利用層層疊疊的藍色竹製瓦片勾勒太和殿輪廓,再以紅、黃、綠三色絲帶構建殿內樑柱,引領觀眾感受殿內的莊嚴氣派。

設計別出心裁的「太和輪廓」

設計別出心裁的「太和輪廓」

展覽也介紹香港中式建築物包括元朗屏山的鄧氏宗祠、大夫第和景賢里的風格和特色,讓參觀者思考保育文物建築的重要性。另外,如希望了解現今故宮博物院如何以VR開展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護、研究和展示,或者想細味清代帝后們的藝術雅趣,大家便不能錯過以下兩場由故宮博物院專家主講的講座,免費入場,先到先得。

講座:「故宮 — 虛擬世界中的現實奇跡」

日期:3月23日(星期六)

地點:香港文物探知館專演講廳

時間:下午3時至5時

名額:110個座位,無須預約,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語言:普通話

講座:「金窗繡戶 — 清代宮廷室內裝修藝術賞析」

日期:4月7日(星期日)

地點:香港文物探知館專演講廳

時間:下午3時至5時

名額:110個座位,無須預約,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語言:普通話

講座詳情: http://www.amo.gov.hk/b5/special_programme_2018.php#SL

展覽:《穿越紫禁城 ─ 建築營造》

日期:即日起至4月7日

地點:香港文物探知館專題展覽廳

地址:九龍尖沙咀海防道九龍公園內

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周末及公眾假期至晚上7時)、(逢星期四休館、公眾假期除外)

門票:免費入場

展覽網址:www.amo.gov.hk/b5/whatsnew_20190108.php

特約專輯

往下看更多文章

故宮博物院的沿革和收藏

2017年03月29日 14:31 最後更新:17:43

世界文化藝術界中,有公認的五大博物館,分別是:英國的倫敦大英博物館、法國的巴黎羅浮宮博物館、美國的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俄羅斯的聖彼得堡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和中國的北京故宮博物院。能獲評為世界五大,除博物館佔地廣濶,展館建築物本身具備歷史意義外,最重要的當然還是各館數以百萬計,極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的珍貴館藏。單從這點來看,北京故宮博物院願意借出部份館藏落戶香港,作為未來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展品與收藏,這無疑可以提升香港日後在世界級博物館發展中佔有一席。

據故宮博物院公佈,現時共收藏文物1,807,558件(套)。其中,珍貴文物1,684,490件,涵蓋整個古代中國文明發展史,和幾乎所有文物門類。這180萬件(套)藏品,分為231個類別,含15.6萬件紙質文物,16萬件青銅器,1.1萬件金銀器,1.9萬件漆器,30.6萬件陶瓷。180萬件文物的背後,蘊含着從上古傳說時期,到清末辛亥革命以前,180萬個中國歷史文化故事。走入故宮博物院,仿如走進了中國歷史文化的時光隧道,讓參觀者可以近距離了認識帝制時期中國的歷史文化發展面貌。今且抛開這些珍貴館藏不談,單是認識「故宮博物院」的名稱與由來,本身已經是一堂極具教育意義的中國歷史課。

故宮博物院原址乃紫禁城,是明、清兩朝皇宮。明代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奪取帝位後,決定遷都北京,並於公元1406年開始營造宮殿,至永樂十八年(1420年)才落成。朱棣所建的新皇宮,以黃瓦、紅牆、金飾、白石構成的建築群。其中,黃色琉璃瓦是天子的象徵。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垣(即北極星)位於中天,乃天帝所居,古人認為「天人對應」。所以,人間皇帝稱「天子」,並仿皇天上帝居所的名字,用紫字來為新的「宮禁皇城」命名,是以明清兩代的皇宮又稱「紫禁城」。從此,「紫禁城」便一直是明、清兩代皇帝居住,及統治天下的地方。從這裡所發出的大小政令,主宰了往後六百多年的中國歷史發展。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1924年清遜帝愛新覺羅‧溥儀被逐出紫禁城。

這座紫禁城佔地超過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純粹為帝王服務的歷史功能,終於完成使命,搖身一變成為開放給「尋常百姓」參觀的「故宮博物院」。

香港樹仁大學

歷史學系副教授羅永生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