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著陪審團決定被告有否鼓勵他人意圖 法官指示明早再議

政事

著陪審團決定被告有否鼓勵他人意圖 法官指示明早再議
政事

政事

著陪審團決定被告有否鼓勵他人意圖 法官指示明早再議

2019年03月20日 20:39 最後更新:20:51

陪審團第三日商議

本土民主前線前發言人梁天琦等4人涉嫌參與旺角騷亂一案,9人陪審團自本周一中午退庭商議近2天半後,今晚6時半提出2條問題,內容圍繞針對「美國隊長」容偉業的非法集結罪的控罪元素定義。法官解答陪審團問題後,認為陪審團需時考慮,法官於8時半再開庭,指示陪審團先行休息,明早再議。

梁天琦(中)等人被控暴動等罪。資料圖片

梁天琦(中)等人被控暴動等罪。資料圖片

陪審團提出2條問題。其一,非法集結控罪指,被告作出一項或多項「擾亂秩序的行為」或「帶有威嚇性、侮辱性或挑撥性的行為」,意圖導致或相當可能導致任何人「合理地害怕如此集結的人會破壞社會安寧」。當中「意圖導致」所指的是被告意圖使其行為導致他人害怕,抑或被告的行為本身會導致他人害怕?

其二,非法集結罪和暴動罪分別指的「夥同」參與或使用暴力,兩者有何分別?被告是否必須真誠相信其行為會鼓勵他人,才構成控罪所指的「鼓勵」?

法官向陪審團解釋,陪審員應確保被告有否意圖使人害怕,故被告所作的行為本身是否可怕並不重要。即使被告行為本身會使人害怕,甚或被告行為的實際後果是令人害怕,若被告無意叫人懼怕,不足以定罪。

法官續指,「意圖」與「相信」是2個不同概念,前者的意思就是「想」,後者的意思與字面一樣。陪審團須決定被告有否鼓勵他人使用或威脅使用暴力的意圖,且該些鼓勵有否實際果效,但被告是否相信其鼓勵是否有效,並非陪審團要決定之事。至於非法集結罪和暴動罪中的「夥同」元素是否相同,法官著陪審員按照書面指引再作考慮,強調被告單單在場不等於鼓勵他人動武,陪審員須十分小心評估證據。

往下看更多文章

涉2019年7.1衝撃立法會 王宗堯等4人被裁定暴動罪成

2024年02月01日 11:20 最後更新:11:41

藝人王宗堯涉嫌於2019年7月1日衝擊立法會,經審訊後,區域法院暫委法官李志豪2月1日裁定王宗堯暴動罪成。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藝人王宗堯等6人涉嫌於2019年7月1日衝擊立法會大樓後闖入會議廳,早前所有人否認暴動等罪。經審訊後,區域法院暫委法官李志豪2月1日裁定其中4人,包括王宗堯等,暴動罪成,餘下2人則裁定暴動脫罪。

4名裁定罪成的被告,分別是王宗堯、何俊諺、吳志勇及林錦均。獲裁定脫罪的是黃家豪及馬啟聰,不過兩人與何俊諺,均被裁定進入會議廳罪成;林錦均則另被裁定刑事損壞罪成。

藝人王宗堯2月1日被裁定暴動罪成。(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藝人王宗堯2月1日被裁定暴動罪成。(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6名被告,被控於或約於2019年7月1日在立法會綜合大樓及其附近,連同其他人參與暴動;王宗堯及吳志勇,早前已承認一項「進入或逗留在會議廳範圍」罪。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