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打算推動創新平台,將香港建設為智慧城市。

繼早前以一百億元建立「醫療科技」和「人工智能及機械人」兩大創新平台,港府原來亦正發展智慧城市及金融科技創新平台。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接受《星島日報》訪問時指出,兩個新設平台的形式與一百億建立的平台不同,當局希望給予業界自由度,研發突破性工具或科技技術,智慧城市可由數碼個人身分(eID)技術出發,金融科技則可注視數碼港。他期望創新平台可培訓人才,並創造新興產業,從而幫助畢業生就業,令私人企業看見商機後主動投資。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智慧城市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建設,是明年推出的eID,香港所有電子政府服務都將以這項技術推動,它是一條鑰匙,只有用家才可以個人的生物認證數據解鎖,而鑰匙本身沒有紀錄資料,可說是目前唯一分享數據又能確保私隱的技術。」他補充,政府正就不同eID應用情境下功夫,特別期望可在私人企業中使用;另一建設智慧城市的方向則從改良數據服務入手,如用大數據分析改善本地公共交通運輸系統。至於推動金融科技上,他認為數碼港可擔任重要角色,「超過一半的金融科技公司都是來自數碼港,希望利用這個社群一起交流及發展出大家共用的標準與平台。」

創科局局長楊偉雄。 資料圖片

創科局局長楊偉雄。 資料圖片

早前已有多所本地大學與海外頂尖學府或研究機構簽署合作備忘錄,並宣布申請加入港府建設的Health@InnoHK和AIR@InnoHK,相信這兩大創新平台的人才已不容置疑。至於金融科技及智慧城市的平台上,楊偉雄表示數碼港及業界早已存在來自世界各地的專才,「可看數碼港,其社群有三百多間金融科技公司,當中三成半來自外國,包括以色列、奧地利、加拿大、法國、內地等。」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楊偉雄強調,創新平台的成立並非購買項目,而是引入最頂尖的科研機構,與本地科研機構合作。「有幾個層次,第一增加了本地創科項目協作,擦出新火花;第二是培訓人才,(雙方專才)磨合好重要;最後便是可以創造新興產業,推動經濟發展。」他續說,香港從前亦沒有投行及金融人才,靠本地人與外國專才磨合,令香港成國際金融中心,相信創科亦可走同樣路線。創新平台項目可創造新興產業,有足夠職位助STEM畢業生就業,私人企業看見商機亦更願意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