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同KOL唔同命,邊種KOL最易賺錢?

博客文章

同KOL唔同命,邊種KOL最易賺錢?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同KOL唔同命,邊種KOL最易賺錢?

2019年03月31日 07:30 最後更新:07:44

不時有報導說 KOLs(關鍵意見領袖)賺錢容易,指有些 KOLs 幫客戶發一個 post 收費動輒以萬元計。

當然不是個個 KOL 都賺到笑。有些KOLs 在某些範疇很有影響力,帖文不但多人看,也能得到受眾信任,互動量很高。但這些有影響力的 KOLs 未必一定得到客戶青睞。某些 KOLs 空有影響力,卻沒客戶付費請這些 KOLs 發帖文推銷商品或服務。例如評論時事的 KOLs,雖然這些時評 KOLs 「忠粉」可能不少,但不是一般商業客戶做 Influencer Marketing (利用意見領袖的影響力行銷)的好渠道。如果平素辭鋒銳利,句句到肉、針針見血的時評人忽然在社交媒體有帖文推銷產品。不論如何包裝那推銷帖文,始終有點突兀,搞不好反而令 KOL 的忠粉遷怒那產品的品牌,引來大堆負評。

純以替客戶發 Content Marketing 軟銷的帖文而論,那些分享日常吃喝玩樂消費事的 KOLs 應該最好賺。這類型 KOL 日長日短發的帖文就是講食、玩、買,就算提及品牌或產品都很順理成章。客戶委託這些 KOL 推銷時,KOL 和客戶不須要攪腦汁把商品信息弄得「軟銷」,甚至可以赤裸祼地直講銷售信息。這些食玩買 KOL 其實沒有在特定範疇具備什麼專門知識,嚴格而言不算是 KOL,其實應稱他們做「網紅」或 Influnencers。這些「網紅」的賺錢優勢是客路比較廣,商戶找這些網紅就算不成功,也不會冒太大的反效果風險。相反,專攻時評的 KOL 客路窄很多,可能只有公關公司或政治團體才會想找時評 KOL 做公關說項吧。很多做時事評論的 KOLs 追求的是影響力和滿足感,根本不希罕收費發文呢。

*以上文章使用 iThink Trending 社媒監察系統搜尋按互動量排列的相關帖文。iThink系統是 Social Media Marketers 降低成本和增加效果的工具。 查詢:info@iThinkTrending.com




iThink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用「技術走勢」看逃犯條例輿論聲浪

2019年06月23日 07:30 最後更新:07:38

過去幾周逃犯條例修訂引發的爭議是香港人關心的話題。我們用社交媒體監察系統搜尋香港主要媒體、討論區和 KOLs 的帖文互動量(例如讚好和嬲等反應、分享和評論等等),看看那些有提到「逃犯」、「送中」和「引渡」等等關鍵字的帖文引起多少互動聲浪。以下圖表顯示由六月一日至六月二十一日有關逃犯條例的總互動量走勢。

6月9日(A點)大遊行當天是第一個高位,之後兩天略為回落至6月11日(B點)的低位,在6月12日(C點)包圍立會示威是第二個高位。留意之後回調到6月14日的低位(D點)比6月11日的B點為高。如果套用炒股的技術走勢分析,會發覺A點、C點和 E點這三個高位一浪高於一浪(higher highs),而低位D點也是高於之前的低位B點 (higher lows)。這種一浪高於一浪的走勢是完美的上升軌道,難怪引爆出6月16日民陣稱為200萬+1的大遊行。可能有人質疑究竟第二次遊行的人數是否比第一次遊行高一倍,從圖表中所見6月16日(E點)的互動量比6月9日(A點)的互動量高約六成。參考互動量去估計遊行人數,第二周遊行比第一周遊行的人數高很多不足為奇,至於人數是否真的高一倍就難以判斷了。

6月16日的最高峯後互動量拾級而下,到6月20日的互動量已由最高位下降了超過七成半。原本這下降幅度讓人覺得逃犯條例爭議可能逐漸平息,但6月21日(F點)又輕微反彈了。接下來逃犯條例爭議的互動量走勢會繼續回升、橫行整固還是漸趨平息要看有沒有催化劑。甚麼為之催化劑呢?以6月21日的反彈為例,當天引起最高互動量的三甲帖文第一位是蘋果日報報導警察總部的示威情況,這條帖文的總互動量超過二萬一千。第二位帖文是蘋果指李家超說速龍小隊制服沒有位置放警員編號是講大話,這帖文互動量也逾萬九,比第一位差不太遠。第三位帖文是蘋果指警務處副處長疑似叫警察見到着記者衫的人要小心,「唔好俾人影到」。這第三位帖文的互動量逾一萬七千。 遊行、示威、包圍政府機構等等固然是谷起互動量的催化劑,但從6月21日的第二和第三位互動量最高帖文所見,政府官員或建制派的言行(包括內容和態度)都是激起互動輿論聲浪的催化劑。另一催化劑例子是蔣麗芸議員爆出的「可考慮重推」説法,民建聯在自己的FB專頁回應蔣議員的言論在6月21日也引起逾萬六互動量,是當天排第四位的高互動量帖文。

至於整個6月份(6月1日至6月21日)那條帖文引起最高互動量呢?答案是蘋果日報報導特首6月18日向市民致歉的記招一文,該FB帖文的互動量超過十萬。

6月份排第二位的帖文是蘋果報導6月15日特首宣布暫緩修例記者會,這FB帖文互動量也逾十萬。

特首這兩個記者會的目的分別是致歉和宣布暫緩修例,原本應是想為輿論聲浪降溫,減低市民的負面情緒,但似乎民眾並不受落。Facebook讓用戶選擇「讚好」、「哈哈笑」和「嬲嬲」等不同的反應。細看這兩篇報導林鄭記招帖文的反應,超過八成半都是「嬲嬲」,可見受眾非常不滿特首這兩個記招。你可能會問蘋果日報一向反建制,會不會其讀者立場也是反建制的呢?我們看看立場被認為較中立的香港電台報導林鄭暫緩修例記招的帖文,無獨有偶,「嬲嬲」也是佔反應的八成半左右,可見這種不滿特首記招的情緒似乎不限於反建制媒體的受眾。

七一遊行前香港的輿論聲浪仍然值得留意。就算有關逃犯條例修訂的互動聲浪降低了也不代表政府可以安枕,有可能是訴求分散到要求官員下台或重推政改等等不同的議題呢!

*以上文章使用 iThink Trending 社媒監察系統搜尋按互動量排列的相關帖文。iThink系統是 Social Media Marketers 降低成本和增加效果的工具。 查詢:info@iThinkTrending.com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