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保育之路盼港人同行 蘇彰德:歷史建築關乎過去緊扣未來

社會事

保育之路盼港人同行 蘇彰德:歷史建築關乎過去緊扣未來
社會事

社會事

保育之路盼港人同行 蘇彰德:歷史建築關乎過去緊扣未來

2019年04月20日 11:35 最後更新:11:38

蘇彰德指保育活化市民的參與不可少,盼大眾共同攜手設立保育活化資料庫。

為歷史建築進行保育活化,於古諮會主席蘇彰德看來,實際跟超級馬拉松別無兩樣。他擁有以三級歷史建築建成的F11攝影博物館,自知業主的重責由決定保育當刻開始,到復修完畢仍未告終,舊建築天花漏水、石屎剝落等保養問題周而復始,讓其明白活化之路很長。近年社會對保育活化的討論愈見激烈,蘇彰德以雙重身分置身風眼,感受特別深,「業主答允保留建築,但下一步又如何?」他深信歷史建築關乎過去,亦跟城市未來緊緊扣連,還望港人並行,為舊城印記找出答案。

蘇彰德的人生跟歷史建築有不少淵源,自小於跑馬地長大,社區內的歷史建築比比皆是;年少入讀聖若瑟書院,校舍北、西座是法定古迹;大學時期於港大修讀法律,每個學期末均於一九一二年建成的陸佑堂考試;他多年前擔任馬會慈善事務總監,負責分配數以十億計的善款,期間有機會參與「大館」復修工程,「經常接觸舊建築,讓我有興趣投入更多。」

黃金48小時購入古跡

直至七年前,蘇彰德跟歷史建築有了更密切的關係。作為古典Leica相機世界級收藏家,他素來有意找個地方開辦攝影博物館,緣分將他引領到跑馬地毓秀街十一號、有近九十年歷史的單幢唐樓,「那時上手業主低調放盤,我相熟的地產代理知我喜歡舊建築,問我可會考慮買下,原本我不知代理所指的建築在哪,但舊建築很搶手,我只得一個周末時間做決定。」

位處跑馬地的單幢唐樓,不止吸引了蘇彰德的目光,對發展商亦具吸引力,故他必須跟時間競賽,盡快到前身為超市的地下、由美術學校租用的二樓參觀,以極有限的資料和圖則文件作判斷,「最後得到我家族的同意,成功於黃金四十八小時內購入這幢舊樓。」他續說,該幢昔日曾由新同樂海鮮酒家、香港藝術家「阿鬼」黃仁逵進駐,一九八四年上映的電影《行錯姻緣路》亦於該處取景,詳細進行歷史研究始知建築的「威水史」。

三級歷史建築建成的F11攝影博物館。資料圖片

三級歷史建築建成的F11攝影博物館。資料圖片

每兩三年須做防漏

惟四十八小時過去,花上億元購得心頭好的蘇彰德冷靜下來,他必須正視其戰前唐樓已頗為殘舊的現實,當刻腦海裏只冒起兩個字:「點算?」他先要煩惱往哪裏找保育團隊,幸而其後獲介紹相關專長的建築師、工程師,雖則團隊成員有保育活化經驗,但因本港無攝影博物館的先例可循,加上於歷史建築動土有一定限制,故團隊還是得一步步摸著石頭過河。

蘇彰德是個很投入、有責任感的業主,每周必定參與工程會議。他笑說,有次團隊於八號風球懸掛時也在開會,完會後「橫風橫雨」離開不了,「大家很有熱誠,很想一鼓作氣把這個項目做好。」F11攝影博物館最終花上十八個月時間完成復修,活化的責任並沒有隨之而結束,他不諱言,唐樓有天花漏水、石屎剝落的問題,如今每隔兩三年要再做防漏工程,另因部分裝飾窗不能打開,需要工人用吊船才能清潔,「只是樓高三層都要這樣做。」

三個月前上任古諮會主席後,蘇彰德多花了時間反思何謂「保育活化」,「歷史建築不止是過去的歷史,亦是城市未來的面貌,更是我們的故事,關乎社區的人情物能否延續,記憶可否繼續延伸。」他成長於香港,跟港人同樣希望保留小城故事,惟覺外界須同時思考歷史建築以後於社區所扮演的角色為何,令保育不至跟活化割裂,相關討論不會流於歷史或建築價值。

只叫業主保育卻無援手

F11攝影博物館的活化經驗,讓蘇彰德深切體會到維修保養一幢古舊建築有多「頭痕」,私人業主答允了保育,背後的代價是放棄重建所帶來的經濟誘因,以及接受建築物繼續老化,伴隨而來的巨額維修費,「大眾只叫業主保育,卻幫不到業主,當他們答允保留建築,下一步又如何?未來維修、所有的老化問題,均由業主自己承擔。」

蘇彰德遊走於上海、巴黎、羅馬舊城區,眼見許多建築群皆可保留,活化成博物館、餐廳、酒店或時裝店等用途,反觀香港卻難做到,「別人有地,沒發展高樓的必要,但香港不是。」本港私人業主擁有的歷史建築,保育與不保育是疑問,活化與否更是艱深的考題,他認識一位八九十歲的老業主,兒孫三代遷至美國長居,後輩不曾入住父輩的舊樓,游說沒情意結的下一代保育不易。

古諮會主席蘇彰德。資料圖片

古諮會主席蘇彰德。資料圖片

吸中港台朋友了解活化

即使香港遇到「土地問題」,但蘇彰德有感,珍貴建築買少見少,大眾對歷史建築的興趣和關注度不斷增加,如活化後的大館、元創方均不乏參觀者,證明保育活化有市場,「當中有許多年輕人,我看到也覺得很開心。」他的攝影博物館案例吸引了幾位來自本港、內地及台灣的朋友,前來了解保育活化的可能性,為其戰前唐樓變博物館的投資更添意義。

蘇彰德願意多跟其他業主分享經驗,但他認為,保育活化項目除了港府及業主的參與,市民的參與也不可少,故盼大眾可多加提議活化用途,共同攜手設立保育活化資料庫,分享社會保育例子,讓由零開始的業主有頭緒展開活化工程,「歷史建築保育後,不能撇低不理,活化是條很長的路,要堅定不能中途放棄。

冀任內完成餘下歷史建築評級

成為古諮會舵手後,蘇彰德積極參與公眾教育及保育活動,同時努力於任內完成首批歷史建築評級。

蘇彰德自一七年加入古諮會,今年接替成為新主席,他有感責任變重,過去幾個月花了更多時間出席建築師學會、測量師學會等業界所舉辦的公眾教育、保育相關活動,「我希望支持一下,帶起社會對保育活化的關心。」

談到上任後的目標,他指出,古諮會審視的一千四百四十四個一九五○年代歷史建築名單,以及三百個市民提供的名單,經過委員會十年時間的努力,至今尚有逾二百個個案未完成評級程序,「當中有一百一十二個已經有擬議評級,須再跟業主逐一商討再落實,餘下的則是全新個案,我希望於任內盡快完成。」

另外,本港有七千多幢早年同獲古諮會列入一九五○年代歷史建築名單,蘇彰德希望任內再開新戰線,檢視當中會否有「滄海遺珠」。

往下看更多文章

濕地保育公園系統研究 發展局﹕不縱容「先破壞、後發展」行為

2024年01月18日 22:56 最後更新:23:41

漁護署正就建立濕地保育公園系統研究的第二部分作公眾諮詢。發展局指,政府致力保護自然環境,不會縱容「先破壞、後發展」的行為。

漁護署圖片

漁護署圖片

長春社聯同綠色和平發表關於北部都會區內濕地破壞的研究報告,指出區內計劃納入規劃的濕地中,最少78.7公頃遭破壞。蠔殼圍的濕地破壞情況,佔保育公圍擬議範圍超過一成,其次為新田。

漁護署圖片

漁護署圖片

發展局回覆查詢時表示,團體指稱約78.7公頃,共35個地點的濕地遭到破壞,由於時間關係未有機會逐一查核情況,未能在今天作出回應,但規劃署會盡快跟進。局方強調,政府致力保護鄉村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別是具生態價值的地區,絕不會縱容「先破壞、後發展」的行為。規劃監督即規劃署署長,一直根據《城市規劃條例》賦予的權力就違例發展進行執管。署方對位於或鄰近生態易受影響地區、具重要生態價值地區和自然保育地帶的違例發展,均會優先處理。

漁護署圖片

漁護署圖片

就新田科技城方面,發展局表示,有關建議發展範圍經過小心研究,620多公頃的建議總發展面積中,有151公頃以地域計座落於「濕地保育區」、97公頃座落於「濕地緩衝區」,實際上約六成四已經是棕地和已填平的魚塘等。餘下的魚塘建議填平作發展,當中一半已沒有養殖活動甚至已荒廢多年。而新田科技城屬《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的指定工程項目,須通過環境影響評估程序。

漁護署圖片

漁護署圖片

另外,環境及生態局回應說,第二部分公眾參與活動收集公眾及持份者對可行性研究下初步建議的意見,預計可行性研究將於今年上半年完成。在完成可行性研究後,政府將於下半年開展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下階段的詳細研究,預計最快可於2026/2027年度開展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的建設工程,並爭取在2031年完成第一期的工程。目標是整個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於新田科技城暫定於2039年全面運作前或同期落成。

漁護署圖片

漁護署圖片

政府會因應規劃及設立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的經驗,適時檢視其他擬議濕地保育公園的研究工作,但不代表只會於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落成後,才跟進其他濕地保育公園的工作。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