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蔣介石在台灣》第一部「危急中的台灣」,陳冠任 著,東方出版社,2013年1月

(1950年5月16日)舟山撤退後,金門及馬祖群島岌岌可危,是守或撤的爭議逐漸浮現。蔣介石和高層拿不定主意,民眾更是諸多惶恐,人人對於前途命運有一種強烈的不確定感。

這時毛澤東和中共確實已經下決心要解放台灣。中共中央確定1950年解放軍的任務,就是解放海南島、台灣和西藏,肅清境內國民黨殘餘。外界不知道的是,毛澤東沒有把事情做絕,反而給蔣介石以出路。在進行軍事準備時,他已經派人與蔣介石接觸,探索和籌劃與蔣介石進行和平談判的可能性。

報》,說「先生現正從事之工作(即為爭取和平解決台灣問題而進行的工作)極為重要,尚希刻意經營,借收成效」。3月20日,他再次致電張,請他來北京具體商談。張由華南赴京時,毛澤東親自致電華南分局第一書記葉劍英,指示為其北上佈置沿途護衛任務。

毛澤東親自為某一個人安排警衛工作,是極其少見的,亦可見他對張治中此行的重視。遺憾的是,張治中接到毛澤東的電報後寫給蔣介石的信,輾轉到台灣為時太晚,直到7月19日才送達台灣。在舟山群島撤離後,蔣介石和台灣軍民仍然並不知道。毛澤東和中共方面有意展開和談的態度,在巨大的惶恐中緊張萬分。

後來,周宏濤記述了蔣介石收到這封信的情形:

195O年7月27日,韓戰開打一個月,蔣公宴請黨國諸元老,我也作陪。席間,他突然命何應欽報告張治中於3月16日寫就7月19日才送到的來信,我這才知道有這回事。何應欽說,這封有六七十頁的信是6月16日發出,夾在西洋雜誌中,郵寄給參謀總長周至柔轉呈蔣介石。周至柔交給何應欽,何在19日收到當天就面報蔣介石,蔣介石當時拒絕置理,直到現在才指示何應欽在眾人面前報告信的內容。

何應欽說,張治中的信首述他十幾年來對「剿共」問題認為應和平解決的見解,並記述他歷次與總裁談話;接著敘述政府失敗的必然性,斥責當時政治的腐敗。信中接著又做雙方軍事力量的比較,然後說明人民解放軍必將攻台,而台灣則無法持守,屆時所有政府方面人士必死無葬身之地。張治中的信里又說,如果總裁願和,則他可來香港接洽,最後敘明此信是在毛澤東同意下完稿。

何應欽報告完後,陳誠、張群、吳忠信都認為這應是共軍攻台前的政治攻勢,居正等人則怒斥無恥,蔣公則以革命叛徒稱張治中,指示應予制裁。我可以想像得到,蔣公為何不願私下接信,而在公開場合要何應欽報告,這是因為他要扛起複國重任,不願被懷疑曾向中共接頭過,乃至曾有任何投降的考慮①。(①《蔣公與我——見證中華民國關鍵變局》,第185—186頁。)

蔣介石之所以拒絕和談,且將張治中的來信公之於眾,到底是不是周宏濤所言「因為他要扛起複國重任,不願被懷疑曾向中共接頭過,乃至曾有任何投降的考慮」,還是另有原因?我們不得而知,而不可忽視的是,促使蔣介石拒和還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韓戰爆發後,美國政府對台灣原來不支持的態度大為轉變,二是蔣介石本人對張治中的個人感情中有「張治中最傷害蔣公」(俞大維語)的因素。後來俞大維對此作過詳細說明:

張治中到了北平沒好久,便向共產黨靠攏。所有國民黨的降臣叛將中,他最無恥。此人是保定三期出身,當過警察,任軍校教育長的時間最久。打過兩次仗,都打得壞極了,可是蔣公仍然很相信他,他是一個Keyman,我不懂蔣公何以如此?這個疑問,我沒對任何人提起。陳辭修很看不起張治中,這是我所確知的。②( ②李元平著:《俞大維傳》,台灣日報社(台北)1992年版,第109頁。)

試想如果張治中的信在四五月份到達台灣的話,或許歷史會是另一種寫法,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中共解放海南島和舟山群島後,立即對台灣形成東南和西邊夾攻之勢。據台灣軍方情報,解放軍在華南各地已修建30個軍用機場,400架戰鬥機已進入機場;在福州、廈門、汕頭等港口,大量登陸艇及船舶隨時準備起航。蔣介石等人預測,到7月份台灣海峽風平浪靜時,數十萬精兵便將越過海峽,呼嘯而來。5月底的台灣,已完全如美國「第二十八號特別命令」所說:「大家都預料該島將陷落」,「中華民國」「在那裏(指台灣)將和在其他地方一樣容易被攻破。」

5月27日,台北《中央日報》發表社論,承認台灣「已到了空前未有的危險時期」。蔣介石的中央日報董事長董顯光則公開地說:「中國現已到達這樣一個時日,惟有意志上的奇蹟始能把它挽救。」至於蔣介石本人,決心倒是很堅定,對手下將領明言:「如果台灣不保,我是決不會走的。」據蔣經國後來回憶,當時蔣介石已下定「殺身成仁」的決心,並勉勵其將領「要在國家最艱難的時候,選擇最有意義的死」。

看到這一段驚人的史實,正如作者所言,我們假設歷史如果可以重演,毛澤東沒用張治中,而換另一個人給到了準備「殺身成仁」地步的蔣介石寫信,結果又會如何呢?或許歷史正是另外一種寫法!




現代秘史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