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一段視頻讓人看著堵心。

4月17日晚,上海盧浦大橋上車水馬龍。一位年僅17歲的男生和母親發生矛盾,一氣之下拉開車門,跑到橋邊,縱身跳下。在後緊追的母親沒能攔下,眼睜睜看著兒子從自己手邊墜橋,頓時跪地痛哭。後來120確認,男孩已無生命體征。

而這一切的發生,不過幾秒鐘的功夫。

醫者難自醫

新聞里說,孩子跳橋的理由是,與同學發生矛盾,被母親批評了幾句。

這句話看似輕描淡寫,實際上不會輕鬆。島叔無法揣測,孩子的心理是不是平時就有所鬱積,負面情緒是不是已經有所積累,這次吵架是不是導火索;也無法揣測,當時的批評是不是十分嚴厲,是不是說了過頭話。

但島叔可以肯定的是,沒有哪家的父母是憋著法要害自己的孩子,但可能由於方式方法不對頭,導致親子關係緊張。

一位母親說,她很明白該如何與孩子相處,這方面的書也看了不少,知道孩子的毛病都是從大人那裏來的,更知道如何鼓勵、如何批評、如何建言、如何交流,而且勸導別人的時候,說得一套一套的。但面對自己孩子的時候,經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孩子上課走神,老師拍視頻發給她,搓火;放學把作業本落在學校了,搓火;做作業磨磨蹭蹭,一會兒摳鼻子一會兒上廁所,搓火;乘除法老算不對,教一遍不會教一遍不會,搓火;好容易完事了,上床發現還有一項作業沒做,搓火搓得一晚上都睡不好了。

就這樣,一星期下來,如果自己不內傷,孩子就得有外傷——知道打孩子不對,可控制不住啊。

所謂醫者難自醫,我們都是第一次當父母,沒有練習的機會,上來就是實操,犯錯的成本只能自己承擔。既然如此,我們就更得小心謹慎,更得想法子控制自己的情緒。

給後悔留一些空間

島叔兒子上小學三年級。還沒告訴他這件事,他就從某音上知道了。我問他,爸爸媽媽狠狠批評你的時候,你想沒想過自殺。

兒子說,想過,但是一看鋼絲窗打不開,大門鎖著也出不去,就算了。

也許是戲言,但其中透露出一點積極因素——不要人為創造讓孩子傷害自己的客觀條件。就是有人說的,不要在子女教育中,遞給孩子一把上了膛的槍。這槍,可能是過激的言辭,例如「你怎麼不去跳樓」“你怎麼不去死”;也可能危險的環境。

上海事件發生後,有網友說:為什麼要在高架橋中間停車?潛台詞就是,這是一個危險的場所,當人在那一刻不能自控的時候,很容易找到傷害自己的途徑。試想一下,如果這次吵架發生在一塊平地上,生氣失控的孩子一通瘋跑之後,發泄之後,是不是就能稍微冷靜下來,停止傷害自己的企圖?

之前大陸和台灣方面談判的時候,美國賣給台灣軍火。有評論就說,此舉無異於兩兄弟正在吵架,旁人遞刀。上高樓,不爭吵;過大河,莫紅臉。都是一個道理。

沒有完美父母,也沒有完美孩子,孩子一定會有缺點,絕大多數父母也達不到教育專家提出的育兒標準。如果這種表達是正確的,那麼父母一方面得加強自己的修養,一方面就是讓親子環境更安全一些,給後悔留一些空間。

欲堵歪路,必暢正路  

不少網友提出,應該加強孩子的挫折教育、生命教育。這確實是不刊之論。

島叔想起哲學上說的,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外界的教育,環境的呵護,對於一個人的成長來說,都是外因。讓自己內心產生自殺免疫力,恐怕才是最關鍵的。

這次上海跳橋事件的當事人17歲,正是青春期。本就是躁動的年紀,用什麼來做心理的壓艙石?島叔一位同事就此事剖析了自己。

他說:「太可怕了!回想我的中小學時代,也經歷過許多恐懼時刻,為什麼從沒想過自殺呢?因為我有慾望啊。美食、故事書、電視劇、鄰居小姐姐的酒窩、好朋友的打鬧、金庸的小說、到大城市旅遊、書里寫的美好的都市世界……到現在我還是覺得這個世界巨好玩,巨有意思,玩過多少遍的遊戲也不厭倦。有慾望就能找到生存意義,就能貪生怕死。」

欲堵歪路,必暢正路。對孩子,從小時候起,父母不能當甩手掌柜,要全面介入他的成長,幫他建立各種與社會、與世界聯繫的途徑。通過讀書、旅遊、交朋友,讓他明白生活的多姿多彩,世界的豐富美妙。

這樣下去,當孩子自己有了獨立思考的時候,凡事都會多想一想的時候,就不會輕易衝動,或者說縮短衝動的時間,控制衝動時自殘的幾率。

對父母來說,這樣的陪伴很累,遠不如給他一部手機,自己躲清閑。毛主席說,要圖痛快,就不痛快;準備了麻煩,麻煩就少。

可能還真是這麼個理兒。




神州快訊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