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歷史進程和文化發展中,出現過眾多的知識分子,其中包括若干名相在內。這裏所說的「相」,指宰相、丞相或類似的職務。毛澤東點評名相,堅持了實事求是、恰如其分的原則。

點評曹操

曹操曾在東漢末年做過丞相。1970年,毛澤東在一次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說:「孫權勸曹操當皇帝。曹操說,孫權是要把他放在爐火上烤。」此外,曹操在軍事乃至文學藝術上也有很深的造詣。207年,曹操北征烏桓獲得勝利,他在班師途中寫下膾炙人口的《觀滄海》。詩中說:「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1954年夏,毛澤東也寫下一首詞,就是《浪淘沙·北戴河》。詞中提到:「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這裏的「揮鞭」、「遺篇」四個字,就是對曹操文武兼備的肯定,而這種肯定是實事求是的。

1936年,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明確提到「袁曹官渡之戰、吳魏赤壁之戰」;1937年,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再次提到這兩場戰役。在這兩場戰役中,曹操都是當事人之一。他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打敗袁紹,為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但是,在赤壁之戰中卻為對方以少勝多,自己失去統一中國的機會。

點評諸葛亮

諸葛亮是一位德才兼備的名相,在歷史上有重要地位。毛澤東在1943年11月29日指出:「‘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這就是說,群眾有偉大的創造力。中國人民中間,實在有成千成萬的‘諸葛亮’,每個鄉村,每個市鎮,都有那裏的‘諸葛亮’。我們應該走到群眾中間去,向群眾學習,把他們的經驗綜合起來,成為更好的有條理的道理和辦法,然後再告訴群眾(宣傳),並號召群眾實行起來,解決群眾的問題,使群眾得到解放和幸福。」後來,他進一步強調:「單獨的一個諸葛亮總是不完全的,總是有缺陷的。」1947年12月21日,毛澤東指出:「歷史本來不是帝王將相創造的,而是勞動人民創造的,可是在舊戲中,比如孔明一出場就神氣十足壓倒一切,似乎世界就是他們的,勞動人民不過是跑龍套的。世界上本來百分之九十的人是工人、農民,我們住的房子,都是他們雙手蓋起來的,土豪劣紳連個柱子都搬不動,可是許多的舊戲卻把勞動人民表現成小丑。」

1957年7月9日,毛澤東在上海乾部會議上說:「打個比喻,人民就像水一樣,各級領導者,就像游水的一樣,你不要離開水,你要順那個水,不要逆那個水。不要罵群眾,群眾是不能罵的呀!工人群眾,農民群眾,學生群眾,民主黨派的多數成員,知識分子的多數,你不能罵他們,不能跟群眾對立,總要跟群眾一道。群眾也可能犯錯誤。他犯錯誤的時候,我們要好好講道理,好好講他不聽,就等一下,有機會又講。但是不要脫離他,等於我們游水一樣不要脫離水。」隨後,他說:「劉備得了孔明,說是‘如魚得水’,確有其事,不僅小說上那麼寫,歷史上也那麼寫,也像魚跟水的關係一樣。」

點評范仲淹

范仲淹是北宋的名相之一,同時在文學上也很有成就。《蘇幕遮》和《漁家傲》,就是范仲淹所寫的兩首詞。1957年8月1日,毛澤東對范仲淹的這兩首詞做出如下評註:「詞有婉約、豪放兩派,各有興會,應當兼讀。讀婉約派久了,厭倦了,要改讀豪放派。豪放派讀久了,又厭倦了,應當改讀婉約派。我的興趣偏於豪放,不廢婉約。婉約派中有許多意境蒼涼而又優美的詞。范仲淹的上兩首,介於婉約與豪放兩派之間,可算中間派吧;但基本上仍屬婉約,既蒼涼又優美,使人不厭讀。婉約派中的一味兒女情長,豪放派中的一味銅琶鐵板,讀久了,都令人厭倦的。人的心情是複雜的,有所偏但仍是複雜的。所謂複雜,就是對立統一。人的心情,經常有對立的成分,不是單一的,是可以分析的。詞的婉約、豪放兩派,在一個人讀起來,有時喜歡前者,有時喜歡後者,就是一例。睡不著,哼范詞,寫了這些。江青看後,給李訥看一看。」毛澤東對范仲淹兩首詞的點評,流露出真摯的個人情感。還需要說明的是,范仲淹作為政治家和知識分子,強調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對於這樣的精神和胸襟,毛澤東是贊同和欣賞的。

批評李林甫

在眾多名相中,部分人與范仲淹這樣的人相反,他們有的不學無術,有的雖然有一些或很多才華,但是干盡壞事、殘害忠良、禍國殃民。對於這些人,毛澤東給予了尖銳的抨擊。李林甫曾在唐玄宗時任宰相,這個宰相可謂臭名昭著。《資治通鑒》中說:「李林甫為相,凡才望功業出己右及為上所厚、勢位將逼己者,必百計去之;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啗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1939年12月20日,毛澤東說:「我們中國人民,是處在歷史上災難最深重的時候,是需要人們援助最迫切的時候。《詩經》上說的:‘嚶其鳴矣,求其友聲。’我們正是處在這種時候。」但是,誰是朋友呢?毛澤東指出:「一類所謂朋友,他們自稱是中國人民的朋友;中國人中間有些人也不加思索地稱他們做朋友。但是這種朋友,只能屬於唐朝的李林甫一類。李林甫是唐朝的宰相,是一個有名的被稱為‘口蜜腹劍’的人。現在這些所謂朋友,正是‘口蜜腹劍’的朋友。」「另一類朋友則不然,他們是拿真正的同情給我們的,他們是把我們當做弟兄看待的。」從中可以看出,毛澤東對李林甫之流的態度是非常鮮明的。

點評謝安

1936年,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提到了淝水之戰。1937年,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再次提到這個戰役。這場戰役於383年發生在前秦和東晉之間。前秦方面的最高統帥是秦王苻堅,東晉方面的最高統帥實際上是宰相謝安。苻堅依仗優勢兵力,看不起晉軍。晉軍打敗秦軍的前鋒,在淝水同秦軍對峙。苻堅看到晉軍佈陣齊整,又以為八公山上的草木也都是晉軍,於是開始害怕。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說:「錯覺是什麼呢?‘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是錯覺之一例。」在兩軍隔淝水對峙時,晉軍要求秦軍讓出一片戰場來,以便晉軍渡水後決戰。秦軍同意後退,而晉軍乘機進攻,取得勝利。毛澤東認為,秦晉淝水之戰屬於「強大之軍打敗仗、弱小之軍打勝仗的歷史事實」。晉軍在這場戰爭中獲得勝利,宰相謝安攻不可沒。毛澤東之所以反覆提到淝水之戰,意在激勵全體共產黨人、人民軍隊和全國人民,堅定革命信心,爭取最後勝利。

點評姜子牙

1939年12月9日,毛澤東在延安各界紀念「一二·九」運動四周年大會上提到了姜子牙。姜子牙輔佐周武王開創了周朝八百年的基業,這個故事在《封神演義》中被寫成神話。毛澤東說:「《封神演義》里有一個申公豹,是姜子牙的不肖師弟,他臉向後長,眼朝後看。現在在抗戰陣營中,就隱藏有這麼一群‘申公豹’,一批專門倒退的人,他們拖住中國要倒退。」在這裏,姜子牙與申公豹是人品完全相反的兩種角色。1949年8月18日,毛澤東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又說:「美國確實有科學,有技術,可惜抓在資本家手裏,不抓在人民手裏,其用處就是對內剝削和壓迫,對外侵略和殺人。美國也有‘民主政治’,可惜只是資產階級一個階級的獨裁統治的別名。美國有很多錢,可惜只願意送給極端腐敗的蔣介石反動派。現在和將來據說很願意送些給它在中國的第五縱隊,但是不願意送給一般的書生氣十足的不識抬舉的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當然更加不願意送給共產黨。送是可以的,要有條件。什麼條件呢?就是跟我走。美國人在北平,在天津,在上海,都灑了些救濟粉,看一看什麼人願意彎腰拾起來。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嗟來之食,吃下去肚子要痛的。」這裏說的「太公」,就是姜子牙。據傳,姜子牙曾在渭水河邊用無餌的直鉤在水面三尺上釣魚,說:“負命者上釣來!”在毛澤東的這些言論中,前後出現性質相反的兩個“姜子牙”,但這些言論都是為現實服務的,是符合人民利益的。




現代秘史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