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與英國合作建設智慧城市。

港府近年力推智慧城市,去年更與英國簽署諒解備忘錄,展開發展智慧城市和金融科技等領域的合作。英國多個城市早已有不同的「智慧」實踐,其經驗有助推動香港的智慧城市發展。英國駐香港總領事館國際貿易及投資處長麥冠明(Paul McComb)指出,智慧城市發展需運用大數據,港府須帶頭開放資料,並提高市民的意識,平衡城市智能化及大眾私隱。 

英國駐香港總領事館國際貿易及投資處長麥冠明。(資料圖片)

英國駐香港總領事館國際貿易及投資處長麥冠明。(資料圖片)

自一七年港府公布《香港智慧城市藍圖》後,智慧城市一詞經常被官員提到,但發展步伐仍然緩慢。反觀英國,倫敦、布里斯托、曼徹斯特、格拉斯哥、伯明翰及列斯等城市已有不同程度的「智慧」實踐。

運用科技追蹤市民流動方式

麥冠明引述最新統計數據指,目前全球過半人口住在城市,預計十至十五年後,愈來愈多人遷離鄉郊,城市人口將增加兩成,「以內地為例,農村的人口數量近年開始出現變化,城市人口比例已高於農村人口」,故他認為智慧城市的發展勢在必行。

要讓一個城市變得有「智慧」,科技基建不可或缺。麥冠明表示,5G網絡技術的進步,為智慧城市發展創造了更多可能性,「在貿易展、信息及通信技術展覽,我們會見到不同類型的傳感器應用,例如測量溫度、光綫、能源使用。當傳感器感覺不到人在房間,便可自動關燈或關掉空調。」

英國政府近年積極投資發展自動駕駛汽車,在全國各地進行試驗。該項目由政府牽頭,同時讓商界參與,以至學術機構和民間亦投入其中。以布里斯托為例,麥冠明指,該城市通過「Bristol Is Open(開放布里斯托)」項目,成功運用創新科技,追蹤市民的流動方式、交通運輸等,並將相關資料及數據加以分析,提升城市智能化。

他又舉例指,在倫敦,一一年推出的「Citymapper」是市民生活必備的應用程式,除了提供全方位的交通資訊,例如乘車或步行建議路綫,亦有效地分析用家的數據,「它將數據分享至乘車或步行路綫必經的商家,從而提升用家的體驗。」

港鐵藉咖啡店優惠減擠逼度

麥冠明認為,相關的「智慧」概念亦可應用於港鐵中,有助乘客分流,亦可促進商業效益,「在繁忙時間,港鐵可將站內人流等資訊,分享給站內的咖啡店,讓它們推出限時優惠券,吸引部分乘客光顧,減低乘客候車的擠逼度。」

英國國際貿易部(DIT)在促進兩地科技企業發展上,亦扮演着重要角色,香港金融科技公司Actelligent便是成功例子之一,該公司通過DIT及蘇格蘭國際發展局(SDI)的協助,成功在英國建立金融科技生態圈。Actelligent行政總裁Charmaine Lo表示,公司去年初成立時,已有意進軍英國及美國市場,「我們提供的投資平台,主要服務來自世界各地的散戶,故須開拓香港以外的市場。經SDI的介紹認識到DIT,並由他們協助我們到倫敦設立辦公室,其後更在愛丁堡開設研究開發總部。」

雖然英國的智慧城市發展經驗,可讓香港借鏡,但麥冠明坦言,香港在智慧城市的發展,仍要面對不少挑戰,「市民較關注大數據下的私隱問題,故政府須糾正大眾的價值觀,同時容許創新意念,讓各界自行發掘、測試及解決不同方案,才可使城市智能化、市民的生活更加便捷。」